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讨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归纳提出了列宁对进行社会主义文化革命的重要意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列宁对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历史条件局限,其科学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充分展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继承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不仅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列宁"新经济政策"是世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的伟大试验,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科学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开拓了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新征途中,仍然要借鉴"新经济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4.
军事文摘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常备军建设的基本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设想,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在武装力量建设上可以废除常备军制,实行民兵制。但是列宁根据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形势,认为面对国内外强大的敌人和资本主义国家长期的包围,社会主义国家若要站住脚,就必须实行常备军制,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列宁的  相似文献   

5.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所作的《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标志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全国从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新经济政策,工作重心转入了经济建设轨道,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新经济政策的制定者、把握苏联历史转折的舵手是伟大领袖列宁.三年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斗争的胜利,巩固了年轻的苏维埃国家,提高了它的国际地位,使得党和国家得以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努力实现列宁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计划。同时,历史的经验教训,两种对立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 ,是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题。列宁作为领导创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 ,对这一历史课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尤其是在他去世前的几年里 ,列宁从苏维埃俄国的实际出发 ,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 ,深刻总结了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新经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前人未曾提出过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思想 ,在这些思想中处处体现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质。这是他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留下的珍贵遗产 ,…  相似文献   

7.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继承了列宁晚期思想中的辩证法,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列宁晚期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辩证思考,是邓小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十月革命之前,列宁曾经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成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他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不同于俄国.”在这里,列宁明确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仅仅是“一般的指导原理”,在运用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各国的实际,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俄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列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革命胜利论,并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改革开放的先导。列宁对如河建设苏联社会主义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苏维埃政权加普鲁士铁路的管理秩序加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加美国的国民教育等于总和等于社会主义。这是不是列宁设想的具有苏维埃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这种大胆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经验的开放精神,对70年后的我国同样有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实践中,对如何建设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新型军队进行艰难探索,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制定了无产阶级军队建设原则。1919年3月,列宁领导召开的俄共(布)第八次党代表大会,从建立军队铁的纪律、吸收旧专家帮助军队建设、依靠政治委员、党支部和政治机关加强军队政治领导、从工农中培养指挥干部、主动改善军队阶级构成方面提出军队建设原则,为后来苏联红军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迈向世界一流奠定坚实基础。列宁领导党进行苏联红军建设过程中提出和阐述的建军思想是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0.
列宁从俄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中,成功地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实践诠释,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全新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模式——俄国模式。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俄国模式的精神实质,在于它回答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一条"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农村公社——新经济政策"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大学者罗素曾经认为,20世纪将作为列宁和爱因斯坦的世纪载入史册.列宁之所以成为一个世纪人物,在于他不但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者.尤其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俄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了小农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认为,社会一旦占有生产资料之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也随之消灭。列宁继承了他们的思想,并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到了斯大林时代,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有了新的发现并从理论  相似文献   

13.
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多元社会结构,有效整合社会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列宁晚年审视苏俄社会结构的新变化,探索市场经济取向改革的整合之路,确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整合原则,建立发展和谐相统一,防止两极分化的整合机制,为我们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江主席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论述概括赵言舟,刘文龙,祖新江泽民同志1989年就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面对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就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这些指示和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  相似文献   

15.
自1958年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即由战争状态转入和平时期。军队的政治工作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转变。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乎一串圆圈、近似乎螺旋的曲线。”近四十年来,和平建设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道路,如同列宁讲的一样,也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螺旋上升的曲线,走了一个近似的圆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内容都是正  相似文献   

16.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 ,尤其是在列宁临终前口授的“政治遗嘱”中 ,文化建设业已成为列宁最后沉思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据担任列宁口授速记的秘书沃洛迪切娃回忆 ,列宁在口授之前 ,有一个“自己拟定的文章篇目” ,在初步拟定的四个题目中关于文化建设占了两个 ,其中第一篇《日记摘录》专门谈了文化教育问题。可以这样认为 ,在列宁晚期对东方落后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中 ,列宁是沿着“文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思路进行思索的 ,其中文化建设无疑是这一战略构想中的重中之重。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 ,为了把我国这样一个文化落后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 ,是在全世界共同胜利的社会主义 ,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提出了社会主义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著名理论 ,并且通过十月革命取得了成功。从这以后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是在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的。虽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起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包含着力图超越民族国家的意蕴 ,但事实证明 ,那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当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发展和不均衡发展 ,提供的不是全球范围内而恰恰是民族国家范围内社会主义的支撑 ,所以 ,当代社会展现的必然是具有不同国家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在民族…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决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进一 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自决权理论,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正确 认识列宁的民族自决权理论,对我们当前解决民族问题,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高部队精神文明建设水平?通过学习思考,结合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实践,我感到作为一级党委在组织领导部队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始终注重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一、处理好思想教育与开展活动的关系,充分发挥官兵在部队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列宁说过,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主要是通过十月革命和列宁、苏联理论家的著作在中国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的种子一旦撒在中国这块深陷内忧外患的大地上,就迅速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展现出一幅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自我发展的图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主要组成部分一样,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