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委江主席在参加第十届全国人大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深刻指出:“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这一论述,深刻地阐明了人才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贯彻这—指示精神,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先行,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笔者以为,加强新形势下军事人才队伍建设应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冷兵器军事变革从萌发、兴起到成熟 ,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制约和影响着冷兵器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简要描述冷兵器军事变革发展的一般历程 ,分析和揭示文化在冷兵器军事变革中的作用及其特点 ,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间的内在关系 ,自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屈全绳 《国防》2005,(1):10-13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一场伟大的创新实践活动。江泽民同志关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特点和规律,充分体现了当今时代对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最新要求。高中级干部作为建军治军的骨干,不仅要从理论体系、基本观点上把握这一战略思想,而且还必须从实践要求、领导责任和基本思路上深化认识,增强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动性与坚定性,切实担负起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领导责任。一、积极更新思想观念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世界军事变革史表明,军事变革的最大障碍不在技…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军事人才素质教育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我军军事教育的发展。这一理论对当今军事教育改革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新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准确分析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高瞻远瞩地预测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并紧密结合国情军情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向全军发出的动员令。而要贯彻这一指示精神,就有必要搞清楚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到底“特”在哪儿,也只有认识并把握住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本特征,才能使各项改革和措施有的放矢、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国防和军队建设“要适应世界军事变革的趋势”。在今年3月“两会”期间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是江泽民同志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深入发展,对我们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目前,世界新军事变革呈加速发展的趋势,最近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这一动向。对此,我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剖析,更要紧密联系我国实际,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被称之为“新军事变革”。…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既是他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这一重要思想牵引着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8.
《华北民兵》2004,(11):1-1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部队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推进后备力量建设跨越式发展,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探索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机制,造就高素质后备力量人才方阵。  相似文献   

9.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客观需要。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来势迅猛,发展急速。其核心是信息化,实质是军队建设模式的根本转  相似文献   

10.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预备役部队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要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振奋精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新军事革命。顺应这一时代潮流 ,党中央、中央军委明确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决策。这对我军建设的影响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 ,尤其是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观念上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才能带来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勃勃生机。  一、要树立“有所作为”的观念 ,积极推进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  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中 ,军队政治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当前这股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 ,是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 ,如果我们脱离自…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给官兵思想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认真回答和解决。 一、找准位置,在转变观念上下功夫 更新观念,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基础工作,也是积极投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当务之急。首先要转变观念。战争历史无情地告诉人们,  相似文献   

13.
军队政治工作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这是军队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军队政治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服务,必须铸牢军魂,确保这一变革的正确方向;必须改革创新,为这一变革提供根本动力;必须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这一变革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必须结合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的演练与研究,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王其云 《国防》2004,(9):46-48
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指出:“我们要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江主席这一重要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适应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动员建设步伐,积极创新国民经济动员理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下,我国国民经济动员既遇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国民经济动员的快速发展。总的思路是:着眼新军事变革的基本特点,适应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是我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就需要打破制约我军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克服深层次改革和持续发展中的障碍和难题 ,改变我军几十年来在半机械化状态下形成的各种习惯和模式 ,创新与之相适应的战争理念和建军思想 ,在更高层次上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面对挑战 ,在推进联勤分部的“两化”建设中 ,必须不断解放思想 ,顺应这种变革潮流 ,乘势而上 ,才能缩短差距 ,甚至后来居上。  一、从“消极等靠”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 ,切实做到有所作为  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我军建设的…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要求,应对信息化战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反复强调“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重要保证”。同时,明确要求在实施人才战略工程时,要“重点抓好指挥军官队伍、参谋队伍、科学家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士官队伍”。认真贯彻军委的人才建设思想,采取超常措施培养好这“五支队伍”,是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治本之举。一、对指挥人才,要突出“复合型”要求,军政兼通、指技合一。未来战争的政治目的日渐凸显,除受一般…  相似文献   

17.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战略资源、人才是最重要的战斗力、抓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先抓人才的观念,切实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我军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以对党、对国家、对未来战争极端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  相似文献   

18.
军事战略思维转型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仅需要器物层面变革的支撑,更需要以军事战略思维转型为核心的精神层面变革的引领。  相似文献   

19.
《政工条例》中规定,政治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要“服务于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我军政治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政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发挥政治优势,为这场深刻的革命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军委在《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推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本领,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认真落实《意见》精神,抓紧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