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孙子兵法》中“奇正相生”的思想,具有很高的军事学术价值,历代兵家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如何理解“奇正相生”?谈点自己的粗浅看法。《孙子兵法·势篇》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在这里孙子深刻地论述了“奇正  相似文献   

2.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称《司马穰苴兵法》。《汉书·艺文志》将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 它成书于战国中期(公元前四世纪中叶)。据司马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战国中期,齐威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日《司马穰苴兵法》。”所以可以说这部兵书最晚也在战国中期就问世,它是齐国大夫们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成的一部名著。 《司马法》在汉代,共有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许多篇章已散失。至清代,仅存今本《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和《用众第五》五篇,约  相似文献   

3.
漫话三国时期的砲战马鸿钧在中国古代作战中,是一种借助机械弹力抛掷石块来杀伤敌人的冷兵器,《左传》中写作“”(音kuai),《说文》曰:“,发石车也。”《孙膑兵法》又称为“投机”,《范蠡兵法》则曰“飞石”。此外还有“”(音pao)、“厥”、“霹雳车”、...  相似文献   

4.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5.
清人施德馨撰写的《襄壮公传》(见《靖海纪事》)载:清军水师将领施琅(1621~1696)用兵的特点是:“用兵务持重,计出万全,不株守摹古人兵法,而出奇功与之合。至临  相似文献   

6.
“形”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著名军事典籍《孙子》兵法,就有以“形”立篇的专门篇章。本文想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形”与“示形”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孙子·形篇》之“形”是表示军事实力的概念《孙子·形篇》中“形”这一概念,究竟是什么含义?这个问题在古今众多的《孙子》兵法的注家中,理解并不完全一致。读了他们对于“形”篇之“形”的注释,使人感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很有影响的《十一家注孙子》中,曹操注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李筌注曰:“形谓主客、攻守、八阵、五营、阴阳、向背之形”。杜牧注曰:“因  相似文献   

7.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8.
“奇正”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它的起始意义是指方阵中的兵力部署和队形变换。在方阵中作战部队所处的阵地称为实地,位于实地的部队称之为正兵;阵地与阵地之间的空闲地带称之为虚地,向虚地机动的部队称之为奇兵。奇正也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大概念,涵盖了战略、战役和战术。奇正理论的创始人和奠基者是中国古代兵法的集大成者孙子。孙子认为:“战势不过  相似文献   

9.
公元1232年,由拖雷率领的蒙古军与金兵在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近郊)进行一场激战,蒙军仅以四万余人的兵力,全歼金兵十五万。这是蒙古灭金的关键一战,《金史·利刺蒲阿传》称:“三峰山之败,不可收拾,上下(目咢)盼,而金事已去十九”。《蒙兀儿史记·拖雷传亦云:“三峰山之战,实亡金之本,以少制众,不伐其劳”。这次战争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对三峰山之战及其进军路线至今没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对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商君书》又称《商子》,旧题“商鞅撰”,汉代29篇,现实存24篇。据考证,该书有些是商鞅的著作,有些则是出于商鞅一派法家之手,可以说是商鞅学派著作的集锦。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公族,名公孙鞅,辅佐秦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秦本纪》)。后被封于商,称商君.亦称商鞅。商鞅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个大军事家。荀子曾将商鞅与齐国军事家田单并论,赞其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汉书·刑法志》又说:“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  相似文献   

11.
“君子”、“小人”是古人常用的称谓,其词义多样且不断演化。君子,最早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统称,常与“小人”与“野人”对举。《诗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孟子·滕文公上》:“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淮南子·说林训》:“农夫劳而君子养焉。”都是这个意思。汉班固《白虎通·号》:“或称君子何?道德之称也。君之为言群也;子者丈夫之通称也。”宋王安石《君子斋记》:“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小人”的称谓其一是平民百姓,其二是旧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自称的谦词,其三是指识见浅狭之人,其四是…  相似文献   

12.
《孙子》曰:“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人,自然深刻领会中国兵家兵法的内涵,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与发展。在国防建没中,他们的海军利用地形之利,准备未来的反潜作战就是突出的一例。  相似文献   

13.
“民兵”,是《县志·军事篇》的重要组成部分。编纂《县志·军事篇·民兵》如何贯彻修志的指导思想,如何历史地、本质地记述民兵,突出当代民兵的编纂重点问题,本文拟就此发一孔之见。一、民兵制的历史渊源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已使用“民兵”一词。《魏书》卷五十一载,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公元453年),淮阳玻豹子曾上表:“臣所领之众,本自不多,唯仰民兵,专恃防固”。北宋时,民兵(亦称乡兵)逐渐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隶属兵部。政府把农民中体智兼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时期的军队的君、将、卒的结构体系中,将处于承上启下的环节。兵圣孙武对将的问题十分重视,在仅有六千多字的《孙子》兵法中,“将”字就出现四十多次。孙武指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作战》将的责任如此重大、作用如此重要,究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方可为将呢?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计》孙武提出的将应具备的这五个字,其中多数也为当时的哲人们所关注。注重理想人格塑造的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的规范,用“…  相似文献   

15.
《孙膑兵法·擒庞涓》,以战例的形式记述了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孙膑智斗庞涓的作战经过.整个战役通过孙膑三次用计,经过两军对峙、南下平陵、攻打平陵、西进大梁、桂陵设伏等阶段,最终"擒庞涓".文中虽未言及用兵之道,却反映了孙膑超群的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体现了《孙武兵法》的理论精华及"二孙子"内在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楚、汉相争之际,韩信破赵之战时创造的背水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大家一致认为,韩信不愧是一代用兵大师,以区区三万人,破二十万赵国精兵,演绎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在击节叹赏之余,纷纷探究韩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因。其中大多数人关注的焦点是:韩信布背水阵,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士兵的勇敢作战精神,即韩信战后回答部属的疑问时所引用的孙子那句名言──“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换言之,韩信破赵胜利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在“治气”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古人云:“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军事战略自古就有“贵胜不贵久”的特点。这大概是因为在古代历史上,中原王朝通常是在军事实力与军事潜力都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更由于农业经济结构的特点不允许其耗时费力,常年累月地与敌人相持。所以,尽管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提出敌众而武,必以为久的思想,唐代《卫公兵法》又提出“卷迹藏声,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与之持久”①的观点,中国古典兵学的主导思想仍是主张速战速决。以致明代军事家俞大猷为了说明“持重”思想不得不对《孙子兵法》中的说法表示异议,说“速而果拙,何贵于速;迟而果巧,何嫌于迟”②。迄至…  相似文献   

18.
《孙子》提出的"奇正"思想,历来被兵家尊为"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在柏举之战中,吴军通过"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变"来避实击虚,"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对致于人",最终改变敌我双方的强弱力量对比,达到"奇正合宜","正亦胜,奇亦胜"的驾驭战争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军队管理问题,其中许多见解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直到今天依然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一、以“分数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提出的一个开创性命题是:“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分数”的涵义是什么呢?曹操曾为之作注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不少注家鉴于“部  相似文献   

20.
“兵贵神速”一词,出自《三国志.郭嘉传》,言曹操征袁尚时,到了易县,谋士郭进言:“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果获大胜。“兵贵神速”,应理解为在作战行动上,最重要的是抓住战机,迅速地采取行动。 何谓之“神”?且看孙子在《虚实篇》所作的解释:“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所以“兵贵神速”不仅指用兵贵在捕捉战机,速战速决,还主要靠能因敌变化而用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