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不是周星驰的搞笑片,他病了,他相当痛苦。这种病叫强迫症。他不是故意要冒犯你,跟你过不去,他实在身不由己。看看这些折磨人的强迫行为吧,然后理解他们同情他们。1.睡个觉好像办什么仪式一样有固定的程序。原本轻松的睡眠被他搞得很隆重,仪式繁琐,不这样睡不着。  相似文献   

2.
微言快语     
正@卢思浩:没有什么能一下拯救你,就像没有什么能一下打垮你。你不能期待一个刺激就可以顺利地改变你,也不能期待时间拯救你。时间不能拯救你,它只会带着人往前走,修正方向的只能是你自己。你必须每天多吸收一点,毕竟今天不多走一点,明天就要用跑的了。@毕淑敏: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你可以随时调整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至快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学生都畏惧作文。执教者众所周知,他们的心理压力主要在于无话可说。其实他们在写作时取舍信息一直存在一个误区,就是较少关注自己的生活体验,于是最真切感人的第一手写作素材往往被拒之门外。结果只能编造一些有关于他人的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故事蒙哄过关。虽然不乏佳词妙句,不乏曲折动人的情节,但总不能令人引起共鸣。原因就在于缺乏真情实感。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生情?”冰心也有言道:“你的感情只要有一点儿不真实,读者一下子就会念得出来,所以要对自己真实,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因此,真实是作品的生命,感情是…  相似文献   

4.
常听人说起一个似是而非的歪理,叫"被动腐败"。持此论者认为,那些落马的党员干部本身并不想贪腐,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大家都收礼送礼,到你这儿说"不",显得不近人情、自命清高,不仅不利于开展工作,还会影响自己发展。此种"被动腐败"说,实在荒唐可笑。违规违纪乃至贪污腐化,不在于别人,全在于自己。拒绝犯错误,就要不给别人送礼的念头。《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此好,赴外  相似文献   

5.
悄悄考客人 热情好客的瑶家,每当客人进门之后,他们往往都要进行偷偷的考试,看看客人对他们的感情如何。主人首先很有礼貌地起立让坐,然后任意递给你一张小板凳,你若接过安然坐下,他们就会满面笑容,和你拉拉家常;若你不接小凳,自己另选择满意的座位就坐,或者接过小凳用手帕拍拍打打,那么主人就会对你的嫌弃而一个个从后门溜走,使你不得不坐冷板凳。你如果能过头  相似文献   

6.
担负“400工程”的建筑 一连,在由坑道被覆转为坑道 掘进时,全连仅有一人会使用 风钻。尽管如此,他们没有灰 心,不等待、不观望,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通过积极实践, 不断摸索,并结合大量的岗位 练兵,如今,人人都能熟练使 用风钻。他们在施工中取得的 优异成绩,受到各级首长的好 评。光荣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心 血,如果你走到他们中间,就 会发现在坚硬的岩石上掘进, 其实很像是一种舞蹈,只是它 更加震撼人心。  相似文献   

7.
高云桢 《政工学刊》2002,(11):15-15
一忌事先定调子。机关凭印象论优劣 ,事先划框框 ,搞“先入为主”、机关内定。评先工作是调动基层官兵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建设基层内在活力、促进《纲要》落实的有效途径 ,一定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按照规定程序 ,增强评比的透明度 ,为基层单位和官兵提供一个认识自己、鞭策自己的机会。二忌平衡搞摊派。以“全面建设、整体推进”为幌子 ,有几个指标就有几个先进 ,一味追求所属单位之间的平衡 ,今年你先进 ,明年他先进 ;这次报你 ,下次报他 ,人人有份 ,谁都照顾到。评先进不是搞“安抚” ,应增强标准意识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宁少勿滥 ,达到…  相似文献   

8.
胡伟 《政工学刊》2005,(3):51-51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谁都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想面对,“力不能逮”的事情。正如陈毅元帅在一首诗中写的:“因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因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生活中的挫折都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如何面对失落,怎样走出困境?生活告诉我们——站在那里痛苦地抱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自怨自艾,只能加重自己的痛苦,最多再附带上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让他们一起伤心罢了。现实生活不会像父母那样,宠爱自己的“小皇帝”。它对每一个人都很公平,既没有也不会去抛弃谁,但也没有义务必须去接纳、宠爱谁。要想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就…  相似文献   

9.
考考您     
只要你在工作和生活的海洋中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每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也存在着不同的弱点。战友,你能克服你身上的弱点吗?  相似文献   

10.
一制定目标制定明确的长期目标。人们希望跟随一位知道自己要往哪去的人。二简化看到大局才能制定传达和维持行动步骤。不要受细节的羁绊。然后必须简化事务,挑选出重要活动和行动步骤。着重于真正关于顾客、增值和业绩的事务。三信任你的职员如果你不信任他们,别指望他们为你全力以赴。如果他们不信任你,也肯定不会全力以赴。做一个可信赖的人,通过信任他人来建立他人对你的信任。四保持冷静杰出的领导是临危不惧的。稳抓指挥权,专心注视事态的发展。五做位专家最好人人都知道你懂得你说的东西。就算你不懂,也要善于去搞懂。六鼓励风…  相似文献   

11.
话外音     
《兵团建设》2012,(6):54
人生的道路有两条,一条符合众人期望,一条顺应自己的心,前者或许能获得许多的掌声但却没有自己的掌声,后者或许无人为你喝彩但你自己会为你喝彩。——朱德庸所谓"禅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把不忙不闲的工作做得出色,把不成不淡的生活过得精彩。——柯云路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  相似文献   

12.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生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厌倦了像风景画般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沉陷无法自拔的泥泞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  相似文献   

13.
看赵本山小品《卖拐》、《卖车》,在为“忽悠”者巧设圈套和被“忽悠”者虽有警觉却终落圈套的表演而捧腹的同时,冒出这样一个想法:作为领导干部来讲,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的同时,是否也要过得了“忽悠”关,抗得住“忽悠”?一般来讲,领导干部手中都有一定的人权、财权、物权,除自身容易位高权大脾气长、自己把自己“忽悠”得飘飘然外,最要命的是被别人“忽悠”。因为你手中有权,找你办事的人就多,求你办事,当然要讲好听的话、奉承的话、感谢的话。这些话初听起来或许有所警惕,但听常了、听多了,就会从不习惯中习惯,在顺耳中接受。不…  相似文献   

14.
在法国海军的俚语 里,潜艇兵素有"金小猪"的雅 号,借此打趣他们个个是不胖不瘦的 身材。 你知道,在这艘人均只有1.28平方米的 艇上,他们是怎样度过240天的潜艇生活? 你知道,登艇前官兵都要严格称量体 重,一旦超标会怎样吗? 你知道,到"紫水晶"号巡航 的客人会被安排到哪里吗?  相似文献   

15.
心灵鸡汤     
你的烦恼,你的思考,在这里轻轻地诉说,愿为你盛上一碗温热的鸡汤,让心灵滋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自己,只有我们真正认识了自己之后才能认识整个世界。认识自己比认识整个世界要困难多了,给我们制造困惑的往往是自己。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对别人的生活越关心,就对自己的生活越清楚。努力发现别人,最终会发现自  相似文献   

16.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看谁老不顺眼了"。看过励志书的人都知道,"看谁不顺眼,说明你自己修行不够",那么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其实看人不顺眼的根本原因就是你离不开他,如果你有能力离开这个看不顺眼的人了,你又何必老是虐待自己?因此停止抱怨,专注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吧,等有了能力,就看谁都顺眼了。"心中有什么,看外界,就会有什么",相信学习过"吸引力"法则的人对这句话一定很熟悉。看什么都顺眼的人,肯定优雅。  相似文献   

17.
征稿启示     
《生活心语》征稿了,把你对祖国、部队、战友和亲人的心里话写出来,字数不超过40字,每名编辑的邮箱都期待你的来稿。  相似文献   

18.
培养幸福感     
人人渴望幸福,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革命军人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幸福感呢? 一、调整人生期望,确立正确价值导向。心理学家认为:当个人的生活目标与现实条件、可用资源等一致时,个人的幸福感会显著增强,对生活的积极感受明显增加,生活满意度也会提高。  相似文献   

19.
获胜战略     
应该认识到你自己是最重要的。对自己承诺,要使生活变得完美,必须成为获胜者。寻求自己存在的理由,要求自己争取出成绩。为生活付出学费,天天努力争取达到顶峰和向极限挑战,竭尽全力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要学习成为杰出人物,使每次失败成为前进的动力,使成功变为最好的老师。任何时候都要有坚定的主张,如果错了就立即改正,注意不要犯同样错误。在你的生活中开始采取积极和坚定的行动,直到形成习惯和走上成为胜利者之路。如果你保持警觉和寻求机会,并时刻准备利用机会,那么好运就会永远陪伴着你。经常学习将保证你永远年轻,你的成长将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20.
谭顺谋 《环球军事》2013,(19):64-65
间谍,在普通人眼中,都是披着一层非常神秘的面纱,执行各种不为人所知的秘密行动。他们就像007系列影片中的“邦德”一样,上空入地,飞檐走壁,刀枪不入,被神化或妖魔化了。但谁又知道,现实世界中的间谍或特工,许多都是普通人,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们也许就与你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在同一个小区生活,在同一个饭店就餐。你更想不到的是,甚至有些天真无邪的儿童,竟然也有意或无意间被某些间谍机构所利用,成了其手中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