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自适应控制器是高频自适应通信系统(HF—ACS)完成线路质量分析(LQA)和自动线路建立(ALE)功能的核心控制部件.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终端式自适应控制器(PCAC)的实现方案,即由个人计算机(PC机)来充当HF—ACS的系统控制单元和信息处理单元;描述了“自动频率准备”的含义.PCAC是数字信号处理(DSP)、实时信道估值(RTCE)和计算机窗口界面(CWI)技术的综合应用产物.PCAC允许HF—ACS根据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而不断扩展,并能适应相关通信标准的不断变化.可以说,未来的PCAC将是用于高频无线电通信线路的话音图文综合处理终端.  相似文献   

2.
基于PC104模块,在研究水下热动力推进系统的基础上,完成系统闭环控制单元的总体结构设计.根据系统的工作环境要求,进行外围模拟电路和数字模块的设计与选择;基于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想,运用Turbo C语言完成主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的编写.完成硬件结构的搭建并进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单元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该设...  相似文献   

3.
火控文摘     
84061 IPANA:一种决策支援系统样机。(IPANA: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prototype S、H、Kaisler;HI、USA Hawaii Int Conference Syst Sci 1982,P.795——804,Vol.1) IPANA是研究用于情报信息处理的系统结构的必要条件。本文概述了研制未来情报数据处理系统可能采取的结构骨架。该结构能与决策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GTD——120作一总述,介绍了系统结构、公共控制设备和组群方式等,并作一些初步分析。有关各个部分的原理及功能特点,拟在今后陆续撰文介绍。 GTD——120为存贮程序控制(SPC)时分电子电话小交换机,是美国GTE公司在比利时的GTE ATEA工厂的产品。该机用Intel8080微处理器控制,内存32K,采用24路脉冲编码调制(PCM)交换。整机容量为120门本地用户(号盘话机或按钮话机,可分成10个服务等级),28条中继线(可分为8组)。由于采用SPC技术,故除了完成一般的交换功能外,还有多种特殊功能,如预占、回叫、咨询、会议、转移、拾取、搜索、热线,插入、系列呼叫和缩位拨号等等。本机还可以直接与PCM传输线路接口,作数字交换。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DSP+ARM嵌入式双处理器平台的雷达数据处理终端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数据处理终端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各模块的工作机制以及DSP+ARM平台中双口RAM数据接口电路设计。实践证明,系统中DSP模块和ARM模块能较好地配合协同工作,完成雷达回波数据的实时采集、定位算法处理、目标信息显示以及系统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DSP的主动式波浪补偿起重机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种基于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主动式波浪补偿起重机的控制系统,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功能要求,研究了DSP控制核心及其外围接口,完成了前向通道设计ZRS-422串行通信人机接口设计、后向通道设计以及整个DSP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并采用Matlab进行了系统仿真.将该控制系统成功应用于主动式波浪补偿系统缩比样机,实验表明样机的主动补偿性能良好,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低成本惯性制导系统(LCIGS:以下简称惯导系统)是飞行姿态(陀螺)和速度(加速度表)坐标的一种模块化捷联系统,它允许互换地使用不同厂家的仪表而不影响系统的电气、机械接口或处理软件,由于使用微处理器进行处理和控制,使系统的这种设计灵活性成为可能。共用了五个微处理器嵌入到每个模块里:三个加速度表共用一个,三个陀螺模块各用一个,还有一个用于服务模块。这些微处理器实现陀螺在线数字加矩控制和仪表误差模型的有源补偿,包括对温度敏感效应、温度控制、自检等建立的模型。为了适应仪表变化或感受环境变化,利用一个可改写的只读数据库来适应处理和校正算法的要求。只读数据库可由低成本惯导系统支持设备根据标定要求或更换仪表的要求修改。该数据序接受微处理器访问,并用于处理算法系数的修正计算。本文介绍了系统结构并描述了微处理器软件划分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虚拟振动环境试验在导弹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通用有限元程序(NASTRAN)的随机振动模块并自编程序完成了基于最大值控制方式的导弹虚拟振动环境试验的仿真,同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管道探测机器人电机驱动控制要求和当前数字控制技术水平状况,提出了以dsPIC30F5015芯片为核心的无刷直流电机数字信号控制系统,并介绍了该控制器的系统功能、电机控制PWM模块工作原理、传感器译码、外围电路设计以及驱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开发。实践证明该驱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CDP—1802是一种微功耗,I/O 功能较强的8位 CMOS 微处理器,国外广泛用于各种电子仪表及通信设备中,近年国内也有应用。但其程序分析和修改缺乏相应的开发设备,国外虽有,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很难买到。本文介绍的 CDP—1802微处理器软件开发程序,可完成 CDP—1802指令系统的反汇编,打印汇编程序注释文本,自动完成机器码的打印、搬移、检索、修改等功能,大大方便了程序设计人员的程序分析,设计和调试,可数十倍地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  相似文献   

11.
84A诸元计算器是我军炮兵当前射击作用的重要计算手段,本文提出一种用EPROM固化模块代替CE-161程序模块的实现方法,供使用者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12.
一种用于机器人力反馈依从控制的计算机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人力反馈依从(Compliance)控制的计算机体系结构—MIMD 型的多微机并行处理系统,并从硬件系统结构和系统软件两方面予以了说明。该系统是为完成一项实际科研任务而设计的,它能有效地实现机器人力/位置混合控制中多任务的并行处理,它的实现将使伺服控制周期缩短到5ms 以下,能满足各种机器人控制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AERO公司(法国)已为法国海军(DCN)编写了仿真模型BASALT程序,用以评估水面舰艇反潜战(ASW)系统的效能。BASALT(反潜战中的水面军舰)采用水面军舰和潜艇性能模型,根据与探测、分类、识别和定位处理有关的性能标准产生统计。该模型包括低频被动和主动传感器(最后是多基阵),声传播、数据融合子系统和目标跟踪处理。根据作战范围定义(使命、战术、威胁、环境、传感器),产生以下输出: ——对威胁的探测屏幕完整性,由数据融合得出,——多标准统计(MOnte)—carlo),能对防务系统效能进行分析。该程序非常适合研究护航使命、护航任务(ET)和区域安全任务(AST)。它根据法国软件质量标准(GAM—T17)采用Ada开发。操作系统为带有X—Windows工具的VW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映射是P—(S)_+型的充要条件。继而以中所建立的拓扑度理论为工具获得了一个关于P—(S)_+型映射的满值性定理。  相似文献   

15.
时变结构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复杂系统完成规定任务往往涉及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任务阶段,系统通常由其各级子系统、单元以不同的功能组合形式构成,因而,其可靠性逻辑结构(框图)也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当连续多阶段系统不能分阶段单独处理时,将引出所谓的时段延续相关性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时变结构多阶段任务系统的时段延续相关性问题,对典型时变结构的可靠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某大型测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任务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组建基于CEC的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仿真系统,研究了基于CEC的舰空导弹协同制导仿真的CEC结构、信息流程,分析了CEC协同制导模块的协同管理、协同控制和交接导引功能需求,设计了仿真系统的内部逻辑结构和各构成模块。最后,仿真实现了该系统,对协同制导技术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CEC的协同制导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简要叙述地空导弹群指挥控制系统GAMC2的组成、功能。其作战程序支配着整个地空导弹群指挥控制系统的作战过程。本文着重介绍GAMC2系统作战程序的结构。论述该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决策指挥法则和人机交互控制技术。最后对该地空导弹群指挥控制系统外场试验结果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普通硅酸盐水泥(P·O)、熟石灰(HL)、硅灰(SF)三元混料系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综合极端顶点设计和均匀设计思想建立混料回归模型,得出了响应面图形,确定了三元混料系统的最佳配方。在该配方下,固化土7d实际抗压强度可以达到4.75MPa。通过交互作用分析揭示了混料因子间的作用规律:P·O与HL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极其显著,P·O与SF交互作用对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著。对比试验表明,该混料设计方案对提高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有显著效果,对土壤固化剂配合比优化设计和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C3I系统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信息融合与C3I系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分布式C3I系统的特征,对其信息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与分类,并给出了对应的功能结构模型;根据信息融合的功能层次,结合C3I系统的模块处理单元,提出了信息融合系统的六级处理模型;研究了信息融合的结构层次、理论基础及各部分的实现技术,并介绍了各部分的融合算法,最后探讨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F1是基本FORTRAN的一个简短快速编译程序。设计这个编译程序的目的是为了给像441B—Ⅲ这样一些中小计算机提供一个FORTRAN的‘编译——运行’系统,以作计算机教学的实习工具,以及,对于大型机而言,作为程序的调试设备。考虑到441B—Ⅲ这类机器的内存小,许多具有这种机器的单位又不备足量可行的外存(如磁带、磁盘等)。因此,要求F1首先是结构简短,尽量在32K的内存范围里解决问题。同时,作为一个教具或调试设备而言,F1力求编译快速和语法检查明细,而不求对目标程序优化。 F1采用自左至右单遍扫瞄,边进行语法检查边产生(半)目标程序的顺序处理方法。这方法和中所述的处理ALGOL—60的方法相近似。考虑到编译程序自身的复杂性,为了便于学习和交流,为了便于自身的调试和修改,F1采用了模块式的程序结构,并且尽量使语法分解和语义翻译子程序的穿插明晰易辨。本文只概要地介绍一下F1的基本结构和处理思想,它的详细说明请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