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要闻(3则)     
《兵团建设》2014,(13):2
  相似文献   

3.
搞好科技动员,必须紧紧抓住以下三个要点。 一要明确战时科技动员的任务。明确任务,是搞好科技动员的前提和基础。从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需求来看,战时科技动员主要担负6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动员科技人员、装备、器材对口补入一线作战部队;二是组织高技术对口专业分队成建制配合部队作战;三是动员科技力量参加本地区反空袭作战;四是动员科技人员和通用装  相似文献   

4.
5.
数字(4则)     
《兵团建设》2014,(13):3
  相似文献   

6.
7.
8.
民兵高炮分队是民兵组织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民兵高炮队伍建设和民兵高炮武器装备管理工作虽然进一步得到加强,但是,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一要平战结合,进一步调整民兵高炮分队建设的布局和编组。根据未来城市防空袭作战的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民兵分队的布局和编组要进一步调整。在布局上,要以目标防空区为核心,以主要城市为轴线,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重点保护目标为重点,优先在经济效益好、交通便利和重点目标防护区组建民兵高炮分队。在编组上,要根据企业经济状况,在适龄青年多、企业效益好的单位增加民兵高炮分队人员编组,同时,要  相似文献   

9.
国防精神的强固,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支柱。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为基础,难以抵御外来的侵略,没有旺盛的精神力量,也同样构筑不起真正的铜墙铁壁。在伊拉克对抗美英联军的战斗中,伊拉克多数民众参战激情和热情不高,对发生的在身边的战争袖手旁观或熟视无睹,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这不能不说是伊拉克政府的悲剧、伊拉克民族的悲哀。拿破仑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拿破仑所提到的“精神”就是指民族之魂的国防精神,它不仅是与国防需要相适应和国家利益为标志而产生的意识、思维和心理状态,更主要表现为公民对国家防卫的关注,以及对国家防卫的义务感和责任感,通常表观为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爱军习武精神和国际英雄主义精神等。国防精神在国家防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中外军事名家所推崇。比如,我国战国时期的军  相似文献   

10.
努力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革■辽宁省葫芦岛军分区何中奎魏喜坤王英敏近年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行专武干部选配使用方面的规定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相适应。因此,应着眼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大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改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08,(12)
依托社会资源提高后备力量编训电磁含量G沈鸿编组与训练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环节。现代条件下战争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武装力量建设必须注重在提高电磁含量上下功夫。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信息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民间拥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伴随着人类战争形态的嬗变,空袭与反空袭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主旋律。空袭一方往往以“点穴式”的结构打击,对对方城市特别是重要经济目标实施摧毁,以达成破坏其战争潜力、动摇其民心士气的作战目的。针对现代空袭作战的新特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必须确立新的观念。 重点防护的观念,重点防护,就是针对城市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防》2007,(6)
  相似文献   

17.
《国防》2011,(9):50-52
积极推进民兵组织结构布局调整改革辽宁省锦州军分区司令员崔延发组织建设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基础工程,必须首先抓实抓好。一方面要调整组织布局。围绕"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员、装备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加速推动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是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需要、适应军队由主要完成作战任务向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需要的战略举措。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预备役部队建设转型的路  相似文献   

19.
接地(3)     
5.3用共模扼流圈扼制共模干扰(1)共模扼流圈的工作原理。采用共模扼流圈抑制共模干扰的示意图如图地所示。图15用共模扼流圈抑制干扰图中的V5信号电压,经过两根导线加到负载RL上,导线的电阻分别为民;和Rc2。L1、L2是共模扼流圈两个绕组的电感,M是两上绕组之间的互感,两个绕组共用一个铁芯,匝数相同,耦合紧密,达到L1=L2=M的程度。通常情况下,Rc1和民。比L的阻抗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VG代表共模干扰电压,它既可能是由于外界磁通耦合到地环后感应的,也可能是不同接地点之间的电位差。(2)共模扼流圈的效果分析。对横向的…  相似文献   

20.
在海战中发展鱼雷武器是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水中武器,迄今已逾130年,其间共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从1864年起到1940年为无控制的直航鱼雷阶段;1943年到1970年为有控制的制导鱼雷阶段;从进入70年代末起为智能化鱼雷阶段。现今,世界上拥有鱼雷研制、设计、生产能力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