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董智奎 《国防》2006,(5):71-72
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军分区撤销了科室,军分区人武部干部编制都不同程度地减少。由于体制的调整、人员的减少,军分区人武部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了适应新编制体制的要求,军分区人武部应努力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一、创新工作方法,实现由“各自为战”向“集体攻关”的转变实行新的体制编制后,军分区人武部要想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新时期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任务,就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打破原先科(室)的类别,对在编机关干部的职责和业务分工进行重新界定和合理区分,进一步理顺工作职责,切实建立起“内部协调…  相似文献   

2.
范长龙 《国防》2005,(9):1-4
实行新编制后,军分区、人武部的机构和人员大幅精简,如何解决人少事多的矛盾,探索“小机关、高效率”的工作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各级要深刻理解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关于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充分认清军分区、人武部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提高起点,推动军分区、人武部全面建设取得新发展。一、牢记根本职能,按照真抓实备要求搞好重点建设军分区、人武部是当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是地方同级党委的军事部、政府的兵役机关。自诞生以来就与打仗、…  相似文献   

3.
去年.在山东省“军分区、人武部全面建设达标观摩会”上,军地领导目睹了聊城军分区在落实新体制编制后,克服人少事多的矛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军分区、人武部全面建设的成就和风采。不少与会代表发自内心地赞叹说:“在全面建设方面,聊城军分区已经走在了全区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军分区和人武部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重要领导、组织和实施机关,其自身建设如何直接影响着后备军建设的质量。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军分区、人武部建设面临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人员减少的情况下,要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军事斗争准备,进一步提高民兵、预备役工作的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军分区和人武部建设,切实提高后备力量战线干部和职工的综合素质。为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本刊从本期起推出"大力加强军分区和人武部建设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省军区系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给军分区、人武部建设注入了创新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机关减员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如何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建设精干高效的政治干部队伍?近年来,我们给合军分区自身建设实际,从高起点选拔政治干部入手,围绕建设精干高效政治干部队伍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6.
董智奎 《国防》2005,(6):73-74
2003年,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再次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主要是裁减员额20万,优化内部结构。在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中,军分区、人武部变化很大,因此,随着新的体制编制的运行,军分区、人武部在工作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研究解决。军分区、人武部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工作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矛盾”上。——人员编配少与工作任务重的矛盾。按照新的编制,绝大多数军分区取消了科,司、政、后多的3~4人,少的2~3人,人武部一般一个科也只有1~2人。军分区、人武部的编制缩小了,人…  相似文献   

7.
目前,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工作暂告一段落,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机关的体制编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何引导各级领导和机关人员适应调整精简后机关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是做好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要注意改进机关工作方法,确立以下几种观念:一、科学务实的观念。体制编制调整精简后,机构精干、机关人员减少,工作矛  相似文献   

8.
许援朝 《国防》2005,(11):17-18
正规化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规化程度是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军分区、人武部作为军队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正规化建设。一、要针对编制体制调整后的实际,正确认识军分区、人武部正规化建设的意义和要求新编制体制运行后,人少事多是军分区、人武部出现的新特点。军分区、人武部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人少事多的新特点,要求军分区、人武部进一步深化对正规化建设意义的认识。越是工作特殊越要抓正规。军分区、人武部领导体制双重性、工作任务开放性、工作对象社会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人员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  相似文献   

9.
吴品祥 《国防》2007,(6):43-44
促进军分区、人武部全面建设,必须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建立适应新任务新编制的统一规范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是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军分区、人武部如何适应新的体制编制带来的新变化,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展开,军分区、人武部受到一些影响,出现一些新情况:一是人少事多,工作压力大。这次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对军分区、人武部影响较大,裁减人员较多,多数科室只有一名干部,在人员减少工作不减的情况下,工作压力增大,容易出现忙乱现象。二是干部队伍流动加快,工作衔接受到影响。部分干部年龄偏大、职务偏低,成为这次调整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12.
曾被四川省军区评为“先进机关”的乐山军分区后勤部,是一个让机关和基层满意的集体,是一个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体。编制体制调整后,后勤部机关人少事杂,工作矛盾更突出,尤其是人武部后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的深入, 军分区、人武部将全面落实新的编制。这是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必由之路。但应看到,调整改革必然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员少了工作没少,而且随着常备军的缩减,作为平时负责组织带领民兵抢险救灾、维护稳定,战时负责国防动员、参战支前的军分区、人武部,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武干部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武部移交地方后,军分区在组织形式上发生了两个根本性变化:(1)从编制系列上说人武部移交地方,军分区由领导机关变为基层单位;(2)军分区干部的来源由“双向型”(人武部提拔和上级分配”变为“单向型”(上级分配),军分区干部到人武部任职,锻炼的渠道,从组织形式上被切断。因此一些干部对人武部工作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武部着眼战场、立足岗位,在机关干部队伍中开展了以“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下基层能抓”为主要内容的“三能”活动。机关干部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实现了新跨越,在淄博军分区组织的机关干部综合素质考核中,获得总评优秀,军分区系统第一名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深化军队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对实现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意义。这一重要思想.从根本上为解决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 军分区、人武部实行新编制后.如果工作运行机制不随之加以创新,就很难适应新时期完成新任务的要求。为此,南京军区在江西省九江军分区进行了工作运行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实践证明,构建新的规范顺畅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迫在眉睫。他们的探索。为破解这一难题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也为全国军分区、人武部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他们的生动实践表明,抓工作、干事业只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就会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谢玉堂 《国防》2006,(1):66-67
军分区、人武部是当地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兼同级人民政府的兵役机关,是本级国防动员委员会日常工作的综合协调机构,是联结军地的“桥梁”和“纽带”。积极适应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努力提高军分区、人武部建设质量,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健全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对于完成国防动员、组织参战支前和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促进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充分认清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抓好军分区、人武部建设的责任感、紧迫感今…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贸工农一体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新措施,使山东省诸城市名声远扬。该市的民兵、预备役工作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市人武部党委建设、机关正规化建设和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在潍坊军分区名列前茅。市委书记鞠献宝作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诸城市人武部部长王敏禹对笔者说,鞠书记抓武装工作,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站在时代和政治的新高度上,大  相似文献   

19.
赵建新  周成 《国防》2005,(9):F0002-F0002
6月26日~28日.济南军区“军分区人武部建设工作会议”在河南省许昌市召开。会议围绕履行新的使命.落实新的编制和推进信息化建设.总结交流经验,观摩民兵重点分队训练、军地网上快速动员演练和正规化建设成果.明确新的目标.形成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规范新的标准.推动新形势下军分区.人武部质量建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军队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意见》指出,要提高依法从严治军的能力。军分区、人武部面对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依法从严治军的能力?笔者认为,应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三松”。军分区、人武部单位小、人员少,军地工作兼容,社会交往频繁,思想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驰的“三松”现象较为突出。解决思想松懈,必须从认识抓起。重点解决好人员少难正规、事情杂难经常、条件差难落实的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官兵的法规意识,不断提高正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