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司马法》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兵书。司马迁赞誉它是:“宏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尽其义,如其文也。”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汉代官方对其也是优渥有加,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申鉴·时事篇》)。东汉以来,曹操、杜预、贾公彦、杜佑、杜牧等经学家、史学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曾以《司马法》为  相似文献   

2.
(一) 《司马法》是一部成书于战国中期的著名兵书。《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礼类》,称《军礼司马法》。全书共一百五十五篇。汉代以后,这部兵书的许多篇章都已佚失,今本仅存仁本、天子之义、定爵、严位、用众等五篇,共三千三百余字。《司马法》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经验,论述了古代的战争准备、战争指导、战场指挥、兵种部署、兵器配备、天时地利的选择、间谍的使用,军人心理以及治军等问题。历史上人们对《司马法》这部兵书  相似文献   

3.
《商君书》又称《商子》,旧题“商鞅撰”,汉代29篇,现实存24篇。据考证,该书有些是商鞅的著作,有些则是出于商鞅一派法家之手,可以说是商鞅学派著作的集锦。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公族,名公孙鞅,辅佐秦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史记·秦本纪》)。后被封于商,称商君.亦称商鞅。商鞅不仅是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个大军事家。荀子曾将商鞅与齐国军事家田单并论,赞其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兵者也。”(《荀子·议兵》)《汉书·刑法志》又说:“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  相似文献   

4.
孙膑其名     
孙膑是我国春秋时代军事家孙武的子孙,是继孙武以后在战国中期出现的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史记·孙子吴起传》载:孙膑曾和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被魏惠王任命为将军。庞涓才能  相似文献   

5.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的军事经典,是以政治体制中的官职命名的。至于作者是谁,争议颇多。但这些尚无定论的争议并不影响对本书军事伦理思想的把握,故本文不加考究。 《司马法》所言军事理论,多是侧重于从宏观上阐述战略思想、方针、法则的。现今流传的《司马法》共有五篇,即:《仁本第一》、《天子之义第二》、《定爵第三》、《严位第四》、《用众第五》。其诸篇名均系以该篇中最首句之语而得,而诸篇内容多是对夏、  相似文献   

6.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包国俊自从有了正规军,就有条令。条令是军队神圣的法规。探寻条令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军事条令,首推春秋战国时期的《司马法》。《司马法·严位篇》中,不仅规定了军人的队列动作,而且规定了军队在行...  相似文献   

7.
春秋末期的孙武和战国中期的孙膑,都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同被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尊称为孙子。长期以来,这两位卓越并且是同宗的大军事家,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极不相同的:孙武以其精深的兵法流芳千古;孙膑则以堪称军事指挥杰作的马陵之战扬名百世。  相似文献   

8.
奇正是一个兵法概念。古代兵家十分重视奇正在用兵作战中所起的指导作用,认为它是作战取胜的必要保证。《孙子·势篇》曰:“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尉缭子·武议》亦曰:“今以莫邪之利,犀兕之坚,三军之众,有所奇正,则天下莫当其战矣。”奇正原理为历史上多次大小战争所证实,历史上名将用兵每每以出奇制胜,奇正的兵法功效是十分重大的。  相似文献   

9.
《武略》系太平天国对《武经》的改称。宋朝元丰中,以《六韬》、《孙子》、《吴子》、《司马法》、《黄石公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等兵书,颁行武学,称《武经七书》。清朝康熙时,命岁、科两试首题于《论语》、《孟子》中出题,次题于《孙子》、《吴子》、《司马法》中出题,作论二篇;乡、会试亦照此例。因此,书坊即从《武经七书》中抽出《孙子》、《吴子》、《司马法》三部兵书刻印成册,称《武经三书》。《武略》是洪秀全据《武经三书》亲自删改、定名刻印,用来考试武士子的兵书。当时,天国颁行的《钦定士阶条例》规定,武士予必须“攻习真圣主钦定《武略》”。凡省试复试,默写《武略》一节,天试复试也要默写《武略》一节。《武略》一书国内尚未发现。英国伦敦不列颠博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六篇。今本分二十六卷,共一百六十篇。该书成书于公元前241年至前239年之间,系战国未秦相吕不韦集会门客共同编撰。尽管该书为杂家代表著作,但主导思想体现了吕不韦的政治观点,其政治目的是为完成统一大业和即将新兴的秦王朝的长治久安提出一套完整的策略和理论.它主张秦国要统一天下,主张用兵重农、法术刑赏,但同时又强调民为立国之本.在军事伦理思想方面,力主上德、顺民、义货、义兵等。一、“先德后武”的上德顺民适威说《吕氏春秋》专立有《上德》、《先已》、《顺民》、…  相似文献   

11.
《司马法》是我国先秦独具特色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兵书。它不同于《孙子》、《吴子》等我国古代其他兵学著作,而是搜集、整理和记载夏、商、周三代军事制度的一部专著,不仅涉及到用兵打仗的原则和方法,具有一定学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古代的一些军事制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这一点在书名上即有所体现。司马是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最主要的军事主官,在《周礼》中司马属于夏官,又称夏官司马。在先秦,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一部全面阐述春秋战国间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司马穰苴的生平业绩和思想理论的著作《孙子评传》(以下简称《评传》),已经由南京大学生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分为十四章,洋洋四十余万言。前面冠有五幅传主事迹的彩色工笔画和两幅战争地图,后面并附有传主的生平大事年表和文献资料索引。在当前孙子学研究的热潮中,本书的出版必然会引起军事界和学术界人士的瞩目关注。  相似文献   

13.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同时又是欧洲中世纪后期著名的军事著作家。其主要著作《战争的艺术》和《君主论》被后人视为西方战略思想复兴的历史标志。恩格斯称他是“第一个值得一提的近代军事著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45—446页) 马基雅维利生活在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衰  相似文献   

14.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它们产生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期。这个时期,正是我国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的武装夺权斗争和各个国家进行封建统一的兼并战争十分频繁和激烈,战争规模日益扩大。孙子(即孙武)和孙膑所在的吴国和齐国都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封建生产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戈凡有听作为的军事家,无一不是以熟读兵书起步,到妙用兵法而名扬千古。我国战国时期的吴起,立志从戎,四出求学,熟读兵法,母死不归,最终成为继孙武之后最著名的一位军事家。孙膑在鬼谷子的教授下,熟读先祖孙武兵法13篇,并结合当时的战争实践,写出了影响深远的兵学著作《孙膑兵法》。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稳操胜券,也是因为他领悟了酆公玖传授的《三才秘录》、《兵法阵图》等兵书的奥妙。曾操能成为大军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在秦汉时期流传的基本特点是内尊外贬,即统治集团内部对这部兵法高度尊崇,但在对社会的宣传上却予以贬斥。其在秦朝受到禁钢,但在社会上仍有流传,并为农民起义提供过理论武器;以《六韬》、《三略》为代表的政兵书与之分立并互相补充,使中国传统的兵权谋理论进一步完善。西汉对兵书进行了三次整理,对《孙子兵法》的流传有着重要意义。汉代应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本和八十二篇九卷本两种本子流传;汉简《孙子兵法》反映了汉代传本的一些信息。两汉时期注意了对《孙子兵法》思想的阐发,他们对孙子其人其书的评介对后世有较…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以它揭示战争运动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深邃性而享有永恒的意义,许多战略性命题历经数千年,仍具有鲜活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就《孙子·火攻》篇中的慎战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谈些新的认识和体会。《孙子·火攻》篇说:“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日费留。故日:朋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段重要的总结性论述与《火攻篇》所说内容几乎没有多少直接的联系。就《火攻篇》本身讲,“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  相似文献   

18.
唐太宗李世民和卫国公李靖,是唐代最杰出的两位军事家。北宋颁行的兵书《李卫公问对》,采取唐初君臣一问一答的形式,反映了李世民和李靖在古代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众所周知,李靖向来以“论孙(子)、吴(起)之术”而闻名,军事学上造诣颇深。一部“卫公李靖兵法”可谓著名的兵书,以致唐代杜佑编纂《通典·兵典》时摘录它的内容达二十多处。至于唐太宗,虽然没有留下理论专著,但他的军事谋略与作战艺术是要超过李靖的。  相似文献   

19.
《孙子》兵法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军队管理问题,其中许多见解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直到今天依然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很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一、以“分数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提出的一个开创性命题是:“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势篇》)“分数”的涵义是什么呢?曹操曾为之作注说:“部曲为分,什伍为数。”不少注家鉴于“部  相似文献   

20.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出现了战斗条令。这反映在《司马法》的“严位篇”中。它严格规定了甲士和步卒在战斗中的单兵和队列动作,以及在各种不同情况下所应采取的措施。这是一部简要的车兵、步兵的战斗条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