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文谨 《国防》2012,(11):36-37
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民兵的重要任务.军地联合行动是国家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基本方式.新形势下,省军区系统要针对地区非战争安全威胁形势,适应军地联合应对非战争安全威胁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指导方针,积极推动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建立融合建设领导机制.由军地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联合组成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共同研究决策军地应急力量建设和遂行任务等重大问题,统一军地应急力量建设筹划部署、任务分配、指导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并把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纳入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确保军地各级尽职尽责抓好民兵应急力量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营造军地齐抓共管民兵应急准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刘新泉 《华北民兵》2011,(11):48-48
新颁布的《国防动员法》明确提出:"国家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防安全需要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国防动员能力。"这就要求新形势下必须依据《国防动员法》,进一步按照融合式发展要求,统筹军地资源,推动国防动员建设的创新发展。一是融合军地指挥机构建设。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四川省营山县军地双方着眼应战应急需要,紧紧围绕国防动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新要求和可能担负的任务,把以"应战"为主要使命的国防动员和以"应急"为主要任务的抢险救灾、维稳处突"两条线"予以整合,大力开展"应战应急一体化"建设,在国防动员建设上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既有效提升了国防动员能力,也推动了国防  相似文献   

4.
当前,非传统安全威胁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军分区系统作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力量,必须把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主线,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不断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的质量效益。军地联"合",构建高效顺畅的指挥控制体系建立军地常态化指挥机构。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本着减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胡主席军民融合发展思想,提高国防动员应急队伍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重庆市政府和警备区组成军地联合考评组,采取"灾情异地内设、情况连贯诱导、实兵实装拉动、全程综合检验"的方式,设置"应急行动准备、摩托化机动、3公里越野、森林灭火、抗洪抢险、轻武器实弹射击"6个课目,对部分预备役部队旅团级机关和人武部带应急分队进行联合考评,全程贯穿组织指挥、综合保障能力考察,并检查军地联合抓建情况,考评合格率100%、优良率63%。通过军地联考联评,检验了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应急队伍综合救援能力,探索了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方法路子。  相似文献   

6.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军队应急防疫保障体系的实际检验。军队应立足于军民融合战略思想的大背景,着眼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以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以往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卫生防疫保障的特点,阐述了其经验做法和存在的不足,从防疫指挥救治、应急物资保障、卫勤保障法律、心理危机干预以及防疫研发攻关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对策措施,希翼随着军民融合不断深入推进,军地救治经验的相互交流和科研技术的协助攻关,本研究能够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防疫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连丰 《国防》2010,(6):74-74
河北某陆军预备役炮兵团按照“发挥协调作用,融合军地资源,坚持共享共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充分利用驻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利条件,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子。首先,着力在应急力量联建联训上下功夫。把军事斗争准备融入地方应急能力建设范畴,整合军地应急资源。一是应急指挥体制的联合。协调驻地应急办,吸纳公安、安全、林业、水务、地震等有关职能部门,组建军地合一、分工协作的联合应急指挥体制,遇有应急情况,整体联动,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军分区在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机制的同时,始终把军地联合指挥、军地预案衔接、军地信息互通作为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双应"能力的融合重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军地要素对应、工作衔接、相互协同的应急应战联合处突指挥体系,达到指挥控制、力量运用和协调保障的一体化。针对近年来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  相似文献   

9.
黄汉光 《国防》2011,(3):66-67
近年来,面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日渐增多的新形势,广东省东莞市深入贯彻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着眼维护稳定发展和亚运安保等重大经济社会活动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应急、军队战备和国防动员"三大系统"优势,依托军警民联防指挥体制,完善一体化协调运作机制,整合民兵预备役、国防动员和政府应急"三大队伍",走出了一条统筹大局打基础、完善机制促融合、创新举措谋发展的军地联合应急体系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陈平 《国防》2013,(3):33-34
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是国防动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和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关键环节。必须紧紧围绕贯彻"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走活军地深度融合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联合、权威、高效、顺畅的国防动员指挥体系。深化军地融合的动员建设理念。加强国防动员指挥体系建设,必须着眼军地联合指挥,树立军地一体、军民联合的建设理念。应着眼遂行新的职能任务需要,牢固树立军地全面融合的意识,使部队的指挥  相似文献   

11.
ZHANG Xiao 《国防科技》2018,39(1):005-008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作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必须将交通领域军民融合视作整个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建设军民融合大交通体系。提出以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军民深度融合为途径,聚焦保障军队打赢,大力推进民用交通设施工具贯彻要求;依托国家路网基础,大力推进军地交通运输网络统筹纳入;强化应战应急一体,大力推进各种交通力量建设互补衔接;着眼战略投送能力,大力推进军民交通物流体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闫焱  王文臣 《国防科技》2017,38(5):088-090
在军地联合处置突发事件行动中存在着建设重复,救援资源分散;协调困难,方案建设不对接;条块分割,指挥关系不顺畅以及反应迟缓,救援效率不高的情况。为适应军队新的编制体制调整,破解矛盾,文章研究了军队应基于军民融合战略着力强化一体化的军地应急指挥联动机制,强化常态化的军地应急指挥协调机制,强化规范化的军地应急指挥制度和科学化的军地应急指挥程序建设,以提高军队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钟伟  解清 《国防》2012,(11):57
新时期新阶段,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军事任务的多元化,大大拓展了国防动员的职能使命.我们要积极适应国防动员职能使命拓展的新需求,大力推进国防动员军民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国防动员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完善与政府应急机制相衔接的动员指挥体系.着眼应急应战双重需要,对军地职能部门指挥机构进行系统整合,构建军地一体、平战结合、集中统一、权威高效、运转顺畅、反应灵敏的联合指挥体系.一方面,要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发挥军地情报信息系统作用,依托现有信息网络,按照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要求,将过去军地情报信息单线传递改为动员情报信息的双向交换,搭建本级作战指挥系统、政府应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系统相连接的指挥网络,建立贯通地方政府网和部队国防动员信息网的军地一体、军民共用、快捷方便的立体信息指挥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4.
天津某预备役高炮团,着眼适应遂行多样化任务需要,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积极针对应急后勤保障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紧紧依靠预编区域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完善法规制度体系,不断拓宽社会保障的内容和渠道,走出了一条军地协同"契约化"后勤保障的路子。前不久,在整组验收中,天津警备区和师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该团进行应急拉动演练,全面检验"网络化"协同保障能力。"你团预编地区大港森林公园发生重大火灾,已造成4人  相似文献   

15.
张兆鹏 《国防》2012,(12):52-53
新时期新阶段,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为军队建设发展明确了总纲和必由之路.军事交通运输的基本特点是依托地方运输资源完成保障任务,历来具有为作战保障和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双重属性,是实践军民融合最直接、最广泛的领域.在军事交通运输系统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应当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加快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不断开创军事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着眼完善融合机制,以理顺军地运力使用协调关系为抓手,促进军地交通运输保障能力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16.
加强军民融合式财力资源管理是军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必须搞好资源管理的顶层设计,完善综合协调机制,强化综合协调机构的职能,有效整合军队及国防建设的军地财力资源;建立军银应急资金保障机制与资金供管体系,加大应急资金储备,制定应急保障预案,以提高军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各项工作亦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目标任务。重点型号和重大科技专项实现阶段性目标,武器装备研制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军工核心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军地经济融合互动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网络空间已成为大国博弈新焦点,军民融合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事关维护国家经济社会网络安全大局和提升我军基于网络信息体系作战能力.要牢固树立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理念,尽快构建顺畅高效的军地协调机制,加快发展网络空间新质动员力量,加强网络空间战场建设和武器研发,努力促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融合发展格局,保障网络强军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孙桂歆 《国防》2012,(8):19-20
一、加强民兵应急力量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完善联合指挥机制,建立军地互通融合高效的指挥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边疆民族地区,军地双方必须站在维护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安全"、"大国防"意识和"一盘棋"、"一家人"思想,统筹抓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一是成立军地联合指挥机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管武装制度,注重发挥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协调作用,成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军分区统一领导下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军队主官任常务副指挥长,地方政府、军分区(人武部)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政府相关部门、国动委(边防委)成员单位和军队系统参加,统一领导和处置辖区内的突发事件及涉外事件.二是构建联合指挥自动化平台.  相似文献   

20.
吴浩  于克振 《国防》2013,(5):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再次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阐述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丰富内涵,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省军区系统受军地双重领导、有组织领导的优势,作为联系军地的桥梁纽带、有沟通协调的优势,身处大中城市、有整合资源的优势,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程中,可以说优势独特、空间广阔,必须把军民融合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