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寻找启示——愚蠢的分类——土著作家——突出重围与拉开距离——准土著作家——文化包袱及重铸“自我”——张贤亮——通晓维吾尔语的王蒙与通晓蒙语的张承志——“双语”作家——新的创造契机的降临——应该研究的课题 文学(或小说)的可能性,说到底,就是作家自身的可能性。因此,这里所要涉及到的,无非是作家与文化或作家与创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之间的无可避讳的牵连。不过,这方面的理解,同样富有直观的或顿悟的色彩,它与理解“文化”一样,很难获得结论的“极值性”。  相似文献   

2.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将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存在先于本质”和“自由选择”引入文学,以文学创作宣传其哲学思想.因此,法国著名传记作家莫洛亚在总结存在主义作家成功之处时指出:“把这种哲学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份量,带来了反响,而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远不会有的威力.”纵观世界文学发展史,作为审美的文学与作为认识的哲学彼此交融,相得益彰,存在主义文学可谓曲范.  相似文献   

3.
后蜀广政三年(公元940年),卫尉少卿赵崇祚将晚唐五代18家词人的500首“诗客曲子词”搜集起来,编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从此,也就有了“花间词”与“花间派”之说。今之所谓“花间词”,指的就是辑入《花间集》的500首曲子词。“花间词”的作者大都是蜀人或流寓仕蜀者,其作品大多抒写男女相悦之情,主体风格偏于“香而软”,因此,后人便把这些所写作品内容大致相同、风格较为接近的词人群体称作“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是中国词  相似文献   

4.
析卡夫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在现当代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情节荒诞离奇 ,语言冷静客观 ,运用象征、意识流等多种表现手法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卡夫卡世界 ,被评论界称为“卡夫卡式”。从卡夫卡的主要作品出发 ,结合其生平 ,论述了“卡夫卡式”的几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日本著名作者川端康成立足于日本古典文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其主要表现是:师法日本古典美;用西方现代派手法表现“虚幻美”与“悲哀美”;使文学作品沉浸着“悲哀美”与“病态美”。  相似文献   

6.
孙犁的文学观,主要继承了鲁迅等“五四”新文学先驱开创的现实主义传统,着重着眼于创作方法,属广义现实主义的范畴。孙犁对长期以来尤其是建国至“文革”期间,“强调文学的政治作用”和80年代又“强调文学的消遣作用”的认识教育,展开多方面的深入批评,提出了“为人生”功能说、生活根基说、“离政治远一点”说、创作真实说,俨然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7.
“左联”时期现实主义讽刺作家张天翼,在他的小说《华威先生》中塑造了一个整天“忙”得不可开交的政客——华威先生。华威先生特别忙。整天马不停蹄地奔赴各种重要场所,不停地参加各种会议并作指示;不停地赶赴各种宴会并发表演讲;不停地到下属单位去视察、训话……有时甚至整天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  相似文献   

8.
<正> 巴人原名王任叔,他一生著述颇丰,小说创作占了极大的比重。而今天的读者只知他是位文艺理论家,而作为小说家却鲜为人知。在我国较早的现代短篇小说选集——1922年《小说年鉴》中就收有他的短篇小说3篇。《中国新文学大系》亦收有他的小说作品。二十年代末期,文坛称他为“民间小说家”。1938年以“巴人”为笔名创作杂文、撰写文艺理论著作以前,他已出版过短篇小说11本、中长篇小说4本。建国前收入集子的短篇有103篇,散见于报刊的有数十篇,还有尚未问世的遗稿若干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相当可观的。本文想就巴人的小说创作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我国的讽刺文学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先秦诸子寓言中已经有讽刺作品,在明代拟话本、传奇、杂剧和长篇小说中讽刺文学更渐渐成为一股潮流.在这样的基础上,吴敬梓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生活体验与鲜明的爱憎,写成了这部现实主义巨著.  相似文献   

10.
先锋派作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登上中国文坛,对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有创新与发展之功。但在先锋派创作之始,其形式“刻意”模仿与内容本质“虚无”的弊端就已经显露。90年代之后,先锋派开始走向转型,开始注重现实与追问理想。但转型之后,先锋派作为一种群像创作的时代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相似文献   

11.
7月2日,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柳青的90周年诞辰。为了纪念这位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作家,西安市长安区的社会各界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包括在我省设立“柳青文学奖”、建设“柳青文学艺术村”等。  相似文献   

12.
《风波》是鲁迅第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短篇,也是《呐喊》中的名篇。周作人在五十年代就说过:“《风波》这篇小说听说读的人最多,因此讲解批点的人自然也是最多了。”但人们的讲解批点,往往偏重于其思想内容,时至今日,具体分析其艺术技巧的,还不多见。本文拟就其写作特点作点探讨,以图窥见这个名篇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三侠五义》作为晚清侠文学的代表作 ,体现了侠义精神。侠士是侠义内涵的载体。侠义精神主要是轻财重义、助弱制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等 ,“傲帝制、蔑王侯、平尊卑、轻名节”是其高标准。晚清侠义小说与公案小说走向合流 ,是武侠小说流变的新的意义组合。合流的原因有二 :欣赏者审美心理的要求 ;清官和侠士在职责上的认同。这类小说的盛行有着深层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台军现役的装甲车中许多是上个世纪 70年代的产品,所买的外国货也或多或少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再加上美国对台军售案迟迟不能通过,因此此次装甲车换代的“进口派”与“自产派”之争终于尘埃落定:“联勤兵工整备发展中心”将推出为台军“量身订做”的“云豹”系列。新“云豹”取代老“悍马”——千辆军车大换代台军现役M151指挥车、M35载重车迄今已服役35年以上,装备的完好率愈来  相似文献   

15.
<正>军事文学,这个名称最早是高尔基提出来的,据前苏联作家高鲁鲍夫的介绍:“是他(高尔基)第一个看见在自己周围许许多多现象中有着一个崭新的事实——军事文学这个体裁的诞生.”(见于《苏联军事文学会议<发言集>》受此观念影响,中国作协在50年代曾召开关于“军事文学”座谈会,大力倡导和译介国外有关“军事文学”的理论及其作品.80年代以来,“军事文学”的称号已经为相当广泛的文学史家、文学批评家、作家和读者所认同.至于有的论者冠之以“军旅文学”则只是字眼的差异,而无实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 历来,人们对宋初西昆体诗,多数抱着贬抑的态度。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五编“宋代文学”中也说:“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乃自然继续发展。西昆派的形成,正是宋初文坛这种趋势的集中表现。”“《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他们自以为是学习李商隐,实质上只是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向。他们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写出来的诗大多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写来写去,无非为了搬弄几个陈腐的典故。”  相似文献   

17.
<正> 恩格斯晚年在给玛·哈克奈斯的信中,首次提出了“现实主义”的著名定义。我国文艺理论界译为“照我看来,现实主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近几年,苏联学者认为这是“一种确定的错误译法”。造成这种错误译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不同民族语言的信息量传达的不等值。我国是根据俄文转译的。在俄文中,“典型”是,基本词意是:类型、形式、样式,但在汉语中的“典型”一词,却高深,隆重、凝滞得多,与俄文原词词素差异相当大,语言色彩无法对应,将译成“典型的”,是不能等值地表达原意的。因此,译为“特定类型的”或“特定的”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18.
现代战场上,高技术兵器云集,战场空间广宽,作战行动迅捷。于是有人认为:地雷这位“矮将军”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将会日趋削弱。但事实上,一直言不压众、貌不惊人的“矮将军”经过高科技打造,如今已是今非昔比。现在的它们可谓“玲珑内秀,身怀绝技”:潜隐处,“藏于九地之下”,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使敌不知其所踪;爆发时,“动于九天之上”,令人难避其锋芒。而地雷家族的新成员——“智雷”自问世以来,就以其优越的战术、技术性能赢得了兵家青睐。那么地雷在现代战场上究竟有哪些新作为呢?  相似文献   

19.
阴书是我国古代军事保密通信的一种形式。古代的阴书是用竹简做成。使用时先将要发送的文字写在竹简上,然后将其劈成3片,叫做“一合而再离”,派3人各持一片送往目的地。收信人收到竹简后,将3片拼在一起,密信内容便可一目了然,这叫做“三兮而一知”。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部跨类型小说,精彩的世情描写和高超的写实艺术使《绿野仙踪》在清中期的小说中独树一帜。它在人物塑造和结构技法上深受世情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塑造出众多的"正邪两赋"之人;而"草蛇灰线"法的运用,则让原本庞杂的内容有了潜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