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洋务运动时期,我国近代军事工业不但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跳跃,而且获得了较快的发展。1861年后的30多年中,近代军工生产群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扩展到全国2/3以上的省份。这些军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向封建生产关系提出了挑战,谱写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第一乐章。然而,在洋务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中国军事后勤近代化建设经历了酝酿和初步发展两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是其酝酿时期,近代军事后勤思想开始萌芽,军队中开始引进西洋先进武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是其初步发展时期,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晚清军事后勤近代化在军事工业、军队武器装备、军费收支、军事交通、医疗卫生、后勤体制等方面初步发展。中国军队开始从传统军事后勤向近代化后勤转变,为清末后勤近代化的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海防工业的建立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建设的主旋律。它酝酿、起步于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1864年开始的长达30多年之久的“洋务运动”中,近代海防工业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起一系列军事工业,组建了一支近代海军。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和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使中国近代海防工业遭受沉重打击,陷入停顿、萎缩的困境。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后,海防工业及其  相似文献   

4.
福州船政局人才培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最早的军事生产单位,由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军工企业学堂,它培养了中国最早的造船、驾驶专业的军事科技人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中国机器工业的发展,支持了洋务运动;同时也造成了开风气、扫喑闷,思想观念上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潜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军事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旨在探索中国古代军事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军事近代化的研究重点放在那里,学术界未有一致公认的看法。笔者认为它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军事思想的近代化,另一个是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军队建设是在军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过来又促进和推动军事思想的发展。近代军事思想不是军事家,军事思想家所独有,在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官绅士大夫的著述言论中也有所表现,如郑观应、丁目昌等人都有军事方面的精彩论著。战争观,建军思想,战略战术思想是军事思想构…  相似文献   

6.
军装工业是近代军事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嬗变折射了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历史进程。本文以西方引进的缝纫机与民国时期上海私营军装工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对民国时期私营军装工业的兴起、发展及蜕变进行考察,以剖析近代西方机械生产工具与民国时期军事近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实现军事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宗旨,就是在不改变中国“纲常名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实现军事和工业近代化,以适应“千古变局”,达到维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这一为了学习西方文化而确立的指导思想,规定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影响着洋务运动的全过程c它既对洋务派“自强”、“求富”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令人瞩目的积极作用,又对学习西方文化向深层次扩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这里,将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时代背景以…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近代海防思想,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思想家对于海防海军建设和作战的理性认识。它不仅记录了中国军事走向近代化的进程,而且在很多方面记录了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进程。对中国近代海防思想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对中国军事近代化和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深刻了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的价值。 一 中国海防思想最早产生于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末至清中叶,由于倭患的平息和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中国海防逐渐废弛,海防思想也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频繁进行海上入侵,中国海防危机日益深重,传统的海防思想已不能适应海防斗争的新情况。在抗御西方国家海上入侵的斗争中,中国近代海防思想随之产生并逐步发展,从一开始,它就具有抗御外侮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由封建向近代化的转变,首先是围绕军事需要展开的。太平天国继承和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有识之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脉络,提出了富国强兵的军事经济方略;在军事生产、军事贸易和引进技术与人才等军事经济领域进行了难能可贵的近代化实践;通过实际战争给清政府封建军事经济以极大的冲击,迫使其一步步地由传统向近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军事工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国内政策的不断变迁和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被历史发展的洪流推到了企业文化制胜时代的今天。70余年军工发展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伦理在军工企业的具体实践,是中西企业文化交流互融的过程,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军工文化发展史,结合中国一航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形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军工文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基底的奠定:艰苦奋斗、创业奉献这一时间段为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后,我国的军事工业雏形渐显。建国…  相似文献   

11.
熊敏 《中国军转民》2006,(10):20-22
一、构建和谐军工企业,发展是基础。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经济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的物质基础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洪都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51年的我国航空工业奠基企业之一。55年来,洪都集团公司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史上“十个第一”的辉煌业绩,但也有过艰难困苦的时候,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度陷入举步为艰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洪都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敏锐抓住新军事变革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机遇期带来的机遇,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紧紧依靠发展来解决前进中遇到的问题,以发展促和谐,通过发展不断增强和谐军工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中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企业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一种管理形式。军事工业是与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的战略性工业,军工企业不可能实行完全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因此,笔者认为,要改革军工企业的经营机制,搞活军工企业,扭转当前军工企业较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是,对比民用企业,军工企业的承包经营责任制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困于军民品混合承包引起的矛盾,以及承包没有建立在调整军工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陆军学堂,发韧于19世纪70年代的晚清社会。它随着新型军事工业的创办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其广为建立则在清朝甲午战败后。由于中国近代化海军覆灭,清廷统治阶层内部的有识之士们继而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兴建新式陆军。陆军学堂的兴起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新事物和大事件,虽然行程坎坷举步艰难,但是毕竟对于整个国家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以及民族和社会心理起到了不可轻视的影  相似文献   

14.
曾任山西巡抚及两广、湖广、两江总督等要职的晚清重臣张之洞,面对日益严重的外患危机,从御辱图强的动机出发,认真探求军事变革之道,先后提出了众多军事近代化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对晚清军事近代化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着眼于武器装备现代化创建军工企业,全面更新武器装备;第二,编练自强军、湖北新军,建立近代化陆军;第三,致力于军事教育,培养近代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巩固海防、建设海军成为洋务运动中军事自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培养海军人才,自1877年起,在洋务派官僚的主导下,清政府多次向海外派遣海军留学生,学成回国的海军留学生大多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中坚力量.晚清海军留学教育加快了中国海军的近代化历程,在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派遣海军留学生的背景 晚清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为求自强,积极创办近代海军.洋务派在创建近代海军之初是“借才异域,冀救目前之急”.然而,由外国人指导造船、驶船,中国人“虽日习其器,究不明乎用器和制器所必然”,如此学习终非久远之计.在洋务派的主持下,在购造舰船的同时,以创办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为主要内容的近代海军教育也随之兴起.  相似文献   

16.
清末北方军事集团,前后有两个界定:一是洋务运动时期以李鸿章为首的“北洋海军军事集团”;二是新政时期至北洋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新建陆军军事集团”。二者前后并没有直系的承接关系。但他们在创办军事教育方面都做出有目共睹的成就,促进了中国教育,尤其是军事科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军事集团创办并掌握教育主导权,导致教育的集团化和教育的私人化,形成中国军队派系对立,是最终促成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局面出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代史上,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我国军事和国防近代化(即当时的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办人,是我国近代海军的设计者,又是改革兵制的倡议人和试行者。他历任两淮盐运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等。在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中,他既有关于军事国防的大量论述,又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对于丁日昌的国防近代化思想,应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北洋军阅时期的军事经济活动,是在封建经济崩溃与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这种军事经济活动具有鲜明的近代化特色。同时,由于北洋军阀的军事经济活动自身存在着基础薄弱、对帝国主义依赖性强等先天弱点,这个时期的军事经济活动的发展又是畸形的。具体表现为:军费开支过大且严重不足;军阀自筹军饷,军队成为私人的工具;军事经济残缺不全,基础极其薄弱;军阀依附于帝国主义,导致军事经济不能独立,表现为一种负效益型军事经济。  相似文献   

19.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唯一的个人政治生命与这一运动同始终的。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兴”“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加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述。本文仅从他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的买船与造船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在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上从造到实有一个发展过程(一)60年代他积极地倡导了造船制器,但在具体造船行动上持谨…  相似文献   

20.
论自强军     
十九世纪末,在江南出现了一支新式陆军——自强军。它同出现在北洋的新建陆军一起,成为中国第一批近代化的陆军。对这支当列颇受中外舆论称赞的军队,却很少有专文论及。本文拟就自强军建军的历史背景、发展演变、军队特点及其历史作用予以初步的探讨,以期求教于各位。一自强军走上历史午台是洋务运动以来陆军近代化缓慢发展、变化、积累的成果。自同治初年起,清政府以“强兵”的军事目的为主发起洋务运动。在几十年的过程里,虽然较海军来说,陆军近代化进程相对缓慢,但还是有了不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