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力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军用和民用无人机在全球市场上均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无人机全球专利进行分析,获得了无人机的整体专利申请趋势,技术发展的重点,各个国家和创新主体的专利竞争态势。研究表明,加强无人机全球专利分析,可为我国无人机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为中国企业进行技术发展决策和全球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任务请求模式是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重要的作战使用模式,该模式下无人机侦察数据的判读和综合信息的显示存在着判读数据和综合信息所需的背景情报分散、目标关联困难等问题,需要将无人机的侦察数据、无人机综合信息与战场态势等相关背景信息进行情报结合和关联显示。为此,通过分析任务请求模式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作战模式和态势信息流程,总结该作战模式下无人机态势信息显示的可行性需求,进行了任务请求模式下无人机战场态势显示系统的概要设计。该系统利用通用战场态势等背景信息辅助进行无人机侦察数据的判读和综合信息的显示,可有效辅助无人机侦察任务的开展和执行。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及关键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人机集群作战正在从概念走向雏形.文章总结了国外无人机集群作战概念的发展,分析了无人机集群作战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大规模无人机管理与控制、多无人机自主编队飞行、集群感知与态势共享、集群突防与攻击、集群作战任务控制站等技术,并展望了未来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协同干扰、协同攻击、协同察/打、集群对抗等作战应用.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的安全性能特别是防相撞能力是影响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是防止无人机发生相撞事故的重要保证。为了解和发展无人机感知避让技术,从无人机空中态势感知、飞行冲突预测和飞行冲突解脱3个方面对当前感知避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探讨了无人机防相撞工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人机装备的快速普及,自主控制技术越来越成为提高无人机系统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任务完成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无人机实战场景和使用需求的分析,提出近期对自主控制技术应用的重要需求是提高无人机感知能力和对故障及飞行状态的适应性。分析了当前自主控制技术在外部态势、内部态势和适应性飞行控制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最后,根据对应用需求的分析和当前相关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的考察,提出了无人机适应性自主控制的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战争中,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侦察过程的时间长短成为直接影响炮兵作战效能的关键。为了弥补无人机侦察和其他近距离侦察装备的不足.美.俄等军事发达国家从实战、简便、快速的角度出发.提出用炮弹作为运载工具.由弹体搭载侦察设备的构想。于是.炮射无人机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7.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2,(11):10-10
翼龙完全是基于中国技术基础和任务需求进行自主开发的,其成功研发依赖中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虽说跟美国生产的"捕食者"从技术层面、使用经验相比,翼龙无人机还存在一点差距,但是从全球研制无人机的机构和厂商规模、技术实力来说,从中国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生产的无人机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即在第一集团。——"翼龙"无人机设计师李屹东本届珠海航展已充分展现了中国国防工业取得的进步。中国的参与使我们看到,在国际军品贸易市场存在着有益的良性竞争。——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编辑莫斯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蜂群机动性强、易于调度、部署灵活,是未来战场态势互联互通、快速精确打击的重要手段。多无人机“通信感知一体化”将无人机通信和感知两个功能互融在一起,在无线信道传输信息的同时,主动认知并分析信道的特性,感知周围环境的物理特征,使得通信与感知功能相互得到增强。与此同时,深度强化学习将深度学习的感知能力和特征提取能力与传统强化学习的决策能力进行有机结合,解决了智能体决策博弈类的现实问题。将通信感知一体化和深度强化学习应用于多无人机态势感知、信息传递、任务规划、资源调度等,能够为多无人机蜂群系统的发展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军用无人机技术智能化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军用无人机作为收集战场信息和军事打击的新兴手段和工具,以其机动灵活、战场生存能力强等独特优势,能够方便快速地获取战场态势,极大地弥补了传统作战方式和侦查手段的短板和不足。智能无人系统的发展可能会引领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甚至改变战争形态。文章介绍了无人机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并从飞行控制、火控系统、任务规划以及无人机集群等方面浅析了军用无人机技术智能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军用无人机作为现代空中军事力量中的一员,具有无人员伤亡、使用限制少、隐蔽性好、效费比高等特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在近期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军用无人机均参加了作战,并且其使用数量、种类和频次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军方的共识。近年来各国纷纷出台各自的无人机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无人机在几场局部战争中的突出表现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一些军事强国纷纷加大投入,研发各种性能更优、功能更多、能力更强的先进无人机,在战场侦察、校射甚至火力攻击方面,大有追赶和超过有人驾驶飞机的趋势。有人预测,在不远的将来,无人机等智能化武器的大量出现将导致“无人化”战场的出现,而无人机届时也会成为新的空中霸主。——编者  相似文献   

12.
以色列是研制、使用无人机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在微型、小型、中型无人机发展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此次巴黎航展.以色利相关公司展出了多种型号的无人机系统.特别是一些曾在以黎冲突中使用过的微型、小型无人机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能激光武器技术的不断成熟,中小型无人机面临的战场威胁越来越大,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型无人机的战场生存力,有必要对中小型无人机防御高能激光武器的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当前高能激光武器的发展态势,给出了高能激光武器的组成与作战原理。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能激光武器战场应用时受到的制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小型无人机对抗高能激光武器的策略,并分析了实现这些策略的关键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4.
集群无人机可能会改变未来的作战态势,无人机集群技术成为各国研究人员不断探索的新领域。首先阐释分析了无人机集群的预警探测方式,然后对无人机集群的反制措施进行了详细研究,可以为无人机集群对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以来,军用无人机技术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越战之后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无人机缕缕大显身手,已经使其受到诸多国家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装备的无人机型号超过200种,总数达23000多架。约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研究和生产军用无人机,其中尤以美、以、俄三国处于领先水平,为了争夺在这一领域的领头羊地位,目前三国都把发展军用无人机作为优先项目,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无人机及其集群作为智能战争的主要进攻武器之一,具有低成本、抗饱和攻击、隐蔽性好的特点,给现有防空体系带来极大挑战。高功率微波因具有光速攻击、面杀伤、效费比高等特点,成为反制无人机的有效手段。美国在高功率微波领域起步早、重视程度高,成为国际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引领者。围绕美国高功率微波技术对抗无人机的研究现状,总结现有样机的性能及特点,重点剖析其技术内涵。结合高功率微波的效应研究规律和无人机发展态势,分析得出美国反无人机高功率微波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的作战环境,着眼当前技术态势,美国空军计划发展实战型小型无人机。美国空军将其集成到美国空军的情报监视侦察资产组合中,支持更为敏捷的力量,帮助美国空军满足未来战士们在各种环境中的需求。未来小型无人机将会成为美国空军情报监视侦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多无人机监督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的转变,以及无人机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成熟,操作员在任务规划和实际作战中的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单操作员对多无人机的监督控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在研究多无人机监督控制技术内涵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的国外发展现状,并从人一系统综合、可变自主级别控制以及在线态势评估等三个方面具体讨论了提高我国多无人机监督控制能力亟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为单操作员控制多架无人机推向实际作战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在战场侦察与目标指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有效的感知战场态势和获取敌方、己方和友方的目标信息 ,是现代战争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无人机以其有别于有人驾驶飞行器和卫星的特点 ,在战场侦察与目标指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以无人机为核心的无人机战场侦察与目标指示系统 ,特别是对其成像子系统进行了概要描述 ,提出了成像子系统有效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和可能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动态     
中国首届无人机大会在京召开2006年9月20日,由中国航空学会主办的“尖兵之翼——2006中国无人机大会”在北京胜利饭店隆重召开,大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无人机的发展”。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刘高倬担任大会主席,顾诵芬院士、李明院士、赵煦院士、尹泽勇院士任大会副主席。这次大会集政策解读,学术研究、信息交流、产品展示、投资引导于一体,着力突出学术性和产、学、研单位之间的互动,理论研究与学术探讨兼有,宏观与微观并存,涉及发展战略、产业走向、行业需求、总体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数据链、任务成荷等内容。参会代表人数超出预期,达到350多人,分别来自航空、航天、兵器、电子、气象、公安、测绘、海洋和军队等20多个行业。会议期间,还同步举办了无人机产品与技术专场展览。共有50多家企业参加,中国一航、中国二航集团展示了他们在无人机领域的新成就。大会始终洋溢着认真、求实、热烈的气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无人机事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