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联合国维和行动是国际社会保持全球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机制之一。虽然在世纪之初,时代已具有了多极化和信息化特征,但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却并未“边缘化”,特别是在2001年,由于发生了“9·11”为代表的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使联合国维合行动在减轻战争创伤、维持世界安全稳定方面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截至2001年底,联合国在世界各冲突地区进行的维和行动累计已达54项,参与维和的人员近百万人。当年仍在进行的维和行动共有15项,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军事人员、民事警察达4.7095万人,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人员与民事警察的国家有87个,参与维和行动的文职人员也达到了1.2126万人。维和行动经费财年预算为27.4亿美元。从1948年维和行动开始至2001年12月底维和行动经费已达233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维和 ,即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 ,是由联合国发起的一项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行动。近日 ,“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已在武警学院挂牌成立 ,它标志着中国维和民事警察的培训工作步入了正轨。一、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始于 1 94 8年阿以战争后期 ,迄今已有 50年的历史 ,累计共部暑了 50项维和行动。纵观维和行动的发展历程 ,前四十年发展缓慢 ,只部署了 1 3项维和行动 ,这反映了当时东西方集团之间冷战剧烈化的状况。 80年代以后 ,随着冷战的逐渐消逝 ,旧的格局被打破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民族矛盾和种族冲突再度成…  相似文献   

3.
1948年5月29日,为监督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战争的停火,联合国建立了停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的第一次维持和平行动。当时这个组织的任务区还仅限于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以色列5个国家。55年之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遍布世界各大陆,总共达到了55次,参加行动的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来自世界140多个国家,将近100万人。目前,联合国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仍部署着14支维和部队,有维和人员3.7万余人。今年5月29日联合国庆祝了它的第一个“国际维和人员日”。  相似文献   

4.
孙寿江 《现代军事》2008,(11):29-33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United Nations Peacekeeping Operations,以下简称维和行动)已走过整整60年的历程(联合国第一个维和行动组织.是成立于1948年6月的“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为维和行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维和行动维和行动数量剧增,规模变大;维和行动战略从“维持”和平向“建设”和平发展;维和行动由主要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冲突转为主要处理国内各派别的冲突;维和行动职能由单一转向多元;维和行动部署方式由过去的“线性”变为“非线性”;维和行动的主体增加,维和行动组成日趋混杂。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着“强力”维和挑战传统原则;维和行动资源严重短缺;维和人员所承担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维和行动的有效性难有质的提高;单边主义妨碍联合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新近组建的维持和平部队即将开赴刚果(金)参加联合国的维持和平行动。由218名官兵组成的赴刚果(金)维和工兵连和医疗分队蓄势待发。走近这支即将远征的部队,回望联合国半个多世纪的维持和平行动,我们发现,维持和平的道路是那么漫长与艰辛,人类社会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付出了那么多的心血与牺牲。  相似文献   

7.
国际多边军事外交活动和政治外交活动形式的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以下简称“维和行动”或“维和”),近50年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方面起着功不可没的积极作用。然而,由多国军人和部队组成的维和部队在经费和装备方面的保障现状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前由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中,我国是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兵最多的国家,目前仍有1489名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为了人类能够享受和平的天空,7月26日,又有一位中国军人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历史丰碑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20年来,经历了抵制和反对、调整和转变、起步和尝试、发展和深化4个历史阶段。其维持和平行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提升国家威望,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支撑国家利益拓展,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提高军事透明度,消除“中国威胁论”;经受严峻考验,增强军队软实力;借鉴外军经验,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民解放军将继续在联合国的旗帜下执行维持和平任务,促使维持和平行动走上机制化和法制化的轨道,逐步提高效率与质量,不断加强维和理论研究和战略指导,推动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八名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遇难,消息传来,引起了国人的极大震惊和悲痛,也引起了人们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注。充分认识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充分认识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贡献,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我们纪念八名烈士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产生和基本原则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为了帮助维护或恢复冲突地区的和平,由联合国组织的有军事人员参与、但无强制执行权力的行动。维和行动由联合国秘书长指挥,一般由安理会授权,特殊情况下由联合国大会、特别联大或紧急特别联大授权。维和行动分为两...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尼日利亚作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把充当黑人世界的领导者作为国家的崇高愿望,积极参与联合国在非洲组织的11次维和行动,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设强大的海军是尼日利亚的梦想,也必将提高这块大陆上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1972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后,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参与维和行动。从1981年第36届联大开始,中国才原则上赞成联合国按照宪章精神开展维和,并缴纳了第一笔维和摊款。1989年,中国派遣军事观察员参加中东“停战监督组织”,才被公认为是中国直接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开端。从那以来,中国已先后派遣了约1600人次官兵参加联合国在全球的各种维和行动。不过,这些中国军人(包括民警)虽然执行的是联合国的任务,却只服从中国的指挥。 而目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李柏林则不同。他被联合国从解放军“借”出,等于暂时完全脱离了中国军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维和行动目前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维和人员被赋予了过多的建设和平的职责,使得维和行动处于两难的境地。要缓解这一困境,国际社会需重新审视和定义维和行动的职责范围,大力加强和平委员会的能力建设,并给予更多的授权。在实现这些长期目标之前,维和特派团将继续代替建和委履行建设和平协调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前,人类社会经历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浩劫。虽然这次世界大战,以全球正义力量的团结和联盟的伟大胜利告终,但是这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千百万人流血牺牲,亿万人饱受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战争,使世界各种肤色的人民群众猛醒,也使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猛醒,深感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上,需要有一个能够汇聚各方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性组织,于是联合国便应运而生了。联合国风雨历程50年,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功不可没,在人类大踏步走向21世纪的前夜,世界正面临着大失控大混乱的冲击,展望今后,联合国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区域性国际组织以其独特优势,成为联合国以外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以典型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实施、参与的维和行动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重要性;援引《联合国宪章》等重要文献,说明区域性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事务中的合法性;通过对区域性国际组织本身特点的分析,说明其实施维和行动的优势以反对联合国维和行动地位产生的影响;最后,从如何发挥区域性国际组织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钊  石磊 《环球军事》2010,(13):11-13
5月29日是第8个联合国国际维和人员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纪念仪式,缅怀为和平事业捐躯的维和人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为国际维和人员日发表书面致辞,高度赞赏维和人员的勇气和献身精神,向在世界各地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杰出工作的12万余名军人、警察和文职人员致敬。  相似文献   

18.
如何看待西方的反核和平运动? “和平”是指非战争状态。稳定、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条件。原始人的石块、棍棒和弓箭,最初只是用来猎食以求生存的工具。随着历史的发展,部分工具才转而成为人类互相残杀的武器。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原来氏族之间的纷争演变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的浩劫,血的教训使人类更深刻地懂得和平的宝贵,因而掀起了一阵阵和平运动的浪潮。  相似文献   

19.
开展维和行动是实现联合国宗旨和维护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手段。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是联合国完成维和任务不可或缺的,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冷战时期美国的非洲维和行动在争吵和小心翼翼中进行,冷战后美国的非洲维和战略经历了积极主动向有选择地介入转变的过程,当前美国的非洲维和行动则是在崇尚自主的前提下推广美国特色的维和,以期最大限度地彰显美国实力、维护美国核心利益。审视美国非洲维和战略的演变,汲取足够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更好地根据世情和国情定位中国未来的维和战略。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法律性质在国际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维和行动与其他国际军事或准军事行动的辨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维和行动自身所独具的法律特征。维和行动的法律依据尽管未有定论,但依据其实践与发展的现实状况,我们可以将它的法律性质概括为:联合国属准军事行动性质,国际法约定的默示授权性质,维护国家间独立平等的工具性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