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建立集中统一的军交运输指挥体系军交运输保障机构由战区联合指挥机构、战役方向联合指挥机构和战术兵团指挥机构组成。战区联合指挥机构,应在战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  相似文献   

2.
赵海涛 《国防》2004,(5):34-34
日前,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发布命令,正式颁发《国防交通资金管理规定》。 《国防交通资金管理规定》共五章,三十三条。主要  相似文献   

3.
国防交通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迫切需要探索国防交通建设的新思路;国防交通建设必须纳入国家建设的大盘子,走寓军于民的新路子,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中求发展;资金不足是制约国防交通建设的关键因素,改革国防交通投资体制,建立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根本出路;建立并健全国防交通法制、加强全民国防交通教育是发展国防交通事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交通取得长足发展,开始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但国防交通却没能随之有质的飞跃,军队战略投送能力没有明显提高,严重影响了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目标的实现。国防交通的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国防交通动员管理体制不适应交通市场、信息技术战争和依法治军的要求,无法提高国防交通动员的能力,因此需要完善我国的国防交通动员管理体制,建立集中统一的军民融合式国防交通动员管理体制,解决制约我军战斗力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
周济晓  王耀  张磊 《国防》2014,(3):58-60
正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是国家交通通信建设的骨干力量,是执行交通通信保障任务的主力军,也是交通战备建设的重要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基本建成了"以一般国防交通专业保障为基础,以重点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为骨干,以战略投送支援保障队伍为拳头"的国防交通保障队伍体系,为完成各项保障任务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从调研情况看,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仍存在组建难、稳定难、经费少、训练难和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李远星 《国防》2016,(6):64-66
统筹推进国防交通建设与国家交通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交通建设的方法路子,也是国家交通建设贯彻国防要求的根本所在.正确分析国防交通建设与国家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国防交通建设与国家交通发展的原则及要求,对于统筹推进国防交通建设与国家交通发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5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国防交通条例>,确立了国防交通的法律地位;2004年1月1日,<民用运力国防动员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国防交通建设步入了依法建设和管理的轨道.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防交通执法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德礼  范长青  张杰培 《国防》2011,(10):22-23
国防动员指挥是组织实施国防动员的关键环节。当前,加强国防动员指挥规范化建设,必须以《国防动员法》为依据,紧紧围绕指挥机构设置、指挥手段建设、指挥程序运转、指挥训练组织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国防交通的发展与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防交通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防务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国防动员的重要内容。回顾新中国国防交通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几十年来,通过坚持在国家交通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和进行国防交通专项建设,国防交通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在历次重大事件的交通运输保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中国国防交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时,接手的国防交通是一个数量少、质量差的烂摊子。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主要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国防交通工作的重点是恢复被战争破坏的交通线路和兴建必要…  相似文献   

10.
周文春 《国防》2013,(3):29-30
探索国防动员体系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之间的衔接途径,对于科学配置、高效使用动员资源,提高国防动员系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国防动员机制、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联合指挥体系。一是预编指挥机构。采取实编与预编指挥机构相结合的方式,灵活进行指挥编组。实编人员由党政军的主要领导组成,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其办事机构,  相似文献   

11.
谢楚恒 《国防》2010,(6):47-47
抓好民兵遂行大型运动会安保任务准备工作,一要建立集中高效的安保指挥机构。依托军地双方应急指挥网络和国防动员系统,吸收军地有关领导、专家和部门共同参加,建立军地联合、上下通畅、左右协调、可靠管用的指挥机构,明确军地指挥关系,区分军地指挥职责,规范联合指挥程序,完善联合指挥手段,确保联合指挥高效顺畅。  相似文献   

12.
胡东霞 《国防》2016,(6):60-63
迄今为止,国防交通工作始终遵循的是1995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国防交通条例》,该条例对于加强国防交通建设、保障国防活动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亟须一部权威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法规进行有效规范.即将颁布的国防交通法,不仅将填补国防交通领域专项法律空白,同时还对国防交通建设与发展产生重大的、深远的影响,它是一部交通领域的军民融合法律.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以下简称《国防交通法》)的颁布实施,为推进国防交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夯实国防交通法治根基,健全法规政策体系,提升执法水平,加强法律监督,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国防交通领域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邱云明  潘金稳 《国防》2007,(2):57-58
水路国防交通是国家交通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强边固防和保障未来战争胜利,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国家水路交通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水路国防交通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使得水路国防交通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只有分析现状,选准突破口,确定有效的发展途径,才能把水路国防交通工作做细、做实、做好,实现水路国防交通的国防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刘兴  李远星  周江寿 《国防》2012,(1):60-62
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按照"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理念,以提升国防交通日常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国防交通体系战时应战和急时应急的综合保障能力为根本目标,通过理念融合、机制融合、预案融合、资源融合等途径建设国防交通体系,使之具备"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多重功能,实现国防交通建设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种新型建设模式。国防交通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存在资源规划与配置不统一、保障信息共享有困难、组织指挥机制不完善、理论研究不系统不深入等难题,亟须加强理论研究,为其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黄伟业  屈百春 《国防》2013,(5):47-51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国防交通概念的定义及其相关理论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争论的课题之一,有关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防交通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和诠释,一些基本认识成果已进入了相关法规规章和工具书。但笔者感到,关于我国国防交通的概念,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同认识和表述,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为国防交通立法和战略指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李媛媛 《国防》2014,(7):68-70
正国防交通战备力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能打仗、打胜仗"总体要求,加速推进国防交通战备力量建设转型,不断提升国防交通保障能力。一、增强科学统筹的融合意识新形势下,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总体要求,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高部队机动能力,对国防交通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只有树立新理念、确立新思路、采取新对策,才能确保交通运输动员准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罗宁  李鸿斌 《国防》2007,(2):56-56
新时期交通战备建设,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加强."体制决定生死,机制决定兴衰",体制机制对国防交通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影响.<国防交通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国防交通主管机构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实行军地双重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全面规划、平战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陈泽亮 《国防》2001,(10):20-20
交通战备是为赢得战争胜利而进行的交通动员准备,是构成国防动员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千年、新的时代,交通战备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今后一个时期,交通战备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国防动员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依托国家交通事业发展,深入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国防交通设施建设、交通保障力量动员准备和交通战备管理,落实军事斗争交通保障各项准备,促进交通战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