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一、敬礼 敬礼是表示军人相互间的团结友爱,表示部属与首长,下级与上级的互相尊重。部属或下级应先向首长或上级敬礼,首长或上级应当还礼。这里讲的敬礼是指军人穿军装时相互间的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即我们经常讲的军礼。中小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很少用到,但中小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应该掌握举手礼和注目礼的基本动作要领。 (一)敬礼、礼毕 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三种,中小学生掌握好前两种即可。敬礼时必须保持立正姿势。  相似文献   

2.
1937年7月,日军侵占平津后又觊觎淞沪。8月13日,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驾车直闯虹桥机场进行挑衅,中国军人鸣枪示警,喝令停车。日本军人不但不停车反而开枪射击。中国军人忍无可忍,遂将其击毙。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  相似文献   

3.
她家里先后走出12名共和国军人她为140名军人搭起鹊桥她无偿接待过往军人万余人次她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拥军协会”  相似文献   

4.
军礼的由来     
古罗马帝国的骑士彼此相遇时要举起面甲,以表示敬意,显示骑士精神,同时亦向对方显示脸部,以免被自己人误杀。到了中世纪,西欧的武士们都去掉了面甲,举面甲的传统演变为脱下头盔或帽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正式把脱帽敬礼的传统改为用于接触帽沿,英国军人敬礼时手心外翻,表示手中无武器,而且双脚并拢,或立正姿式,表示军人的气魄。  相似文献   

5.
他即使穿着便装走在街上也会被人一眼认出是军人; 他逛大街也像出操,只要一抬腿,每步间隔绝对是0.75米; 水兵们最爱给他敬礼,就为换他一个绝对标准而且干净利索的回礼。35岁,身高1米82的海军政治学院军务处副处长葛昌恩,是“全院军姿最棒的军人”,举手投足间英武之气,帅不可言! 对此,他归功于1984年的10月1日,那个军威雄风远播四海的日子。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本文是本刊上期《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的续篇。“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张将军多年来对“西安事变”保持沉默,至今仍有所保留。本文是自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多次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回答记者们采访的一个综述。本刊选载有关内容,是根据媒体公布材料进行的综合和整理,编辑中有合并和删简,成文后未经本人审阅,仅供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作资料参考。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上下文连贯,段落间加入一些背景性说明文字,放在括号中。##D(少帅张学良亲历日本关…  相似文献   

7.
幽默与笑话     
困难的处罚 一个士兵从中尉身边走过,没有敬礼。中尉把士兵叫了回来,严厉地说:“您没有向我敬礼,为此您要受到处罚,罚您做100遍。” 这个当儿,将军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他看见士兵老在敬礼,问道。 “这个不懂礼貌的家伙不向我敬礼,因此我罚他敬100次礼。” “一点儿也不错,”将军笑着夸奖说,“不过,先生,您不要忘记,您也得回他100次礼。”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就梦想成为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长大后虽然没有实现我的“从军梦”,但在我大学毕业后,却有幸成为一名军人的妻子。几年前,我的丈夫从作战部队交流到人武部,可能是爱屋及乌、耳濡目染的缘故吧,我也喜爱上了《中国民兵》。现在,读看《中国民兵》已成为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民兵》中的“外国战争动员知识讲座”、“人武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老爸曾是一名标准的军人。我们姐妹3个嫁的都是军人,生的都是男孩。3个小家伙可乐坏了二老,老爸更是仿佛回到了军人时代。我家光是买的种种“武器”玩具就装满了一大壁橱。童装小军服更是这3个小家伙的最爱,穿得最多的就是它们了,再挎上小步枪,俨然是3个小军人。每当有人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时,小家伙们都是异口同声地说:“当兵!”  相似文献   

10.
丁戈 《政工学刊》2008,(6):61-61
无论是坍塌的教学楼下,还是瓦砾堆积的居民楼里,很多很多废墟下的生命都看到了希望,因为他们看见了“解放军叔叔”。一个3岁的小男孩被救出后躺在担架上说:“叔叔你好,我向你敬礼!”  相似文献   

11.
杨护通,了解他的官兵都说:其貌平凡,追求不凡;知道他的领导说:“干啥都处处争先,追求一流”;他的爱妻说:“老杨爱部队胜似爱家庭,这么多年,他干啥像啥,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的孩子说:“我爱爸爸,可老见不着他的面”。但不论是官兵的赞誉,妻儿的爱意,都折射出这位普通军人的战斗精神。军旅生涯中,三级职务六个命令都是先政工后军事,镌刻着他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事业的追求。凭着这,他入伍22年,从一名列兵逐步成长为一名中校军官——山西省大同某预备役团参谋长。  相似文献   

12.
时下,又有一种假冒“新产品”出笼了,这就是假冒“军人”。 有例为证:辽宁锦西炼油化工总厂被要求安置400多名复退军人,军地公章一应俱全。经了解考察,其中292人压根儿没当过一天兵。原来是一桩涉及面很广的假兵案。湖南长沙最近破获60箱假烟贩运案,作案的是冒充军人的6名河南农民,假红塔山香烟也被冒成了“军用品”……  相似文献   

13.
郭亚哲 《国防》2006,(1):44-44
长治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在双拥工作中坚持制度,不断创新,取得了明显成绩。他们通过坚持“议军会”、“一把手”现场办公、“回访反馈”、“走访慰问”、“军嫂安置督查”等有效制度,多次协调解决驻军在战备、训练、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难题,先后为300多名驻军和人武部困难干部职工子女上学提供方便,解决军嫂就业480余名,协调安置复转军人400余名,受到了广大官兵欢迎。作为“维权”工作的协调单位,他们坚持每季召开一次由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维权”工作协调会,帮助军人军属妥善处理各类纠纷560余起,涉法案件80余起,被军人军属誉为“娘家人”和“贴心人”。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对日本记者谈“九一八"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张学良将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但是,自“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软禁中的张将军,50多年来却没有对这两个“事变”进行过任何述评。张将军“开口讲话”是在1990年6月他结束软禁生涯后,他曾就一些历史问题谨慎地接...  相似文献   

15.
后勤专业技术院校增强“军味”的问题,实质就是后勤专业技术院校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如何确实做到姓“军”的问题。“军味”本身是一个综合概念。我们认为:对单个军人而言,“军味”指的是作为军人应具备的特殊气质,它既包括一名军人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强健的体魄,同时还包括军人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高度的组  相似文献   

16.
《当代海军》2004,(2):21-22
国民党政府迁台后少有战事,俗话说:“军人的事业在战场”,失去舞台的台湾军人难以再有辉煌战功作为加官晋爵的基础。台“国防部”将军人晋升的条件已经修订为以学历、经历为基础,但其实最根本的还在于长官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军人“一根筋” 常听人说俄罗斯军人“一根筋’,我原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制度化的观念强一些、教条的东西多一点而已,实则不止这些。 在莫尼尔空军军事学院,在几位留学生的陪同下,我和两位同事及几位留学生先行离开餐厅到大楼门口。一位值班的上校教员亲切地与留学生打招呼。留学生介绍我们是总部来的首长。上校向我们敬礼,与我们友好地握手。正在我们感受热情时,这位上校向留学生无奈地一摊双手,说对不起,你们在大楼里的活动时间到了,要到楼外去。楼外正是风雪交加,天寒地冻。  相似文献   

18.
军人保险水平及其测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军人保险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军人保险水平问题始终处于核心和关键的地位。形象地说,如果我们将当前的军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比作“列车”,那么军人保险制度就好比是“铁轨”,而军人保险水平就好比是“铁轨”的“方向”和“坡度”。没有军人保险制度这一“铁轨”的延伸,军人社会保障改革这一“列车”就难以行进,而没有保险水平这一“方向”和“坡度”的明确设计,军人保险制度这一“铁轨”也难以铺设。对军人保险水平的设计研究首先是要对其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才能为这一课题的后续研究确定基本立论和逻辑起点。一、军人保险水平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9.
宋伟 《国防》2016,(3):87-87
曾经,军人的一身戎装是多么让人羡慕与崇拜,军人的地位是那么崇高而又神圣。然几何时,我们的网络空间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一些所谓的“公知”“大V”举着“正义”旗号、打着“文明”幌子混淆视听,虚无我军的历史、子弟兵的价值,动摇广大人民的信仰。大众被谣言所困惑,军人的身影不再高大,军人则有口难辩……人们不禁唏嘘:我们的军人怎么了?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无怪乎不少军人自嘲:现在的我们是“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20.
尹松 《政工学刊》2002,(7):40-40
近 日 ,笔者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件常见的“怪事” :一位身着便衣的青年“军人” ,未带军人身份证 ,却执意要享受“军人免票”待遇 ,其理由是自己还穿着军裤、军鞋 ,还有同行战友的“支持” ,其态度更是强词夺理、盛气凌人。不难发现 ,类似上述军人惯以“军人特殊”的身份在社会上“横行一世”的怪现象屡见不鲜。如有的军车司机在道路上开“霸王车” ,通过市区随意“闯红灯” ,甚至有乘火车逃票、打的拒绝付款的现象发生。至于那些打着“军人特殊”的旗号 ,到处寻求“优先”、“优惠”、“免费”待遇的事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认为 ,平日训练辛苦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