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握好教育的主体性。在教育学原理中 ,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而言 ,教育者是教育主体 ,教育对象是教育客体 ;就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在教育中的作用而言 ,教育者应当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而教育对象在教育中具有主体性。目前 ,这一理论在我军政治工作中尚没形成有效的共识 ,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一直存在着偏差。大多数政工干部认为教育的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这是一种片面和不正确的认识 ,直接导致了他们在教育中忽视教育对象主体能动性的错误做法。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教育对象在是否接受教育内容时具有主体性…  相似文献   

2.
周鑫 《政工学刊》2005,(10):52-53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育者通过把自己的期待心理投射到教育对象身上,从而把自身产生的教育热情以各种积极的态度、表情及行为方式传递给教育对象,从而达到获取良好教育效果的目的。不可否认,这种效应广泛存在于我军基层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中,特别是在尊干爱兵教育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注重教育者期待心理的同时,也决不能忽略教育对象对教育者同样存在着期待心理。如果单纯注重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期待及其实现,而无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期待,难免会激起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工作往往也同样会陷…  相似文献   

3.
陈娟  赵勇 《政工学刊》2013,(7):29-30
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形式或程序将既定的价值观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形式。与课堂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不仅要对教育对象进行理性灌输,而且必须根据教育要求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以引发教育对象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声、化人于无形的效果。所以,仪式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情感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4.
尤强 《政工学刊》2005,(2):18-19
知彼重于知己,备课先备象。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育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一程中,教育的对象始终是学习实的主体。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将教者的知识、理念、主张等转化为对的内在意识,引起对象思想和行的改变。毛泽东说过:“射箭要看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看对象。”教育对象的心理千差万,容易变化,而且还具有封闭性等点,备课时必须对教育对象有足的认识、了解,然后根据对象的心特点和精神需求确定教育的内容方式。从对象出发备课要注意联系三方面的实际情况:(一)紧密联对象的思想实际。应根据不同员、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  相似文献   

5.
试论国防教育的本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苑士军 《国防》2006,(5):49-51
国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有的说是社会思想教育,有的说是爱国主义教育,有的说是国防精神教育。这些提法都是从国防教育的地位、作用等角度肯定国防教育的意义,而没有真正抓住国防教育的本质。本质是事物诸要素的内在联系。国防教育的要素包括教育对象、教育条件、教育内容、教育目的等,其中根本的要素是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因此,国防教育的本质应当从教育对象与教育目的的联系中去寻找。国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公民,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国防实力、保卫国家安全。从这个角度分析,国防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关于国家和公民根本的共同的长远的利…  相似文献   

6.
一、着眼于合理性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对象在主客体地位变化中的“度”。教育中,教育对象的主客体地位是相对而非绝对的。被教育者相对于教育者来说是客体,被教育者相对于教育内容来讲是主体。被教育者是人而不是物,是特殊客体,相对教育者这一主体而言是主体性客体。突出教育对象在主客体地位变化中的哪一个方面,是采取何种教育形式的基本前提。当我们强调教育对象是客体时,就必须突出发挥教育者这一主体的作用,通过教育者的努力,使教育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授给被教育者;当我们强调教育对象是主体时,就必须突出发挥被教育者这一主体的作用,通…  相似文献   

7.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内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思想内化的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本文详细探讨了教育对象的思想内化过程及影响思想内化的内部因素 ,并有针对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矛盾及其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会出现各种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动力,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圆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对这些矛盾认识不当、解决不力,则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灌输启发与接受践行的关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教育对象接受先进的思想理论和道德规范。教育对象则在对先进思想的接受、内化和养成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顺利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只有正确全面地把握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与过去不同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象不暴露自己的思想,不敢对领导和组织说真话、说实话;教育组织者对教育对象真实思想状况不甚了解,教育就无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再好的教育内容、再丰富灵活的教育方法也难以触及灵魂,引起“共鸣”。湖北省十堰军分区从解决教育对象思想隐秘问题入手,着力摸清干部、职工思想底数,把准其思想脉搏。为全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范箭鸣 《政工学刊》2008,(10):20-21
一、教育对象——变教育客体为教育主体。 与以文化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引导启发为主的成人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适应不同教育对象、不同人生阶段、不同成才需求的继续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广大官兵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政治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对象选择、理解教育内容 ,将其内化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由于官兵认知能力的不同 ,对教育的内容、方法和要素等往往表现出种种程度不同的期望。正确理解、引导和满足教育对象的期望值 ,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目标 ,是当前政治教育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正确对待官兵的需求期望。需求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动力。军人虽然以服从为天职 ,以奉献为根本 ,但动力的激发无疑也受到需求的影响和制约。教育内容如果与教育对象的需求和利益相联系 ,就会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 ,联系越紧密 ,兴趣越强烈 ;教育的方法越适合教…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指教育者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选择特定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进行的思想、政治、道德信息的双向交流和情感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沟通能使教育双方在认识上产生认同、情感上发生共鸣、思想上实现升华,达到其他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沟通。  相似文献   

14.
刘静葳 《政工学刊》2001,(11):15-15
瓶盖不开水难灌———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是影响课堂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课堂教育是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然而课堂教育效益低、效果差是困扰基层政工干部的一个大问题。究其原因 ,教育对象的接受心理状态不佳是一个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在 :①闭锁心理。一听说要上课搞教育 ,有的官兵就要找出本杂志准备课上看。 ②逆反心理。题目刚说出来 ,下面就立即交头接耳 ,甚至对授课人指指点点。③应付心理。课刚开始 ,有的官兵就已经开始闭目养神了。当课堂教育在教育对象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时 ,无论教育者的授课水平多高 ,其结果必然…  相似文献   

15.
接受障碍是当前公安边防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大困境,其主要表现为虚假接受、情绪抗拒、态度冷淡和信度逆反。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理念上存在误区、教育者"阵地"意识不强、教育对象接受目的功利化、教育话语的吸引力不强。要增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应从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教育者的"阵地"意识、在联系教育对象实际上求实效以及提升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四个方面入手,化解官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障碍。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掌握接受主体自我需求状况,构建心灵沟通桥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谐统一;开发接受主体的潜能,增强理性自决意识,将思考的钥匙交还于教育对象;优化接受主体价值观体系,改善认知框架结构,提高教育对象思想自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把思想认识问题的增多归结于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强 ,于是 ,增强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众人关注的热门话题。然而 ,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分层次的 ,首先 ,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层次性的衡量标准。军队中的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项自觉活动 ,其目的在于传达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本阶级军队的政治要求 ,帮助军队成员从思想上感情上理解、接受这些要求 ,并使其最终在行动上自觉实践。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决定了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至少有三个层次的衡量标准或依据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是否掌握 ,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是否接受 ,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8.
裴莘 《政工学刊》2006,(7):13-15
有的放矢,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源于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四个多样化”必然会引起官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道德意识、处事原则等发生深刻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建立“对象分层、目标分定、内容分类、组织分开、职责分明、考评分段和资源共享”的“六分一共享”教育机制 ,可以有效地解决以往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对象“一锅煮”、目标“一刀切”、内容“一般粗”、教育“软指标”和机关教育“挂空挡”、干部教育“重点不突出”、士官与义务兵教育无差别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往往遇到一些难题和障碍,比较突出的是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教育的先进性与现实生活存在反差缺乏说服力,教育的普遍性与官兵的个体需要存在差异缺乏感染力,教育目标的单一性与官兵思想品德层次多样性存在矛盾缺乏吸引力造成的。对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有的放矢地抑制和消除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