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峰  赵福臣 《国防》2001,(4):59-60
提高人武干部的素质,对于加强人武部建设,做好人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提高人武干部素质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转变用人观念,建立一种贤者进庸者出的人武干部管理机制 县(市、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人武干部队伍建设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部队精简整编,大批作战部队和上级机关干部交流到人武部,导致“老武装”少了,人员结  相似文献   

2.
县(市、区)人武部改归地方建制后,处于军队与地方的“接合部”,军队的干部进不去,地方的干部干不了,使人武干部队伍进出两难,因此,搞好人武干部队伍的调整交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绍斌  卢杰 《国防》2001,(7):51-51
当前,基层武装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把党的武装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县(市)、区人武部建设。 一、必须进一步提高人武干部队伍素质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看,当前一些人武部存在着“干部思想不稳定、事业性不强、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影响了人武部工作开展,妨碍了基层武装任务落实。因此,应把进一步搞好人武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首先,要增强政策纪律观  相似文献   

4.
李鹏  王志城 《国防》2001,(9):58-59
自从县(市)、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人武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总的情况是好的。但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对策和措施。 一、坚持“选、教、激”一体,增强人武干部事业心、责任感 热爱国防事业,是干好武装工作的前提。当前,一些干部不想干武装工作是制约人武部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坚持“选、教、激”一体,下功夫解  相似文献   

5.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了加强县(市、区)人武部建设的指示,随后有一大批在野战部队工作的优秀干部被调整补充到县级人武部,而且今后野战部队的干部仍将成为县级人武干部的主要来源。这是人武干部工作的一次重大改革,它必将对新时期人武部建设产生重大影响。野战部队干部调整补充到人武部,疏通了人武干部进出交流渠道,增强了人武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怛是,野战部队和人武部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人武部是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它的主要任务是征兵和从事民兵工作、开展国防教育、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这就要求人武干部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本领,既要通军事  相似文献   

6.
贵州毕节军分区所属县(市)人武部,在重返军旅的人武干部中开展以“十年回顾不居功,九五展望任更重”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珍惜机遇,不辱使命。学习中,大家都感受到,在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时期,人武干部能重圆“绿色”之梦,确实不易,深感党中央、中央军委对广大人武干部给予的极大关怀、信任和厚爱,认为应该努力工作,不负历史使命,把珍贵的“第二次军旅生涯”谱写得更加充实辉煌。  相似文献   

7.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县(市、区)人武部建设的重要决策,县(市、区)人武部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条例》的有关规定,经过调整配备,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机构更加精干、高效,指挥更加灵便,人武干部队伍在年轻化、知识化、正规化方面跃上新的台阶。从而揭开了我军人武部建设新的一页,标志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开始了新的篇章。 当前摆在广大人武干部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怎样把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关怀化为巨大的工作动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扬州市所属各县(市、区)的基层专职武装干部进乡镇党委率达95%。为何能达到这么高的比率?该市县(市、区)人武部一致反映,一是扬州市委和军分区党委以及各县(市、区)委认识高。二是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强的专武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9.
唐文颖  王承 《国防》2002,(10):18-18
为进一步加强人武、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海南省于6~7月份组织了两期人武干部、一期专武干部集训,来自全省所属县(市、区)人武部和部分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武装部共155名人武干部和113名专武干部参加了集训。集训主要安排了征兵工作、民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们对全区8县(市)人武部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总体看,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通过“重树军人形象”教育、作风纪律教育整顿、人武干部集训等工作,干部整体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有些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一、受习惯势力的影响,“三个不够强”现象比较突出。一是政治意识不够强。有的把党委中心组理论学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 人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骨干队伍,是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直接指挥者。县级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一部分野战部队的优秀干部交流到原籍或爱人所在县级人武部,解除了干部许多后顾之忧。然而,由“家门口”人武干部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12.
最近,我们结合干部半年和年终称职考评,对机关干部教育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看,自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人武系统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例如新调入干部数量多,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家门口”干部多,外界干扰大;考虑个人问题多,进取意识有所淡化等现象,极大地增加了干部教育管理的难度。为此,要进一步增强干部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基层之声     
编辑同志: 县(市、区)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干部就医由原来地方财政拨给经费就近就医改为军队医院定点医治。但人武部分散于各县(市、区),大多远离定点医院几百上千公里,人武干部看病就医实难方便兑现。若出  相似文献   

14.
县(市区)人武部建制变化后,要注意和防止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防止因为人武干部管理关系的改变而疏远地方党委,出现“亲一头”、“疏一头”的现象。县(市、区)人武部建制变化后,加强人武干部对双重领导制度的认识,使每一个同志都十分明确坚持地方党委、上级军事机关对人武部的双重领导是党管武装的根本制度,落实好这一制度,是保证武装力量置于党的绝对领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党委认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如何,取决于县(市)、区人武部工作力度,而工作力度如何又取决于人武干部素质.因此,他们针对目前人武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靳安民  王建华 《国防》2001,(5):53-53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武部党委认为,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如何,取决于县(市)、区人武部工作力度,而工作力度如何又取决于人武干部素质.因此,他们针对目前人武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培养,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人武部改建后,军分区干部由于进出困难已面临着“三多”:资历深的多,职务高的多,本地籍的多,“上不了、下不去、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问题日趋突出。俗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科学合理的流动,才能用好用活干部,保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疏通军分区干部合理流动的渠道呢? 一是疏通与人武系统交流的渠道。县(市)人武部移交给地方后,从编制上切断了与军队交流干  相似文献   

18.
部队机构精简之后,县(市、区)人武部干部数量减少,被戏称为"团的架子,班的编制",人少事多的现象凸显。县(市、区)人武部怎样合理分配仅有的几名现役干部的工作,有效地完成任务,使整体工作形成合力,就成为人武部党委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县(市、区)人武部实现干部队伍适应人武系统工作性质的要求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因人定岗,努力培养专业型人才。人武部3个科室承担着全部工作,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船的力量在帆上”。民兵预备役工作在改革中前进的幅度,取决于人武干部队伍抓工作的力度,而力度又取决于人武干部的素质。如何全面提高人武干部队伍素质,以适应新形势下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需要?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人武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了人武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周期,为人武干部尽快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震 《云南国防》2002,(3):37-37
当前县(市、区)人武部中普遍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影响和制约着人武系统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的步伐。这“六多、六少”是:新人武多、老人武少;不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多、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少;应酬接待多、解决问题少;职工人数多、干部人数少;事务性工作多、精钻细研少;墨守成规者多、开拓创新者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