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正>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不仅是军事力量,还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以及整个社会凝聚力量的竞赛。二战以后,信息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极大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经济改革、军事变革此起彼伏。可以说,我们今天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连续性和变革性的混合体,这是混合战争理论发生发展的时代基础。理解和把握混合战争理论的内部机理,有助于解释现代战争的作战机理,前瞻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统计美国既定的战争区域,计算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选择的战争区域和美国经济的关联度,比较分析了美国在冷战时期、冷战结束后规律性取向差异的原因,提炼出了美国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即冷战时期的美国在选择战争区域时,关注战争区域的军事力量甚过于经济力量,而在冷战结束后,关注于经济力量甚过于军事力量,美国和战争对象的经济强相关度是选择战争区域的规律性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战争就是以暴力进行的武装斗争。而“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战争不仅是武装斗争,还是经济力的抗衡,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战争的本源是经济,经济既是战争的根本动因,又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经典作家的上述观点,透彻地阐明了军事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适用于认识古今中外的一切战争。本文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对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的军事经济进行剖析,目的在于分析史实,丰富军事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竞赛的结果,一般来说是强胜而弱败,但以弱胜强的事例在中外战史上也屡见不鲜。这就涉及到一个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问题。正确把握战争力量强弱转化的客观规律,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认为军事运动同其他一切社会运动一样,是物质运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他主张一切军事行动均须“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上面”,“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求战争的胜利”,“战争的胜负主要决定于作战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自然诸条件”,“战争不但是军事的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竞赛”,“如果不进行经济建设,革命战争的物质条件不  相似文献   

6.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武装力量是战争竞赛中的主要工具,因此,如何合理地组织、发展武装力量,是战争指导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民战争学说的基本原理,创造了一套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主力军、地方军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经济力量又是战争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战争不可一刻离开经济力量的支撑。中国古代兵书《孙子兵法》就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的论述。恩格斯也曾指出:“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取决于物质的即经济的条件。”在战争条件下,运用国家的经济力量保障战争顺利进行,是通过国民经济动员实现的。国民经济动员,是指国家将经济部门、经济活动和相应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措施。目的是充分调动国家的经济能力,提高生产水平,扩大军品生产,保障战争的需要。基本措施是:生产要素向军工企业倾斜,实行生活资料配给,调整各种物质生产的比例关系,实行经济保护和争取外援等。 经济动员古已有之,如筹集粮草、征集车马、提高捐税和制造兵器等,就是古代的带有经济动员性质的活动。1793年8月23日,法国国民公会通过的《全国总动员令》中,就规定有武器生产、财政支配等内容。现代意义的经济动员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这场战争规模之大、参战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物资消耗之巨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各主要参战国仅凭战前储备和正常的军  相似文献   

8.
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及其军事战略依赖于经济,经济力量是发展武器装备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军队建设的规模和质量,决定着军队的组织编制和作战方式,是军事发展的内在力量。财务保障又是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财务保障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战争的成败,尤其在未来的核反击作战中,它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研究在未来核反击作战中如何做好财务保障工作,对保证二炮部队完成好反侵略和核反击任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二炮部队的特点及其对战时财务保障的影响研究二炮部队战时财务保障,必须了解  相似文献   

9.
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战争不但以经济力量为基础,而且是对每个民族全部经济力量和组织力量的考验。毛泽东在领导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十分重视研究和解决战争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顺利进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在理论上自成体系,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根本特点,就是充分反映了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国,以及由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革命道路的基本路线。这是产生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战争连绵不断:齐桓称霸、秦并六国、刘邦灭楚、唐破实厥、闯王起兵、清军入关……。从种类上分,有诸侯战争、列国战争、农民战争、民族战争等等;从性质上分,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反侵略战争与侵略战争、政治战争与经济战争等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形式是武装的革命反抗武装的反革命,长期的武装斗争需要有一定的战争经济力量做保证。毛泽东在领导民主革命斗争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了革命战争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经济问题,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军事经济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认真地学习和系统地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的军事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甲午战前中日国家战争系统的力量竞赛中,日本在地理约束力与历史引导、危机应对能力与文化转型效果、政治整合力及军事战略目标以及战争动员力与军队近代化建设水平等方面,积聚了比清王朝更集中、更强大的战争能量,而清王朝只是进行外交、军事与技术的有限近代化努力,缺乏相应的体制与思想变革,没有完成从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的转型。因此,甲午战争的胜负在战前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3.
战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破坏摧毁经济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迟滞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是刺激经济的兴奋剂。美国就是利用战争拉动内需,转嫁经济危机,使其在频繁的对外战争中发达强大起来的。但巨额的战争经费开支对美国的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争所依赖的一切力量.是以社会生产所提供的物质资料为基础的,也就是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战争与经济的关系决定了军事战略与经济的关系。战略是对战争全局筹划与指导的方略。战略不是单纯的谋略对抗,而是通过物质力量的对抗和较量实现一定的战争目的。就物质力量来说,主要取决于当时的经济条件。经济是通过向战略提供物质手段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的。因此,战略依赖于经济,而战略的发展与变革,也是经济进步的结果。探讨封建农业经济与中国古代战略的关系,对于加深对现代军事战略的认识,无疑是有意义的。小农经济与围城战略中国封建农业经济,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形式,它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以手工劳  相似文献   

15.
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作为特殊条件下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行为,对于维持经济运转、支持战争起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多次对外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制定和实施战时经济政策的宝贵经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研究历次战争时期经济政策的规律并预建新时期的战时经济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美日经济发展对比80年代后期是日本民族繁荣昌盛时期,股市高涨,日元坚挺,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大和民族创造的“经济奇迹”引起世界瞩目;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却一片萧条,经济低迷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通货膨胀压力加剧,害得战争英雄乔治·布什不得不走出白宫,彻底放弃8年总统梦,几位好事的日本人还买下美国精神的象征——洛克菲  相似文献   

17.
一、军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军事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研究的出发点是军事消费资料的获取活动,它研究的对象是战争的经济准备和战争的经济保障,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揭示人类各个阶级社会的战争经济准备和战争经济保障的规律性。所以,要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经济学,应先从军事消费资料的获取活动说起。军事消费资料的获取,是军事执行其职能的前提,也是军事发展的基础。由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战记物语是日本古代末期到中世时期(10-16世纪)以战争为题材的叙事体文学作品。它随着贵族政权的渐趋瓦解和武士阶级的逐渐兴起而不断形成和发展,反映了日本古代末期到中世时期的武士道德。将战记物语中的武士道德与近代武士道精神等同起来的观点,既是对战记物语的误读,更是对历史的歪曲。  相似文献   

19.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美国公然对中朝人民发动的侵略战争。其规模之大 ,影响之广 ,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所罕见的。它除开给中朝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之外 ,还使东亚地区的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变化。一个突出的变化是 ,美国为了扭转在朝鲜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急需日本充当战争的后勤基地与自己的战略伙伴 ,于是将日本重新武装起来。战后的日本在民主宪法中明确写入了“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战争力量 ,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① 。对于美国的行为 ,理所当…  相似文献   

20.
国防经济,是推动战争形态演进和作战方式变革的基础力量,也是国家实施战略威慑、保障战争需要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防经济发展经历了初步探索、相对和平时期的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服从服务于国家建设大局、面向战场与市场、科学发展等六个时期。国防经济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国防经济建设必须从国家安全形势出发,为国家安全利益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要以信息化战争需求为牵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实行"融入式"战略,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要切实转变国防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约型、集约型、循环型发展;要以开放促发展,在扩大开放中不断提升国防经济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