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威特人渴望和平伊拉克人厌恶战争 刚到科威特时,一下飞机走出机场,我有些愕然,经历伊拉克入侵和“沙漠风暴”后的科威特没有一丝战争痕迹。在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上,各种豪华轿车川流不息,两侧鳞次栉比、富有异国情调的办公楼和住宅公寓向我们展示着一个现代化都市的生机与活力;在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战事连绵不断。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的领土纷争尚来平息,斯里兰卡狼烟再现,与此同时,塞拉利昂又起争端……在这股巨大的战事狂潮中,一支奇特的军队异军突起。它视战争为生命,以杀人为职业。它的名字叫雇佣兵。可以说,近些年,随着联合国维和行动连连受挫,雇佣兵正日益成为局势动荡、战事不断的国家和地区的主角。那么,雇佣兵从哪里来?他们究竟有什么特长?他们的命运又如何?……为了解开这一个个谜,还是让我们一同走进雇佣兵的神秘世界,去看一看他们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3.
史放 《环球军事》2009,(22):50-52
先后在20余个国家服役、产量超过1000架的苏制苏-25攻击机,是与美国A—10“雷电Ⅱ”齐名的世界著名近距支援攻击机。这种飞机的身影曾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战事中,从阿富汗战争到两伊战争,从非洲的局部战争到海湾战争,从车臣战事再到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4.
江峰 《当代海军》2003,(11):38-38
冷战结束后的十余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在这些战事中,美军凭借绝对优势的综合国力、强大的战争机器而“大获全胜”。那么,美军是否真的如“五角大楼”所说的那样,“无所不能、无坚不摧”吗?非也。在此,我们作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战争与和平对立统一、相互交织,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主题,因其与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休戚相关,成为古今中外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战争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和给人类带来的深重浩劫而成为一体两面的价值体.战争的暴烈使人们渴望和平,并以不同形式展开了对和平的追求.在人类历史上,和平要比战争成熟得晚.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福建、台湾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海上距离平均100海里左右,最近70海里。由于这一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地是一个战事多发地区。据史料记载,闽台战争历史可上溯到秦、汉时期。当时,秦王朝为达到控制遥远属地的目的,挑动南、北越人互相攻击,时间长达数年。此后,闽中郡王无诸响应农民起义,北上参加了灭秦战争。之后,无诸又帮刘邦灭楚,并建立了地方政权,历史上称之为闽越国,与中原王朝“分庭抗礼”,由此拉开了闽台战史的序幕。在此后长达2190余年的历史中,除西晋、唐朝初期至…  相似文献   

7.
强化政工干部的人格力量孙殿祥所谓人格力量,就是政工干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带头实践先进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在别人身上所起的感染力量和影响力量。战争年代战事频繁,条件艰苦,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但思想政治工作却非常坚强有力。原因何在?答...  相似文献   

8.
美国战争利益追求表现为始自于对土地的渴望、终结于对权力角逐的发展轨迹。引致这种战争利益渴望转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管理成本收益变化规律,即一个国家的国土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一旦管理成本超过了国土规模所带来的收益时,国土规模的无限扩大便失去了应有的经济学含义。追求国家适度规模即国民经济产出最优时的疆域面积应是国家的最佳国土规模。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美国战争利益的渴望不再有疆域扩张的冲动,而表现为对市场、权力和战略资源分配控制权的争夺。这种对权力的追逐并非表明美国战争及其战略好斗性和进攻性的减弱,而是国家国土适度规模效应作用的必然结果。美国战争的经济性特征及其规律就深藏在这种刚性的成本约束之中。  相似文献   

9.
伏尔加河以南数百公里的高加索地区,历史上是俄罗斯帝国向南扩张的出发点,又是其阻挡伊斯兰强国北进的重要屏障。这里居住着车臣、印古什等上百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 200多年来,由于各种复杂原因,俄军与以车臣人为主的穆斯林武装先后进行了四场较大规模的战争,其间小规模战事也时有发生。透过历史的硝烟和那些看似偶然性的表面现象,人们可以从中发现导致战争和左右战争进程的一些内在因素。   一、谢赫·曼苏尔(乌舒尔马)领导的反俄战争( 1785— 1791)   16世纪末至 17世纪初,俄罗斯崛起后,为了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取黑海东…  相似文献   

10.
刘志全 《国防》2006,(9):64-65
国防教育,既包括国防知识教育、国防技能教育,也包括国防理念教育、国防精神教育。强化全民国防理念和国防精神,引导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是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是一派歌舞升平、和平安康的繁荣景象。和平与安宁,是一个民族的幸运,也是容易产生麻痹思想的时候。在混乱、战争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望和平、渴望秩序;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我们也应当想到危机、想到战乱。因为,和平的概念,形象地说是两个战争的间歇。和平与战争相生相伴,又相互作用,互为转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的两大景观。大敌当前,生死相伴,民族的…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3月20日美英为推翻萨达姆政权而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时间一晃已过去了一年。一年来,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主要战事结束及“战后之战”的爆打,原来的许多问号已被拉直。不过要想准确回答“驻伊美军还要死伤多少”这个问题,恐怕还没有谁能够做到。不过既然是“猜想”,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我们不妨就此作一表层的分析和推断,至于具体数字,只能留给战争本身去回答。  相似文献   

12.
伊拉克战争战事犹酣,联军进攻处处受阻,伊军反击不断得手,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萨达姆在此次战争中充分吸取了上次海湾战争的教训,运用了一套行之较为有效的战法。一、分散配置,要点守备,阵前出击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萨达姆排兵布阵的最大失误是将几十万大军排成一字长蛇阵摆在边境线上,完全暴露在毫无遮挡的大漠阵地上,任由美军狂轰猛炸。这—次,伊拉克汲取教训,不再与美军的装甲铁流在沙漠旷野打阵地战,而是“分散配置,要点守备,  相似文献   

13.
军事文摘     
美国制定“常规全球战争战略”美国制定了新的国家军事战略,它被称之为“常规全球战争战略”。新战略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实现以下两大目标:一、美国认识到苏联已经拥有同时在3个以上地区展开战事的军事力量,在这种前提下,要与盟国合作,充实与之相匹敌的战力;二、与过去的“依靠核武器进行遏制”的战略不同,以使用高技术的最新常规武器为后盾,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争集中体现了美国近年来在军队建设方面的成果,检验了美军不断推陈出新的作战理论和武器装备,并将直接影响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方向。而一直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事的印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目前,印度正通过对伊拉克战争的反思和借鉴,提出了一整套军队发展新思路。 一、全面提高现代化水平 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依靠其高技术兵器和现代化装备制胜的事实给了印军以深  相似文献   

15.
文育富  杨志 《国防》2007,(6):70-70
纵观历史长河,战争与传媒一直如影随形."昼则燃烟,夜则举火",说的是古代以烽火传递战事;而利簋铭文载"武征商,为甲子朝",则被视为早期的战争报道;藏于鱼腹的"大楚兴,陈胜王"的帛书也被喻为古代版的战争传单.到了近代,广电传媒迅速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以39种语言对外广播,为其侵略扩张造势和辩护.  相似文献   

16.
三,在高科技战场上较量的“非对称战争” 布什总统最近曾形象地比喻说,对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是高科技(军队)与马背上的人战争。一方面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军事力量的唯一“超级大国”,而对手却是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亚洲山地小国。但是,交战双方对于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利用却是有目共睹的。 (一)高科技装备武装到牙齿的美英军队 美国在阿富汗军事行动的基本策略是:打垮塔利班、孤立本·拉  相似文献   

17.
信不信由你     
《环球军事》2012,(17):70-70
是盟军就要牺牲你 麦克阿瑟将军指挥之下的太平洋登陆战与欧洲战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前者对盟军根本就看不上。早年曾收留过麦帅的澳大利亚军队始终被排斥在主要战事之外。战争后期,美军主力向菲律宾集结,而其他几处战场,文莱湾、巴利卡坦、布拉甘维尔、塔拉坎等等围困战的任务就落到了澳大利亚军队肩上。巴利卡坦战役,澳军阵亡229人,为的是夺取岛上机场,但这处机场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修复。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的话: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举国一致进行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至欧洲战事爆发前,中国战场牵制侵华日军百余万人,鼓舞和支援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本期的三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中国抗战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颖而深入的阐释,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抗战对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的伟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部人类文明史,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一部人与人对抗、人与自然对抗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人压迫人、人压迫自然的历史。早期人类对于军事活动特别是战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缺乏深刻的重视,战争史虽记录了参战双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对战争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事实几乎一片空白。然而随着科技进步,战争的不断升级,环境破坏已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摆在人类面前。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伊拉克上空弥漫起战争的硝烟。20多天来,世界的目光在这里聚焦。这次战争作为事件而言,它在国际社会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而就战争本身,它体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战略的、战术的、后勤的……这是一次典型的现代战争的实战展示,它为军事经济学各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生长点。作为军事经济工作者,不能不对它进行思考、研究和总结。为此,军事经济学院于4月中旬组织了一次伊拉克战争专题"学术快餐"。应邀的专家学者就伊拉克战争及其影响和对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启示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我们把它进行了整理并刊载于后(排名不分先后),以飨读者。既为"快餐",其分析和研究就只能是初步的。硝烟还未散去,战争仍在继续,我们希望广大军事经济工作者,紧紧跟踪现代战争,密切关注伊拉克战事,并把研究引向深入,以此推动和促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