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军队后勤保障将由军队办小社会的相对封闭式,逐步向依托社会、借助市场办后勤的开放式过渡,社会市场将成为做好军队后勤保障工作的“主战场”,这就必然把军队后勤与社会联系推到经济活动的“前沿阵地”,使军队后勤与市场的交往更加密切和频繁,这种以经济交换为主要特征的交往活动,对于军队后勤主动适应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军事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此,必须客观地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驻城市部队如何利用地缘资源,搞好后勤建设,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借”:借助城市科技力量,为部队造就一批素质过硬的后勤骨干队伍;借助城市大市场的优势,走出一条依托社会办后勤的保障新路子;借助城市大中型骨干企业,创造一个适应部队家属工厂进一步发展的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由“后勤办社会“向“社会办后勤“、由数量规模型后勤向质量效能型后勤的转变,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正在积极推进,并面临着诸多矛盾需要解决。文章在分析研究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现存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思想理念、优化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培养新型管理人才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解决后勤办社会问题,对提高军队社会化保障程度,提高军费使用效益,实现精干、高效的后勤质量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要求,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外部条件,为依托社会办后勤的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一、军队后勤办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后勤办社会问题十分严重。后勤办社会是指军队后勤与社会之间分工不合  相似文献   

5.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新时期江主席关于军队后勤建设的重要思想,也是新形势下部队减轻“后勤办社会”负担,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后勤建设之路的必然选择和实际步骤。逢军委根据江主席的指示做出部队后勤实行社会化保障的部署后,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后勤战线的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部队后勤实行社会化保障的理论认识、现实依据、必然要求和实际运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军队后勤,作为军队与社会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化并转轨时期,必然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各种功能的最大释放,将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军队后勤实行保障有力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提高军事经济效益开辟新的途径,为军用物资的筹措和储备拓宽渠道,为依托社会办后勤创造条件和环境。同时,经济体制的转轨,市场物价的放开也加剧了军费供需的矛盾,加大了军用物资筹措的难度,增大了后勤管理的难度等。军队后勤保障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7.
提高军队后勤对“两场”环境的适应力,不仅是引导和推动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深层次理论问题。文章按照“适应一改革一发展”相互关联的认识逻辑,论述了适应力研究的实践背景,并对适应力概念进行了理论分析。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军队后勤适应力的若干途径——变被动适应为主动适应、变线性适应为非线性适应、变静态适应为动态适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江泽民主席关于军队后勤改革的论述,从世界战略格局调整、新军事革命冲击、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大背景下,探讨了新时期后勤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文章指出,在适应新军事革命冲击方面,后勤要调整重点,突出科技,优化结构,改革保障体制。在适应市场经济方面,后勤要搞好宏观调控,管好用好军费,改革和完善军人待遇制度,增强军队凝聚力;改变军队办社会现状,逐步推进军队社会化保障。  相似文献   

9.
《国防》1999,(10)
随着我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军民兼容、合力保障的方式,已成为军队后勤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适应新形势,加强省军区后勤机关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适应军队建设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当好后勤改革的“龙头”。省军区后勤部足省军区军事经济工作的首脑机关,因而必须在全区后勤改革中发挥“龙头”作用。一方面,省军区后勤机关要围绕落实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后勤干部队伍中少数同志自身素质不高,不适应后勤规范化管理需要的问题,各级要采取切实措施,立足长远规划,从“打得赢”、“不变质”的战略高度重视抓好后勤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于广琳 《政工学刊》2003,(10):56-56
着眼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必须认清所处的时代方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速培养适应实现“双重历史任务”要求的高素质后勤人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使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战争的发起和进展更快速,投入和消耗更巨大,后勤装备保障任务更艰巨。院校教育作为军队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实现“双重历史任务”中处于人才源头的地位。必须积极适应实现“双重历史任务”要求,确立信息时代的后勤人才观,努力培养造就一批会指挥、善管理、把握信息化战争后勤保障和信息时代后勤建设规律的复合型后勤指挥人才;一…  相似文献   

12.
军队后勤不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军事经济资源。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后勤工作又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为此,军队后勤职业取向的准确表述应当是适应“市场”,保障“战场”。  相似文献   

13.
面对高技术战争和对台军事斗争的严峻形势,根据当前知识后勤、后勤信息化以及人才多元化的发展形势对新型后勤管理人才的新要求,应建构“一个核心三个基本点”(即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专家型后勤管理人才)新型后勤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思路,以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需要。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不同的经济时代,不同的社会生产力水平,需要不同素质水平的人才来适应、来创造。与此同时,人才培养也经过了专才、通才、复合型人才的“倒梯型”发展模式。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一种新的包含知识的广度、专业的深度、综合能力强度、道德修养高度和身心素质健康程度在内的“立体式”人才素质结构应运而生。根据人才发展规律,“立体式”军事后勤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培养与选拔“立体式”后勤人才的措施,对实现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军事战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后勤应急支援保障力量是新时期军事斗争和突发事件保障的“拳头”力量。在军队后勤院校中组建应急支援保障实体,是后勤院校适应现代战争保障需要,深化教学改革,走院校教育与部队训练、实战保障有机结合路子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立军民兼容大后勤体系是当前军队后勤改革的重头戏,也是军队在过紧日子中有所作为的战略措施。本文认为,依托社会办后勤必须在军队生活服务、军官住房、军民通用后勤设施、军民通用装备技术、军队后勤人才、军队通用物资、军用物资器材、军队离退休干部和伤残军人等方面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贯彻军委新时期的战略方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我军后勤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提高后勤的科技含量,变“人力密集型”为“技术密集型”,保证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必须实行三军联勤、专业融合、装备多能化,推进由“分散”到“集中”、由“分供”到“统供”的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必须增强后勤的机动性、灵活性,建立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及各种后勤保障任务需要的后勤保障方式。  相似文献   

18.
留学期间,郑生富同志通过观察、学习和研究,对俄罗斯的社会、军队情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对俄军后勤特别是俄军的给养保障也有较深入的研究。为了学习和借鉴俄军先进的后勤保障经验,做好我军新时期军事斗争后勤准备,从本期起,分“俄罗斯国内形势与军队改革动向”、“俄军后勤教育”、“俄军后勤建设与发展”、“俄军给养保障”专题,在“外军研究”栏目刊载其部分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高技术战争要求的高素质后勤人才,是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和适应现代战争后勤保障需要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快后勤人才的培养,首先要发挥后勤院校的作用,建立正规化后勤人才培训机制;第二要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后勤人才教育训练机制;第三要坚持以法制训,建立系统的后勤人才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军队院校如何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和军委提出的“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办法指导思想?我院后勤系紧紧咬定市场经济大潮与部队建设接轨中引发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注重能力,立足当前,储备后劲,着眼未来”的新思想,从解决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入手,深化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应部队后勤建设需求、“产销对路”的办学之路,使教学改革步入良性发展的运行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