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15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着陆器成功着陆在预定地点——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记,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中国兵器特能集团华丰公司火工品助力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在这次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的过程中以及后续工作任务中,华丰公司配套研制的16套件某产品用于火星探测器的着陆器和连接解锁装置和背罩连接解锁装置,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我国首次火星探测将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个探测任务,这在世界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将面临巨大挑战。此前,只有美国海盗1号、2号火星探测器曾通过一次发射实现了"环绕、着陆"两个探测目标。目前,我国已通过嫦娥1号、2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环绕"探测任务,通过嫦娥3号、4号完成了对月球的"着陆、巡视"探测任务,所以有些航天爱好者可能会问,我国的火星车能否借鉴玉兔号、玉兔二号月球车的研制技术?探测月球与探测火星有什么区别?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月球和火星各自的  相似文献   

3.
正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4.
正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5.
正5月15日7时18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后续,"祝融"号火星车将依次开展对着陆点全局成像、自检驶离着陆平台并开展巡视探测。"落火"过程充满风险,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毫不为过。简单描述的话,"落火"意味着"天问一号"要在9分钟内从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到0米/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是此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火星表面获取的首批科学影像图,标志着天问一号一步实现"绕、着、巡"的目标,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顺利启程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并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8月2日7时0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N发动机工作20秒钟,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继续飞向火星。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太空中飞行约230个小时,距离地球约300万公里,各系统状态良好。后续,"天问一号"探测器还将经历深空机动和数次中途修正,奔火飞行6个多月后抵达火星附近,通过制动被火星引力捕获进入环火轨道,开展着陆火星的准备和科学探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取得成功,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你们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9.
别义勋 《环球军事》2005,(12):60-61
登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曾几何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竞相进行了人类历史上艰难的火星探索。不过,当时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进行的火星探索之举更重要的是“政治较量”。据有关统计,截至2003年底,人类共发射了34个火星探测器,其中美国16个、苏联(包括俄罗斯)16个、日本1个、欧洲宇航局1个。在发射成功的15个火星探测器中,有美国10个、苏联6个,其中飞越火星5个,火星轨道器6个,火星着陆4次(1次有火星漫游车)。1960~1975年期间,美国先后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揭幕仪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揭幕仪式并讲话。刘鹤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天事业发展,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后专门发来贺电,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55次,居全球第一."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由此在"天宫"空间站驻留6个月,在美国等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前途未卜之际,为人类航天事业注入确定性力量."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为更深远的探索开启新篇章.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60多年奋斗,特别是最近10年大踏步奋进取...  相似文献   

12.
武器装备项目投资决策新理论——实物期权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静 《国防科技》2005,(2):83-85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间的竞争都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力量,越来越依赖于研究与发展(R&D)工作。2004年1月4日,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标志着人类太空科技发展的又一重大成就。火星登陆工程与当年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一样,都是以大量航天高技术项目的成功研发为支撑。要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就必须大力加强研发项目的管理工作。一、实物期权方法是装备R&D投资决策的必然趋势从历史和现实来看,一次新的科学发现,大都首先应用于军事领域,如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就是在美国陆军的资助下,为计算弹…  相似文献   

13.
《国防》1995,(6)
那些神秘失踪者又重新神奇地出现的经历,令人们又提出‘时空隧道’的存在。 如1994年初,意大利有一架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骤然,从雷达上消失了。 正当地勤人员焦急之际,飞机却又从原来的空域出现,最后安全着陆在意大利的机场。  相似文献   

14.
提起导航台,有些人可能会感到比较陌生, 对其作用也不太了解。通常情况下.飞机在降落 之前,一般要绕机场上空“通场”一圈,“寻找” 到导航台提供的无线电导航信号之后.然后对准 跑道.准备安全着陆。 在地面,“绿灯”是引导车辆安全通行的标 志。而刘伟根和陈兴所在的导航台,是一个专门 为飞机安全着陆“开绿灯”的“交通指挥枢纽”。 自2000年以来,它先后引导了近十万架次各类飞 机安全返航。  相似文献   

15.
据说,飞机一起一降时最容易失事。特别是着陆时的失事率为最高,占全部民航失事率的一半以上。或偏离机场,或冲出跑道,或操纵失误,或没有放下起落架,都可能造成飞机失事。所以,飞机在天上飞得再漂亮再潇洒,都不能算数,只有最后安全着陆了,才能画上完整的句号。飞机需要安全着陆,人也需要“安全着陆”。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讲道:任何人总有退出历史舞台的那一天,惜用一句话,要“安全着陆”。功名利禄的思想太重了没有什么好处,使自己不得自由。人总是要有一种高尚的灵魂。江总书记这番话,对于一个人修身立业,保持…  相似文献   

16.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2,(9):11-11
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 8月6日,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成功登陆火星,并传回数张火星表面的图像。8月22日,“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开始在火星上第一次试运行。“好奇号”将在火星展开为期两年的任务,探索红色星球上是否有生命迹黎。这是美国的探测器第七次降陆火星。  相似文献   

17.
在载人航天器低空救生中,回收系统开伞点的初始状态参数如速度、离地面高度、弹道倾角对返回舱能否安全着陆有很大影响.与正常返回类似,低空救生中的回收系统同样经过多级伞的拉直、充气、全充满等运动过程.通过建立回收系统着陆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经过大量仿真对比分析,得到开伞点离地面高度为低空救生中返回舱安全着陆的首要因素,同时对低空救生中回收系统多级伞开伞减速过程有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军事文摘》2023,(2):20-23
<正>我们遥望亿万公里之遥的火星,觉得它好像一直静静地呆在那里,上面是特别安静的世界。实际上,火星非常“暴躁”,经常刮起沙尘暴。自从人类向火星发射探测器,就亲眼目睹过好几次全球沙尘暴。比如1971年,水手9号航天器抵达火星的时候,就发现火星被尘埃笼罩着。从那时起,科学家在1977年、1982年、1994年、2001年、2007年和2018年都监测到了大型火星风暴。据研究,全球沙尘暴平均每十个火星年会发生大约三次。  相似文献   

19.
从地球向火星发射探测器的时机一般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2003年是发射火星探测器较为理想的时机。根据美国NASA的Athena计划,2003年5月和6月将有两个火星探索漫游车带着全套尖端的仪器飞向红色的行星——火星,次年1月到达火星表面。相同的两个漫游车将分别降落在火星的两个地方,这些地方在火星的历史上可能有过水。科学家利用6种仪器来研究火星地表中保存下来的地质资料。 Pancam是一台全景照相机,它利用两台高分辨率立体照相机观察火星的表面。这种相机有一个窄角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带着国人的无限好奇与美好祝福成功抵达火星,而“祝融号”火星车也开始了历时92天的极限生存挑战。在火星上活下来可真不容易火星,是太阳系中跟地球比较相似的星球,一年有四季,有大气层,岩石地表。可是,真要到了火星,才发现这里的生存挑战真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