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夏商周三代十分重视王朝合法性的建构,旨在维护王朝统治的正统性,此于三代鼎革相关的战争誓词中有集中体现。与《尚书》中《汤誓》《牧誓》所载"汤武革命"一致,《甘誓》所载夏启伐有扈氏,保留了三代王朝战争的战前誓词和三代政权正统性构建的理论依据,即天帝信仰、官人之法、安民之政与祭祀传统。纵观"三誓"文辞,不仅可以了解三代正统性构建从敬天到惜民体系逐步完备的早期国家特色,而且也可窥见中国上古时期政治理性渐进觉醒的历史进程。不惟如此,以"三誓"为代表的战争理念还滥觞了战国秦汉以降的"义战"理论,进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2.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孙武的《孙子兵法》两书的主导思想 ,不是“主战论”与“不战论”之分 ,而是战争形态上的“硬战”与“软战”之别。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著《法兰西内战》一书 ,包括恩格斯写的《导言》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一篇宣言》 ,《国际工人协会总委员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 ,《法兰西内战》正文、草稿、初稿和二稿 ,不仅是对德法战争、法国国内战争的精辟分析 ,对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理论概括 ,而且是一个“维护共产主义的主张”① 的纲领性文件。但是 ,对于这个纲领性文件中的不少理论、原理和策略的理解 ,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它所阐述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即德法战争是“王朝战争” ;实现“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权” ,就是“实现…  相似文献   

4.
公元1232年,由拖雷率领的蒙古军与金兵在钧州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近郊)进行一场激战,蒙军仅以四万余人的兵力,全歼金兵十五万。这是蒙古灭金的关键一战,《金史·利刺蒲阿传》称:“三峰山之败,不可收拾,上下(目咢)盼,而金事已去十九”。《蒙兀儿史记·拖雷传亦云:“三峰山之战,实亡金之本,以少制众,不伐其劳”。这次战争在我国历史上创造了又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但对三峰山之战及其进军路线至今没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对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类不需要战争,但是,战争却时刻伴随着人类。正义的战争是为了赢得和平。我人民解放军是正义之师,为和平而战; 1995年11月底,我随参加南京战区三军联合登陆作战的海军舰艇编队行动,耳闻目睹参演官兵的风采,深深为当代军人誓为和平而战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商鞅,又称卫鞅或公孙鞅,他不仅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政治改革家,而且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齐之田单、楚之庄跷、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兵权谋家:“兵家:权谋,《公孙鞅》二十七篇。”商鞅军事哲学思想,举其大要,约有以下诸端。一、重战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诸侯混战、战争纷起的时期。对待战争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先秦诸子多数认为兵为凶器,战为暴事,即所谓:”春秋无义战”,主张消兵弥兵。与众不同,商较认为战争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7.
最近,日本名古屋市长发表言论,否认“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存在,从而再一次激起人们对“日本问题”的关注。从二:战结束以来,“日本问题”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脚石:日本国内不时出现否认战争问题的言论;有的政客还时不时地推波助澜,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等手法来推动国内右翼思潮的泛起。这些部阻碍着中日关系的顺利发展,影响着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战争与战争伦理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了战争,这一观点已被中西方的多数学者所接受。在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吕氏春秋》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兵之所自来者上矣,与始有民俱……”不唯如此,该书当中还较具体地描述了远古时候的战争场景:“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周次作难矣,五帝故与争矣……人曰‘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时,民固剥林木以战矣。”可见,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剥林木以战”了。无疑,“剥林木以战”正是人类战争的滥觞。西方学者西奥多·罗普也指出,早在人类有史以前,就有成批的人使用狩…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民的第二次抗英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贵 《军事历史》2003,(3):60-64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是藏历木龙年,西藏人民称该年第二次抗击英军入侵之战为“木龙年之战”。这次抗英,较之1888年(土鼠年)的抗英战争规模更大,斗争更加惨烈,战争结果对全国,特别是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也更大。一、战争起因1888年西藏人民第一次抗英战争失败后,清廷被迫与英国于1890年签订将锡金断送给英印的《加尔各答条约》,没有征求过十三世达赖和噶厦(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因而达赖、噶厦和西藏人民普遍反对这一强加给他们的不平等条约。锡金(原本属于西藏的藩属)的沦丧和英国对西藏的虎视眈眈,引起西藏人民的极大愤慨…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满怀豪情跨入21世纪的时候,新军事革命的浪潮滚滚涌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武器大量运用于战场,战争的形态和特点发生了越来越大的变化。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中指出:“必须凭借信息优势取得决策优势”。换句话说,未来战争就是信息之战,它可能使战争趋于三个“=”。  相似文献   

11.
<正>2001年美国防部呈交国会的报告《网络中心战》中,首次在军事上引入认知域概念,明确强调“认知域决定着很多战斗和战争的胜负”。随着战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认知战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2020年3月,位于美国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推出“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认知战项目,全面展示美国对认知战概念、目标、手段、  相似文献   

12.
“谋攻”意为谋划攻战。本篇主要论述谋划攻战的策略, 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和“十则围之, 五则攻之”,即根据敌我数量对比选择不同战法的作战指导思想,主张“将能而君不御”,赋予前方将领充分的指挥权, 揭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战争规律。本篇是《孙子兵法》中的名篇,占有重要地位,不但在军事上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以它揭示战争运动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深邃性而享有永恒的意义,许多战略性命题历经数千年,仍具有鲜活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孙子·火攻》篇中的慎战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谈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孙子·火攻》篇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日费留。故日:朋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段重要的总结性论述与《火攻篇》所说内容几乎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就《火攻篇》本身讲,“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  相似文献   

14.
张震 《军事史林》2023,(7):53-61
<正>北宋仁宗朝宝元元年(1038年),北宋西北部的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称帝,去宋封号,建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李元昊试图让北宋承认他们的独立地位,这一要求被北宋所拒绝,于是第一次宋夏战争爆发。西夏开始进攻宋朝陕西地区,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和定川寨之战中接连战胜了宋军。学界对宋败夏胜的原因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43年1月9日,日汪共同导演了一幕汪伪政府对美、英等国“宣战”,参加“大东亚战争”的闹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写下了滑稽而可笑的一页。此举是由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和汪精卫共同密谋决定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并没有马上提出‘惨战”问题。12月17日,汪伪政府发表《对大东亚战争之声明》,猛烈抨击英美“包藏祸心’,“变本加厉”,“始有日本与英美间之战争”,强调中国之安危与东亚之安危为不可分,对于战争的基本态度则是与日本“同甘共苦”①,并在各种场合反复宣传。当日军进占上海租界时,汪伪上海市政府曾据此制定宣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战国时期黄老学派的重要著作,《黄帝四经》既述治国之本,亦言兵学之要,可视为一部兵书.在战争观上,它认为战争性质对战争结局具有决定性影响,主张慎战重战、不得已才战;在战争指导上,提出了兵法三道、 “王术”制胜、因时秉宜等有价值的观点;在战争准备思想上,主张“政胜为先”.全书还蕴含着内涵丰富的朴素军事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批准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把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以下简称“三战”)列为战时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许多军事家认为,“三战”堪称战争之外的战争、战争之上的战争;“三战”概念的提出,既是解放军政治工作的创新,也是解放军作战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慧奇 《国防》2005,(4):34-35
随着新一轮世界性军事变革的到来,信息化武器装备、数字化战场和新的作战样式开始登上战争舞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技术正在加速发展,世界各国军队“人才储备战”、“智力储备战”也拉开了序幕。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要求预备役军官队伍的素质必须与之相适应。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拓宽选配渠道,从源头上选入高素质人才。按照《预备役军官法》的有关规定和“着眼需要、进出有序、确保质量”的要求,有计划地把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高新技术行业中与部队专业联系比较紧密、军事斗争准…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中心战与新军事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战争的样式和特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战争成为继冷兵器、热兵器和热核兵器之后的新的战争样式,从而引起一场军事革命。本文旨在介绍“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以及在军事上引发的革命性变化。“网络中心战”的基本概念“网络中心战”的英文名称为“Network-Centric Warfare”,原来是一个新的海军作战概念,其内涵是共享信息和共同的战术图像,将全部海军作战部队看作单一的协同实体。美国的阿瑟中将是该概念的最早倡导者,他的同僚约翰在1998年1月的《海军研究院期刊》上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反分裂国家法》的诞生,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共同心愿,由此拥有了强有力的法律防线;祖国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以及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将藉由这道防线而获得最大程度的尊重和保障。与极少数人散布所谓“对台动武法”甚至“战争动员令”的言论恰恰相反,《反分裂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