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基层故事JICENGGUSHI早春,阳光虽然明媚,可是寒气依然袭人。2月10日,农十三师红星二场80岁的退休职工谭兴成和老伴陈子红来到二场医院住院部,结算住院费用。在问清了费用明细之后,老人高兴地对工作人员说:"自从医院医保进一步改革后,看病费用比以前低了不少。虽然我和老伴都是老病号,但如今看病的负担却减轻了不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谭兴成老人今年72岁,老两口的退休养老金加在一起有4000元,这在团场来说已经不算低了。可是,由于年纪大,病痛总是隔三差五"找上门"来,  相似文献   

2.
在山西省怀仁县光荣院,提起薛金凤,老人们都坚起大拇指,夸这个比女儿还亲的好闺女,就是她,十五年来,不间断地为光荣院的老人们送来了温情和爱意。 事情还得从1985年说起,一天薛金凤的理发店走进三位身着黄军装的老人,她热情地将三位老人安排坐下。也  相似文献   

3.
正在九师一七〇团,不论是在马路,还是在广场,人们常会看到一位老人用轮椅推着瘫痪的妻子散步。他们就是该团退休职工张印富和他的妻子闫美霞。"她就是我的精神寄托"15年前,刚退休的张印富本想清闲幸福地安度晚年,不料妻子却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瘫痪。妻子瘫痪后,张印富挑起了家庭重担。当笔者问及这些年过得如何时,张印富一脸平静地说:"最难熬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没有太大奢求,只要老伴开心,我要陪她这样过一辈子。"  相似文献   

4.
干脆、爽朗,年近80岁的孙凤美老人一口气爬到六楼,真让笔者感到不小的惊讶。老人住在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西街杏林社区,家中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补拍的婚纱照让笔者不由地感到老人心底的幸福。回忆当年,说起昔日的苦难和斗争,老人仍难释怀。社区的李书记向笔者介绍,第一句话就是:"老人参加革命早,17岁就入了党。"  相似文献   

5.
一位离异妇女,既抚养自己的儿女,又赡养着34名孤寡老人。她就是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女民兵范索云。范索云从小心地善良。童年家境贫寒,受过好心人关照和尊老爱幼教诲的她也喜欢关爱人。一位6旬孤寡老人生活孤独困难欲寻短见被群众发现。还在读高小的范索云主动当老人“孙女”照顾老人。中学毕业后回家务农,她索性把老人接到家里,像姥姥一样看待,直到10多年后老人满足地离开人世。其间,爱人很不理解,与她分了手。范索云的善良感动了干部、群众。人们极力推荐她担任镇敬老院的负责工作。30多位五保老人的敬老院仅有范索云和一位厨师,范索云像对亲爹娘一样赡养、爱护着老人。敬老院里  相似文献   

6.
在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80%的党员都是退休职工,他们虽然年迈体弱,却仍为连队生产、职工致富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其中有一位名为苏秋梅的老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秋梅是河北任丘县人,今年68 岁,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  相似文献   

7.
在农十二师一○四团四连,80%的党员都是退休职工,他们虽然年迈体弱,却仍为连队生产、职工致富出谋划策,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好事。其中有一位名为苏秋梅的老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苏秋梅是河北任丘县人,今年68 岁,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名普通军嫂,是一位伤残军人的妻子,是两个儿子的母亲;20岁那年,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一位无腿英雄,瘦弱的双肩从此担当起整个家庭的重负;尽管24年经历太多坎坷,她内心却充满幸福,如果爱要用言语来表达,她说,她愿一辈子做那个人的双拐……  相似文献   

9.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阵阵生日快乐歌声中,内蒙古科左中旗75岁的孤寡老人包满良老泪纵横地说:"我一辈子没儿没女孤苦伶仃的,老了却有你这个儿子,我真是太幸运也太幸福了!"包满良老人口中的儿子就是科左中旗白兴吐苏木二龙山嘎查村民兵连长孙亚  相似文献   

10.
靠手机短信息和花言巧语,她为亲如姐妹的好朋友虚构了一位白马王子,好朋友债台高筑,而她却挥霍享乐,在"骗子"和"好友"的角色中,她迷失了方向……家庭拮据突发奇想巧增收荣梅芳是某团的无业人员,每年靠在连队给别人拾棉花打零工挣点钱。家里主要依靠丈夫的工资生活,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家里经济一直比较拮据。荣梅芳由于身体不太好,  相似文献   

11.
正"卓娅!卓娅!/你听到了吗?/在亚洲的土地上,/有你一位最好的朋友,/她生在和平美丽的中国,/她,爱祖国爱人民和你一样。/虽然没有同你见过面,/她却有着同你一样的理想。/她活着的时候,/永远以你作为榜样!"1954年,还不满15岁的王孟筠躺在病床上写下了这首诗。卓娅是前苏联著名的女英雄,王孟筠由于患了耳聋、偏瘫等疾病,说不了话,就写诗明志,告诉别人她心中所想。王孟筠还不到13岁时,就瞒着母亲,虚报年龄,参军进疆,在八一钢  相似文献   

12.
白国营 《中国民兵》2007,(11):52-53
她是一个苦命的女孩,在5岁时失去了唯一的哥哥,19岁时失去了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今年她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却把从山路上捡回来的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老人.当做亲娘一样精心照料了600多个日日夜夜,她就是河南省渑池县陈村乡一位优秀青年民兵郑秀珍。  相似文献   

13.
他才23岁,正是人生最辉煌灿烂的时光,可是,他却为了一点私怨残忍地将一位即将当新娘的少女杀害了,提前走到了他人生万劫不复的终点站。 他叫田井绍,家住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土地坳镇黑二沟村。曾因土地纠纷与他家相距不到200米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省丰县大沙河畔的双庙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丈夫病故后,她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精心赡养、照顾着三位年龄都在87岁高龄以上的老人,一位是她的婆婆、一位是她的养母、一位是她的续母(丈夫前妻的母亲)。她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侍候着三位老人,用女人柔弱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并将三个儿女抚养成人,被乡邻称为孝顺的好女儿、孩子的好妈妈、军属的好楷模,她就是张玲兴。  相似文献   

15.
正我叫易新华,是八师一二一团的一名职工。我的家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幸福之家。婆婆倪荣芝今年81岁,她是1954年从山东支边来到兵团的。来到团场后,她被分配到十八连,放过羊、种过果树,一干就是30多年。那时,她既要养育一双儿女,还要照顾父母和弟弟妹妹,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过得充实而快乐。1983年,婆婆退休了,虽然每个月只有50多元的退休工资,但她很满足。让她没想到的是,20年后养老金到2700多元。如今,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儿孙的陪伴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女人的幸福,在于安定的生活、琴瑟和鸣的家庭。可是,有这样一位女人,她在等待中消耗了青春、在期盼中磨灭了韶华,犹如田野间绽放的小花,默默地守望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中央部委某机关,有一位人人称道的老兵,她把十几年军旅生活养成的优良作风和对同志对群众的满腔热情带到了机关,她让同事们感受到理解、体贴和温暖,她让单位充满和谐、温馨和关爱。她的名字叫王萍,大伙都亲切地称她为"大姐"。6月,北京的夏天。虽然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党支部副书记王萍大姐的头上却一直冒汗。整整一天,住在医院要做手术的同事胡伟却怎么也联系不上,让人  相似文献   

18.
她死了!她叫张彩琴,是湖北省老河口市薛集镇上寨村的女民兵,今年才22岁。名字动听。人也漂亮,经人说合,与黑龙集镇李家堂村的青年民兵李某订了亲。按照当地风俗,女方要到男方去“探亲”。5月10日她在嫂嫂们的陪同下,来到男方家。男方家里喜气洋洋,杀鸡宰羊,盛情款待。酒过三杯,开锅盛饭,可是一揭锅盖,全家人顿时傻了眼:饭糊了!多亏男朋友解围:“她只顾忙着为你们斟酒让菜,忘记了  相似文献   

19.
1991年9月18日,湖北省郧县梅铺镇盘道营村一家四合院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对年过半百的老人披红戴花,正在举行着一个俭朴大方的婚礼。村民们一面嚼着老人李保兴和金凤芝甜蜜的喜糖,一面传颂基干民兵三妯娌为公爹当红娘的佳话。 1990年,50岁的李保兴老伴病逝。3个儿子虽然个个孝顺,但因都在外地做生意,难免侍奉不上。3个儿媳刘丽英、蒋翠平、李风兰,最大的25岁,最小的22岁。三妯娌一个赛一个对老人知寒问暖,可是终究有  相似文献   

20.
11月28日一大早,天空飘起了雪花,但家住农十师北屯幸福社区的喻国英老人却闲不下来。她早早地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听歌碟、整理表演服装,忙得不亦乐乎。今年65岁的喻国英老人退休前就酷爱音乐。退休后,在她的倡议下,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