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抗美援朝战争,自五次战役以后,转为坚守性的防御。在坚守防御作战中如何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既能巩固阵地,又能大量消灭敌人,成为当时作战指挥上的中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坚守防御作战,必须充分发挥积极性,争取主动。坚守防御的基本目的是,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巩固阵地,大量杀伤与消耗敌人。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办法,是在防御作战中充  相似文献   

2.
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是一次著名的坚守防御战役,也是我坚守部队有效地克服心理上的急躁情绪,以牢固的“精神防线”战胜各种罕见困难的战例。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敌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火力突然对我约三点七平方公里的阵地实施集中突击。头两天,由于对敌大规模进攻的情况估计不足,在597.9高地和北山两个前沿要点的大部表面阵地被敌占领之后,有些指挥员产生了急躁情绪,急于将敌人打下去,  相似文献   

3.
<正>一、敌人既决心打下去,我们也决心奉陪到底!上甘岭战役本来称不上战役,因为敌人对志愿军第15军两个连阵地的进攻,表面阵地只有3.7平方公里,总共面积不过两千公尺。敌人企图通过上甘岭战役来增加谈判筹码,我们也下定决心要把这个仗打下去,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仗越打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便由战斗规模发展成战役规模了。  相似文献   

4.
陈震 《军事历史》2004,(3):73-74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形成对峙局面。至1952年底,美、伪军已被歼78万余人,损伤飞机7800余架。但敌人不甘心失败,自恃其所谓军事优势,蓄意拖延在板门店的停战谈判。志愿军首长指示,为迫使敌人恢复谈判,我志愿军第一线部队必须积极实施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反击作战,大量歼灭敌人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指示,我第23军于1953年元旦,由朝鲜东海岸调整到前线接替第38军防御阵地。从3月初开始,我军陆续对敌前沿阵地进行反击作战,把斗争焦点推向敌军前沿。3月23日晚,我友邻第46军反击…  相似文献   

5.
三打“方型山”   1952年春天,我所在的部队与兄弟部队第 607团换防后,转入长期防御。在与敌直接对峙中,为了贯彻毛主席“零敲牛皮糖”的作战思想,利用反击作战大量消耗敌人,团对当面之敌的数个阵地进行了精心筛选,决定对距我阵地最近 (约 70~ 80米 )、威胁最大,又与我阵地在同一山梁上的敌“方型山”高地实施反击作战。当时我任团司令部作战股长,直接参与制定了三打“方型山”的作战方案,并协助团首长组织指挥了这三次战斗。   为了确保首战必胜,我们组织了多次侦察,摸清了守敌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方型山”不宜坚守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破袭战     
破袭战亦称破击战,是我军破坏敌人交通和通信等军事设施,借以打击敌人的一种传统战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敌人利用交通线分割包围我根据地,对我实行封锁或突然袭击。我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破袭战。进行破袭战,一般是利用夜暗、气候不良或敌人容易麻痹疏忽的时机,集中我之兵力,以灵活巧妙、隐蔽突然的行动,对既定的目标(如敌人的铁  相似文献   

7.
血战对崮山     
1942年秋天,日军纠集万余人,对沂(水)北山区实施拉网合围“大扫荡”。我鲁中军区第2分区第1团团部带4个连队,先是隐蔽在卞山以北赶牛场、老猫窝一带,伺机向东穿越青(州)沂(水)公路跳出敌合围圈。10月29日子夜,获情报:敌军在青沂公路的沂水、高桥、沭水、马站已构成密集网线,向西涌来。南面敌人已进占大诸葛、松峰,向卞山挺进。西面敌人从葛庄、韩汪、东里店向东围来。北面是国民党顽固派第51军阵地。拂晓,发现顽固派军已悄悄撤走,阵地上竖起了“太阳旗”,我们已处于日军的合围圈中。天亮了,日军又从西面围住了我山东省党政领导人黎玉和山东…  相似文献   

8.
鱼雷是水中的兵器,怎么会登陆作战呢? 这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一艘潜艇发现德军在新罗西斯克港的防波堤后面,修筑了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阵地。苏联准备在这个港口登陆,但认为一定会遇到迫击炮和大口径机枪的猛烈反击。舰上的迫击炮打不到它,用飞机去轰炸,敌人防空力量又很强,因此,很难一举摧毁迫击炮阵地。这对于  相似文献   

9.
叶介甫 《军事史林》2013,(10):16-21
1952年10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终止板门店停战谈判,并于14日发动了所谓的“金化攻势”。美军进攻目标为金化、平康、铁原三角地区。上甘岭位于我中部战线制高点五圣山的南麓,是敌我双方必争之地。美军企图抢占上甘岭和五圣山,尔后沿平康、河川地带进攻,以切断我“三八线”以北东西线防御的战略联系。为迎击敌人的进攻,驻守该地区的志愿军第15军进行了深入动员,指战员斗志昂扬积极备战,争分夺秒地加修前沿坑道工事,并储备了弹药、食品、饮水及其他作战物资。决心守住阵地,粉碎敌人的攻势。  相似文献   

10.
从陆地走向海洋,从丛林跃入岸滩,从滩涂闯到荒岛,没有她们攻不下的阵地,也没有她们赢不了的敌人,更没有她们吃不下的苦难。她们在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武装力量体系里,宛如一朵朵夺目的"金花",分外妖娆。  相似文献   

11.
1951年4月,34岁的黎原担任140师师长,奉命率部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临津江东西两岸、西海岸防御作战等战役战斗。在同年夏、秋季战役中,他率部在40多千米的宽大正面上进行艰巨的阵地防御战,顽强抗击了美军10倍于我的火力攻击,与进攻之敌血战90多天,打得美军王牌部队始终不能前进一步,不仅坚守住了阵地,而且还抓住战机以果敢的主动进攻,将我方阵地向敌方推进了5~20千米,创造了我军阵地防御作战的成功范例,受到志愿军总部和彭德怀司令员的通报表扬。他首创的坑道作战等战、法,在我军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1951年6月19日,按照志愿军总部的命令,黎原率部接替兄弟部队在临津江东岸组织防御,以确保平壤的安全。面对敌人绝对优势火力的狂轰滥炸和王牌部队的连续进攻,只有一个师的兵力要防守正面40千米、纵深25千米的地区,下撤的兄弟部队担忧道:“你们能守住吗?”黎原的回答很简单:“能!不管‘老美’有多强大的火力,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绝不后退一步!”为了不打无准备之仗,部队一上阵地,  相似文献   

12.
1953年5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发动了夏季进攻战役,这次作战曾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困难。主要是:进攻之前的战术准备问题;各兵种在进攻作战中的协同问题;如何保证在冲击出发地区预先潜伏突击力量,以避开敌人猛烈的火力拦阻问题;如何巩固新占领的阵地,展开反复争夺问题;如何在敌人构成完整防御体系的战术纵深内,进行穿插渗透作战,分割包围敌人的问题;等等。为了保证这次作战的胜利,志愿军各参战  相似文献   

13.
“兵”是个多义词,按老百姓的常识,其基本特征是“穿军装”、“带抢”、“打仗”的人。“兵”通常与“士”连起来称呼,因为有别于“官”的“士”与“兵”是军队基层的主体,都是在战场上操纵手中武器直接或间接与敌人搏杀的人。美国的莱克星屯镇中心广场,一座普通士兵的铜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石碑上刻着“紧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前,不要开枪;但是,如  相似文献   

14.
在抗美援朝战争阵地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三八线以北的东西海岸线和横贯朝鲜 25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共构筑各类坑道 1250公里、各种堑(交)壕 6240公里,开挖土石方 6000万立方米,创造性地构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坚固阵地工程体系,为有效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   志愿军坚固阵地工程体系的形成是由敌我力量对比、作战形式的变化和特定的战场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是我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创举。 …  相似文献   

15.
战前敌我态势和双方企图敌人遭我第一、第二两次战役打击之后,由轻视我军转而重视我军,开始感到深入朝鲜北部与中国军队作战对他们不利,于是就实行全线撤退,退到“三八”线的有利地形组织防御,企图利用既设阵地阻止我军进攻,消耗我军力量,争取时间重整军队,然后再大举北犯。敌人第一防御地带前沿在大洞里、汶山、全谷里、永平、楸田里、襄阳一线。第二防御地带前沿在高阳、议政府、春川、自隐里、冬德里一线。为加大防御纵深,在金浦至横城、水原至原州、平泽至忠州建立了三道机动防御地带。  相似文献   

16.
《军事史林》2013,(12):F0002-F0002,I0001
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精髓,就是一切从敌我双方实际出发,你的要你的,我打我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相似文献   

17.
1937年12月爆发的南京保卫战,是抗战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国民政府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具体负保卫南京之责。他将10余万卫戍军部署在外围阵地及复廓阵地上,以抗击来犯的约8个师团的日本侵略军。保卫战于12月5日正式打响,经过近10天的殊死战斗,消灭敌人大批有生力量,但以种种原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于12月13日陷于敌手。凶残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我被杀害的军民同胞达30万人,为世界所罕见。中国军民在战斗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令人钦敬;保卫战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地位,永远载入中国抗战史册。  相似文献   

18.
飞机和直升机造价昂贵,并易遭受敌防空兵器的打击,因此遥控飞行器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遥控飞行器目前主要可担负以下任务;战略和战术侦察、指示目标、射击校正、评定炮火轰击效果,轰炸敌人阵地、无线电电子对抗或  相似文献   

19.
1 94 4年 6月 2 3日 ,闻名中外的衡阳保卫战正式拉开了序幕。国民党方先觉第十军奉命固守衡城。日军第 68、1 1 6等师团 ,按既定作战计划 ,先后对衡城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进攻 ,历时一个半月 ,损兵折将 ,才于 8月 8日最终占领了衡阳全城。中国守军浴血奋战 ,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抛头颅洒热血 ,立下赫赫战功。但守军主将第十军军长方先觉于城危之际 ,为保全性命 ,竟背弃了原先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 ,置一切于不顾 ,无耻地向敌人屈膝投降 ,落个千古骂名。  相似文献   

20.
1952年初,防空军为了加强东南沿海地区的空中、海上安全,防止台湾对大陆的窜扰活动,决定在祖国的南大门建立一个雷达站,以担负这一地区的远程警戒任务。而国民党军把这视为眼中钉。在摧毁与反摧毁中,我英勇的雷达兵则开创了用轻武器击落美制“海霸王”巡逻轰炸机的先例。建雷达,护海疆,靖海雷达站成了敌人“心中的痛” 4月,中南防空军司令部把建站的任务交给了当时的雷达361营2连,并提出:雷达阵地选点,可以利用海水面和较平坦的陆地作反射面,充分发挥雷达的战术、技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