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长顺 《国防》2006,(7):12-13
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也是战争制胜的关键因素。高层次军事人才作为建设信息化军队的骨干和中坚,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任务,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型军队院校体系的逐步完善,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必须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融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围绕建设好“五支队伍”的目标,坚持观念、学科、科研、队伍、教学五个创新,努力推进军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军队现代…  相似文献   

2.
人才队伍建设是军队后方仓库形成战斗力、保障力的关键。但从后勤装备更新发展和建设信息化后勤的形势任务来看,一些后方仓库的人才培养观念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做好军事斗争后勤准备和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必须与时俱进,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开创后方仓库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着眼军事变革要求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一)确立人才培养先行的理念。面对加速发展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和变动不居的世界战略格局,谁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先抢占到高素质人才群体这个制高点,谁就拥有战争的主动权,谁就能…  相似文献   

3.
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抓紧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张年进  彭成辉 《国防》2005,(10):26-26
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对预备役部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质量建设必须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开阔视野,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协调发展,不断增强部队遂行任务能力。当前,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更新发展观念,提高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起点和标准。抓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观念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要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充分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部队建设提供科技、装备、技术、人才等支持,实现部队战斗力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朝气,是工作热情与干劲的体现,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精神面貌。当前,部队建设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履行新使命、推进新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很强的紧迫感,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靠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涵养朝气。凡是观念更新比较快、重视科技知识运用和发展的军队,往往是打胜仗的军队;凡是观念陈旧、战术死板的军队,总是吃败仗的军队。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变化,必须要进行思想观念和战术技术的革新,否则必败无疑。当前,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紧迫而繁重,党员干部必须充分…  相似文献   

6.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为新时期我军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此,我认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整体效能,必须与时俱进地构建现代人才理念,尤其要紧紧围绕识才、惜才、引才、用才这“四个环节”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应对世界新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严峻挑战,军事院校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培养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之上的专业特色突出的军事人才,坚持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确保有特色、复合型军事人才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
姜延峰 《国防》2006,(7):14-15
军事人才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需求,也是加速提升军事斗争准备质量的关键所在。一、勇于变革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推进军事人才建设的首要问题。为此,应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联系新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校正和创新人才观,切实开阔视野、转变观念。一方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树立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关心人才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军队财务建设必须把握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形势下财务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突出财务保障与管理理论创新、财务体制编制创新、财务保障方法的优化、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 处理好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前瞻设计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军事变革形势,面临着信息化、机械化的双重历史任务,天津某预备役团党委针对人才队伍的实际,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较好地盘活了现有资源,实现了人才素质的整体跃升。最近,我们对该团党委加速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焦保国 《华北民兵》2004,(12):42-42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仅对军队的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对民兵政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军分区政治机关,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为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变革和武器装备跨越式发展步伐的加快,军代表室所处的内外环境和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军代表室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按照  相似文献   

13.
杨冀平 《国防》2006,(5):10-11
司令机关是军队的指挥中枢和军事领率机关,肩负着谋划指导军事建设和组织指挥作战的重大使命。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入,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司令机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司令机关建设责任十分重大,任务十分紧迫。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开拓创新,切实加强司令机关的全面建设,实现司令机关能力水平的整体跃升,为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奠定可靠的基础。一、要增强抓好司令机关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战争的发展是司令机关建设乃至军队建设的根本着眼点。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战争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14.
军委江主席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才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加强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军委江主席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才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这—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加强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发生了变化。军队要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求真务求精神,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财务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理财;强化战斗力标准,坚持依法理财;践行先进性要求,坚持以德理财。  相似文献   

17.
《华北民兵》2004,(11):1-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部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探索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机制,造就高素质后备力量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态势,既对我军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军队各级党组织必须把握趋势、揭示规律、采取措施、提高本领、积极应对,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其中,观念革命是军事变革的先导;创新是军事变革的动力;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军事变革的关键;科学筹划,正确处理变革中的各种关系是基础;善于抓住机遇,勇于解决关键性问题是推进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中央作出了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部署;今年初,国防科工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加强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在日前召开的国防科技工业人才工作会议上,全面回顾总结了国防科技工业“十五”人才工作,交流了经验,研究了人才战略,部署了“十一五”人才建设的主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是国内外大势发展所趋。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国家安全和统一仍面临着新的挑战;世界范围内的新军事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军事大国的国防工业转型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步伐加…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军事人才培养思想 ,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目标 ,培养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求的军事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是突出重点 ,建设有复合型指挥人才、智囊型参谋人才和专家型科技人才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军事人才队伍 ;三是拓宽途径 ,依托国民教育 ,恢复军事留学、扩大继续教育、实施交叉培训和双向代职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