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邱启建 《国防》2001,(2):38-38
乡、镇、街道专武干部是国防后备力量的一线指挥员,他们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民兵、预备役建设的质量。因此,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兵、预备役工作,首先必须建设一支有较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 一方面,要把好进口关,切实选拔具有较高素质的人进入专武干部队伍。通常情况下,专武干部出现员额空缺时,应按以下渠道和顺序选补。一是人武学校毕业学员;二是军队转业干部;三是地方大专院校毕业生;四是其他党政干部。此外,要抓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对某省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总的来看,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随着国家人 事制度改革的深入,现行专武干部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 来,其问题集中表现为“进不来、管不住、提不了”。 问题一:人武学员分配难,专武干部来源受阻。一是国家对公 务员的招聘有严格的规定,不仅数量极少,而且考试要求很高,如 果严格地按程序去考,人武学员很难考上。二是现在地方各级党 委、政府和各个单位都在精简人员,这是减轻财政压力和农民负 担,实现国家机构精干、高效的好事,但也给人武学员的毕业分配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阻力。所以有的单位提出缺编的专武干部要从 本单位现有干部中产生,这虽然是解决专武干部暂时缺编的权宜 之计,但如果长此以往,专武干部队伍的军事素质会降低。三是直 接影响了人武学校的招生,使专武干部的第一来源受阻。由于专 业性比较强。人武学员学成毕业一旦不能从事武装工作,打工和 找其他工作很困难。所以,人武学校的招生工作一年比一年难,专 武干部的第一来源将严重受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地方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武干部招考的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与现行的人事制度发生了明显的冲突。作为一名亲历招考工作的专武干部,我就目前这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招考中存在的问题(一)缺乏总体规划。就笔者所在的云南省而言,省人武学院毕业学员自2002年被取消在校参加公务员考试资格以来,至今全省在专武干部招考方面没有总体规划和统一规定,使得各地在招考中无章可循,缺乏操作性。落实“凡进必考”政策后,有的地区目前仍未将专武干部纳入地方公务员的招考范围,造成人武学院毕业学员“过剩”,而专武干部缺编。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该县县委、政府、人武部联合行文规定:一是确保基层武装部的稳定。在行政机构改革中,乡镇保留现有武装部编制,专武干部全部纳入公务员序列,部长为本级党委委员,享受本级副职领导干部的政治、经济及相关福利待遇,干事享受一般干部待遇。专武干部来源主要从省人武干校毕业学员、军队转业干部和新录用公务员中的退伍军人中选配。同时,选择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经一定时间的军政业务训练合格后),补充到专武干部队伍。二是平衡民兵工作经费负担。全县的民兵训练经费每年采取企业以三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陵县对省人武学校毕业生坚持优先安排的原则,5年来,全县16名人武学校毕业生全部及时分配到了基层武装部工作,使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显著加强。 随着党政机关机构精简和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类院校毕业生分配难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安排好人武学校毕业生的分配工作,陵县县委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管理使用的规定》,明确要求专武干部缺编单位对  相似文献   

6.
来电话反映,专武干部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他们可以说是“兵头将尾”(民兵的“头”,人武干部的“尾”),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基层民兵工作的落实质量。目前,专武干部有四盼: 一盼健全培训机制。目前,相当一部分专武干部只具备高中学历,由于参加业务培训的机会少、时间短,难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军政素质比较低。当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相似文献   

7.
日前,我们对基层专武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对161名专武干部的调查,感到当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专武干部的来源越来越少。目前,由于人武学校毕业生数量少,部队转业干部不愿或因年龄偏大而不适合从事基层武装工作,退伍军人不能直接转干,一时又调不进武装部等原因,造成地方干部“外行”干武装工作的越  相似文献   

8.
简讯     
《国防》2006,(5)
大理州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有新举措为进一步规范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云南省大理军分区政治部、大理州组织部和人事局于最近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一是专武干部的录用要坚持“三统一”,即统一选拔标准——政治可靠、身体健康、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热爱党的人民武装事业、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统一纳入招录公务员考试范围——考试与考核由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和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与招录国家公务员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由全州统一核定拟招…  相似文献   

9.
唐文颖  王承 《国防》2002,(10):18-18
为进一步加强人武、专武干部队伍建设,海南省于6~7月份组织了两期人武干部、一期专武干部集训,来自全省所属县(市、区)人武部和部分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武装部共155名人武干部和113名专武干部参加了集训。集训主要安排了征兵工作、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来,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强人武部建设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人武干部有着系统化和条令化,对专武干部有着不同角度的区别。我们认为上级军事部门应对专武干部抓好两项工作与一项关系。一、搞好调整工作。当前部分乡镇专武干部年龄过大,文化偏低,体弱多病,有的不懂行,不懂业务,又无进取精神,甚至有的摆老资格、老牌子,只讲不做等现象。鉴于这些,人武干部收归部队后,对专武干部应作调整,对不能适应武装工作的老干部和体弱多病的应调整改行,  相似文献   

11.
《国防》2006,(5):6-6
为进一步规范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云南省大理军分区政治部、大理州组织部和人事局于最近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要求:一是专武干部的录用要坚持“三统一”,即统一选拔标准——政治可靠、身体健康、年纪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热爱党的人民武装事业、具有一定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统一纳入招录公务员考试范围——考试与考核由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和军事机关共同组织实施;与招录国家公务员统一组织实施——每年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时,由全州统一核定拟招收岗位数,面向社会公开招考。  相似文献   

12.
专武干部是基层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动员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一线指挥员。因此,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是担负培养专武干部为主要任务的人民武装学院肩负的历史使命。人武学校必须根据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需要,努力培养人武学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专武干部是人民武装战线上的一线指挥员、协调员和战斗员,是民兵预备役工作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专武干部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兵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做好"联选"工作,改善专武干部队伍结构。协调地方党委政府参照公、检、法系统选拔公务员的方法程序,出台相应政策规定,明确专武干部的选拔由地方人事部门和军事部门共同实施,优先从人民武装学校毕业学员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配专武干部。做好"联训"工作,提高专武干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蓟县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中办发(1999)24号文件的规定,做到地方机构如何裁减,基层武装部的设置、编配员额一个不减。蓟县从1998年就率先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将全县77名专武干部依法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轨道。为使专武干部能尽快由普通干部向合格  相似文献   

15.
姜东 《国防》1998,(12)
最近,围绕深化民兵工作改革的问题,笔者走访了122名乡镇专武干部,调查了267个基层武装部,感到当前基层专武干部队伍建设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专武干部的来源愈来愈少。目前,由于人武学校毕业生数量少,部队转业干部不愿或因年龄偏大而不适合从事基层武装工作,退伍军人不能直接转干,一时又调不进武装部等原因,造成地方干部“半路出家”干武装的越来越多。这部分同志军事素质偏低,一时很难胜任武  相似文献   

16.
詹道璧 《国防》2010,(12):38-38
专武干部是基层人武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者,他们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人武工作的质量。新形势下,要着眼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专武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支柱和骨干。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存在位置摆不正,本职成兼职;配备不科学,能力素质差;专武不尚武,工作靠应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坚持双重领导,完善任用机制;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坚持奖优罚劣,调动工作热情;落实福利待遇,确保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18.
当前,基层武装部设置和专武干部配备、培训、素质、能力与军事工作要求不够适应,制约着人武工作的末端落实和后备力量履行职责使命。鉴此,要依据《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工作规定》,摸清找准存在问题,按照问题牵引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军地同抓共管的责任意识,合理调整充实专武干部队伍,加大专武干部培训管理力度,激发专武干部“专武”积极性,抓好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为人武工作末端落实提供坚强的一线指挥部和高素质的一线指挥员。  相似文献   

19.
王太平 《国防》2002,(9):35-3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给民兵预备役工作带来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专武干部补充难、民兵编组落实难、退伍军人预备役登记难、民兵科技练兵难和依法办民兵难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第一,理顺专武干部进出渠道。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今后不再招干、转干,致使退伍军人无法进入专武干部选配范围,专武干部补充  相似文献   

20.
中办发[1999]24号文件明确规定:“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选拔、配备和管理,实行上级军事机关和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参照《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务院令[1993]第125号)和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中国共产党机关参照试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实施意见》(中发[1993]8号)规定的精神执行。” (以下简称两个“参照”)。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道出了解决专武干部问题的关键所在,事关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全局。我们在落实基层武装部机构编制的基础上,一定要通过精心协调、周密部署,准确及时地把两个“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