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距天津东南70里,有个地方叫小站。在近代欧洲列强的版图上,"天津小站"是唯一被标注上的中国小镇。位于渤海之滨的这个小镇,之所以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源于1895年袁世凯在此操练新军。当时,袁世凯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2.
《现代舰船》2012,(5):58
1920年6月3日,上海码头,一艘船体庞大的"官府"(Mandarin)号运输舰缓缓地滑向黄浦江水面。这是江南造船所历史上惊天一瞥,因为它开创了中国造船史上制造万吨巨轮的光荣!近十年之前,孙中山离开了本该属于他的位置,由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走向海洋的雄心在"十年海军发展规划"中显示无遗。1912-  相似文献   

3.
赵延垒 《军事史林》2016,(11):37-41
清末民初,随着袁世凯和北洋新军的强势崛起,北洋集团逐渐成为中国政坛上一支异常强大的力量,辛亥革命后更曾长期把持北京政权,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北洋集团本以袁世凯为首领,袁世凯死后群龙无首,很快陷入剧烈频繁的军阀混战之中.自1916年袁世凯病死,至1926年国共两党联合北伐,在这短短的10年时间里,北洋各派系之间互相攻伐,仅大规模的混战就有6次.  相似文献   

4.
1912年2月12日,在内阁总理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廷隆裕太后携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宣布退位,统治中国数百年的清王朝政府就此烟消云散。根据此前南北和议的约定,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并逼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就将大总统职位让与袁世凯,南京政府的临时大总统孙文遂  相似文献   

5.
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有识之士“练兵强国”的热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新式练兵运动,小站练兵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胡熵菜、袁世凯等人均本着“参用西法”的宗旨,其部队装备均为当时世界先进的火器,并采用西法编练,由此开创了我国近代陆军的先河,并对今后我国的陆军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所谓“小站练兵”时期,特指从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95年1月22日)至光绪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1900年4月29日)在小站地区编练成军的定武军、新建陆军和武卫右军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李德彪  王栋  刘群峰 《国防》2007,(2):70-70
从前,英国剑桥有一个专门做马匹生意的商人名叫霍布森,很会做广告,在卖马时就承诺:"买或是租我的马,只要给一个低廉的价格,可以随意选."但他又附加了一个条件:只允许挑选能牵出马厩的马.其实这是一个圈套.他在马厩上只留一个小门,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只能出去小马、瘦马、病马.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挑选,其实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川军是民国时期四川军队的简称。清末 ,清政府编练新军。四川新军成为川军源头之一。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取而代之的是袁世凯北洋军阀的血腥统治。而四川军政大权也落入袁世凯的爪牙胡景伊手中 ,四川军阀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8.
北洋六镇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有感于清军战斗力的衰弱,决定仿西洋之法编练新军。起初,派广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天津附近的小站组织实施,所练新军命名“定武军”,聘请德国人为教官。次年改派袁世凯督率训练,更名为“新建陆军”。戊戍政变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奏设武卫军,将袁世凯之新建陆军改编为武卫右军。1901年,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人们也就把他的武卫右军改称“北洋新军”。  相似文献   

9.
反袁护国之役,陕西是主要战场之一。其在陕主要经过是,袁世凯逼在河南起兵反袁的白朗起义军入陕,然后又以追击白明起义军为名派亲信陆建章等先后率兵来陕,控制陕局,窃取陕西督军职务;白朗起义军夺关斩将,转战商洛、关中,在陕西播下了反袁的种籽;受孙中山指派回陕。湖景翼等革命党人,发动富平兵变,围攻西安,终于将陆建章驱逐出欧。其具体情况如下:一、袁世凯逼白朗起义军入陕袁世凯妄图称帝,黄兴等发动二次革命,各地党人积极响应。李白朗(河南滑县人),时在河南军阀张振芳部,对袁世凯杀其老上级、著名革命党人吴禄贞①不满…  相似文献   

10.
护国军与北洋军在川南的主力决战是护国战争胜败的关键。北洋军第16混成旅旅长冯玉祥内心反对帝制,但畏惧袁世凯势力,不得不受命率部进攻叙府(今宜宾),但在白沙场血战中败退。叙府护国军大部调往泸州之后,冯玉祥第二次进攻叙府成功,受到袁世凯通令嘉奖。此后冯玉祥与蔡锷暗中合作,使北洋军错失了击败护国军的最佳机会。随着护国战争形势高涨,冯玉祥逐步背叛了北洋派,积极推动四川独立,并最终加入了护国军。北洋集团的组织形式就是袁世凯的私人关系网,既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也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段祺瑞、冯国璋、冯玉祥等的政治思想都与袁世凯不同,在交通信息不畅的条件下,中国巨大的空间尺度又增加了中央控制地方的难度,北洋集团因此一步步走向崩解,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最终是由拥有强大意识形态和组织力量的中国共产党来完成。  相似文献   

11.
北洋军阀兴亡的军事经济原因敖四林冯勇智程海南北洋军阀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军阀。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民国临时大总统,最后到1928年张作霖退出关外,北洋军阀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最终走向覆灭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参陆办公处是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军政机构,最初由段祺瑞仿照袁世凯时期统率办事处而设,冯、段之争使得该机构隶属关系几经移转。冯国璋死后,参陆办公处并未因冯、段个人恩怨的散去而消失。曹锟贿选成功后,在总统府设立军事处,裁并参陆办公处。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是中国和日本之间争夺朝鲜半岛控制权的战争,发生在1894年即清朝光绪二十年,干支为甲午,故史称"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始于1894年7月25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中国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冶天皇发布宣战诏书,1895年4月17日以签署中日《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  相似文献   

14.
军阀袁世凯的三次背叛行动潘宏20世纪初期的中国,封闭式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为割据军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于是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北洋军阀。在大清即将失其一统天下的特定历史环境中,袁世凯以...  相似文献   

15.
兵变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但袁世凯统治时期,兵变发生的频率之高,范囱之广,影响之深,皆是前所未有,后无过之的,因此,有必要对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清政府不仅从新军指挥体系入手强化中央集权,更注重利用思想控驭,加强对官兵"忠君"与"爱清"的教育,力图使新军成为大清王朝的护卫者.当清政府既不能应付外来挑战,又无法处理好国内问题时,许多新军官兵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这为革命党人在新军中的思想灌输大开方便之门.革命精神和"反满"情绪在大江以南的新军官兵中最为强烈,而北洋新军大部是忠于袁世凯的.这些都对清朝的统治构成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17.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三世达赖喇嘛亲政,以其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拒不执行光绪十六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十九年《中英会议藏印续约》之规定,英印政府单方面进行的藏哲勘界无功而返。藉此,英印政府出兵侵藏,西藏地方的第二次抗英战争亦即爆发。由于藏军武器拙劣、缺乏现代战争经验等诸多因素,终至失败。光绪三十年(1904年)六月,英军抵达拉萨,西藏地方代表在英方荣赫鹏的威逼下私签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拉萨条约》。  相似文献   

18.
“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清光绪30年,"军官"一词正式用于官制。但光绪31年8月,练兵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司法官的设置、任职与补官,袁世凯统治时期陆军部对于司法官任职补官的考核等方面,探讨了民国北京政府陆军司法官状况。文章认为,袁世凯统治时期,为强化中央军事集权,试图在陆军司法官任职与补官方面加大考核力度,虽对各军事单位有所震慑,但并未做到全面控制;北京政府后期,陆军司法官任用的私属化,已使其不能对所管军人的违法行为尽力尽责。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是清朝末年迅速崛起的封疆大吏,也是名噪一时的新建陆军统帅。他既有善于投机、野心勃勃、阴贼险狠的一面,也具有聪明果敢、多学多能、勤奋练达的特殊性格。他在编练新军,统筹国防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曾受到清末官僚权贵们普遍赞赏。袁世凯的军事活动,主要是在清朝末年。其军事实绩,主要表现在创练新军,运筹防务和广办学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