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无前704年(周桓王十六年),春秋时楚国的国君楚武王率军进攻随国。楚军屯驻在汉水、淮河之间。随大夫季梁建议随君向楚军请降,“待楚王不同意再与其交战,这样就可激励我军士气而使敌军懈怠”。随国的少师对随君说:“必须速战。不然,就会丧失打败楚军的战机。”随君率军御敌,遥望楚军,季梁说:“楚国以左为尊,其王必居于左军,避开与楚王的左军正面交战。以随军主力攻击其右军。右军  相似文献   

2.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酷爱养马,有一天,他最心爱的马死了。楚王命令全体大臣致哀,准备用棺椁装殓,一切排场按大夫的葬礼隆重举行。左右大臣都劝谏他不要这样搞,楚王非但不听,还下了一道通令:“敢为葬马向我劝谏的,一律杀头。”有位叫优孟的臣子听说了,闯进王宫就嚎啕大哭,并对楚王说:“那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像楚国这样一个堂堂大国,  相似文献   

3.
宋王偃闻喜失国宋成《吕氏春秋·壅塞》中记述了战国末期宋王偃闻喜失国的一则故事:宋王偃又称君偃,荒淫无道,不分青红皂白,报喜者受赏,报忧者受罚。有一次,齐国攻打宋国,宋王偃派人去打探敌情。被派去的人回来告说:“齐兵近了,国人都惶恐不安了。”左右近臣却对...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财富的聚集之处,所以成为争夺的重要目标.城的入口是城门.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用大木材将门闩住.竖着闩门的叫“植”,横的叫“关”.它们不仅粗硕,还用铁环加固.即《墨子·备城门》所说:“门植关必环锢,以锢金若铁楪之.”如果城门被攻破,则此城势将沦人敌手.因此城门成为敌方攻击的首选,即所谓“犯门斩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攻打城门也可以简称为“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相似文献   

5.
韩兵 《政工学刊》2007,(8):16-16
《墨子》里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墨子有一个非常得意的门生叫耕柱子,他在求学问道的过程中老是挨墨子的批评,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在众多门生之中他是公认最优秀的,老师的批评让他感到面子上很难看。有一次,墨子又批评他,耕柱子就问墨子:“老师,难道在您这么多学生当中我是最差劲的吗?”墨子听后丝毫不动肝火地对耕柱子说:“假如我要上太行山,你认为我应该用良马来拉车,还是用耕牛来拉车。”耕柱子答道:“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马来拉车。”  相似文献   

6.
耕柱子是墨子的门徒。一天,墨子授课时,一只小鸟停在窗外的柳树上婉转鸣啼,弟子们纷纷向外张望,耕柱子也随之瞅了一眼。事后,墨子却单独严厉地责骂了他。耕柱子感到很难过,觉得受到很大的委屈,抱怨说:“我犯的错误并不比别人多,却遭到老师这样严厉责难。”墨子听到之后,问他:“假如你要驾驭马和羊上太行山,你会选择鞭打马还是鞭打羊?”耕柱子回答:“我当然要鞭打马。”墨子又问:“为什么要鞭打马而不鞭打羊呢?”耕柱子回答:“因为马儿跑得快,才值得鞭打,这种能力是羊不具备的。”于是,墨子告诉他说:“我责骂你正因为你像马而不像羊,你值得批评呀!”  相似文献   

7.
墨子是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忧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 (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从儒家中分化出来,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有弟子数百。他精通军事,力主“非攻”,提倡“救守”,著有《非攻》、《备城门》等诸篇军事著作,对后人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社会伦理思想与军事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以“非攻”说为核心的正义与人道的军事伦理思想体系,在军事伦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 ,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 ,墨子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孙墨二家的思想形成了进攻与防守的辩证统一 ,这使得中国的军事思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陈雪良先生说 :“《墨子》中守御各篇 ,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与《孙子兵法》 ,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二者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应该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① 本文从“救守”总方针 ,“救守”义举 ,“救守”统一战线 ,军事工程等方面作探讨 ,研究墨子的“救守”思想 ,这对于维护世界和…  相似文献   

9.
十二生肖,是我国民族古老的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仍有生命力的纪年方法。1992年是农历壬申年,按十二生肖排列。属猴,古称“猴年”。下面收集猴年猴字成语,供读者鉴赏。亡猴毁林。有“因小失大”之意,源于楚王爱猴的故事。楚王养了一只猴,深得宠爱,一日不知何故,猴子逃进了山林,楚王焦急万分。先是派人寻找,后竟下令“找  相似文献   

10.
刘爽 《政工学刊》2014,(10):91-91
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们固然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时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常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人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  相似文献   

11.
灯 下读书 ,杜甫的一首“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诗句 ,读后不无感想。雨 ,也有好与不好之分。这是大家在生活中感受颇深、不言而喻的。降的及时 ,就是好雨 ,如“春雨贵如油” ;降的过量 ,就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需“抗洪排涝” ;迟迟不降 ,就给人们带来忧虑 ,“抗旱保苗”便是例证。我想如果我们把经常性思想工作比作春风细雨的话 ,那么 ,经常性思想工作这雨是否也应该“知时节”呢 ?《墨子闲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 ?”墨子曰 :“虾蟆蛙蝇 ,日夜而鸣 ,舌干擗 ,然而不听。今鹤鸡时夜而鸣 ,…  相似文献   

12.
《左传·庄公》中记载:鲁庄公十一年秋,宋国遭遇了大水灾,鲁庄公遣使去慰问。宋闵公对来使说:“都是我不好,对上天不诚敬,上天才降下灾难,也让贵国国君担忧了,真是感激不尽。”鲁国大夫臧文仲听到宋阂公的话感慨到:“宋其兴乎!禹汤罪己,其兴也勃;桀纣罪人,其亡也乎焉。”  相似文献   

13.
红色区域的发展和红军的不断壮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时期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引起了蒋介石的极端恐惧。在他心中,红军,尤其是“朱毛”红军已不是地方一隅之事,而是发展到威胁其政治统治的心腹大患了。  相似文献   

14.
墨子在推行自己的思想时,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已经初具传播学的素养。本文试图从传播者、受传者、讯息、传播手段等方面来阐述墨子教育思想的推行。墨子及其弟子组成的墨家学团是直接传播者。其受传者为天下之民。其传播的讯息包括道德教育与技能教育。其传播手段包括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墨家学团跟随墨子聚众讲学、游说奔走,该团体进行的即为组织传播;墨子重视学校教育,且经常聚众讲学,这种对群体的传播方式使得有群体目标的受众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另外,墨子及其弟子采用劝教、游说、论辩等形式进行的人际之间的传播,也使墨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推行。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攻打伊拉克”,对伊武器核查成为事态发展的焦点。在美、伊的猫鼠之斗中,核查成为双方都想打的一张牌——美国想方设法证明伊方藏匿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抗拒核查,“实质性违反”了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造成了可以成为对伊战争理由的“严重后果”;而伊拉克则摆出积极配合核查的架式,力图证明自己的“清白”与“无辜”,以此作为抵御战争的保护伞,并争取国际社会取消长达12年的对伊制裁。那么,“对伊武器核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6.
<正>2001年美国防部呈交国会的报告《网络中心战》中,首次在军事上引入认知域概念,明确强调“认知域决定着很多战斗和战争的胜负”。随着战争实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认知战实现从“量”到“质”的跃升,2020年3月,位于美国的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推出“作战2040:北约在未来将如何竞争”认知战项目,全面展示美国对认知战概念、目标、手段、  相似文献   

17.
李海 《环球军事》2014,(7):44-45
台湾岛内媒体报道称,台“国防部长”严明近日在“立法院”宣称,面对大陆近来军费预算持续上升,积极扩张军备,台军依照“防卫固守、有效吓阻”建军构想,全力推动募兵制,提升部队训练成效,并筹建新式武器装备,绝对有能力捍卫台湾安全。然而,当严明被“立委”问及台军在解放军攻打台湾时,说台军可守一个月,被“立委”讽刺为好有guts(胆识)。  相似文献   

18.
<正> “说谎者”悖论在二十世纪的逻辑、哲学、数学界引起了巨大风波。这一悖论远自古代,先后由古希腊、古中国、古印度独立地提出。(相信不是承传自别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墨子》的《经下》篇说:“以言为尽悖,悖,说在其言。” 有悖论者解释说:“一切话皆假”这句话在自相矛盾,原因在这句话本身是自我否定。 这大概是加进今天的形式逻辑来解释的,所以简单清楚,容易明白。就原文第一个“悖”应解作“假”,那末第二个“悖”,似乎也应解作“假”,而不应解作“矛盾”。总之,原文过于简略,颇费解。  相似文献   

19.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极为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和军事家,其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恰成为古代军事思想的双璧;即使他与兵圣孙子相比亦毫不逊色。陈雪良先生说:“《墨子》中守御各篇,是中国古代讨论积极防御的经典之作。它根《孙子兵法》恰成古代军事学说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20.
顾此 《环球军事》2011,(14):12-13
在《论语》的第十六章中,孔子曾:对“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进行对其弟子发表卜个很重要的论断,即“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意思是,把持当时鲁国大权的季孙不应攻打颛臾,真正应该着手解决的是发生在宫墙内的矛盾。当菲律宾不断发起对我南海主权的挑衅言行的时候,难道南海已成为其“季孙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