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预编预备役人员(以下简称预编人员),作为战时主要动员补充对象,在未来军事斗争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战时根据需要,现役部队要进行兵员补充,快速动员专业对口的预编人员参战,平时必须坚持以应急动员准备为牵引,扎实开展工作,从储备好、登记好、评估好、训练好、管理好预编预备役人员上下工夫,确保一旦需要,能把这部分人员及时、快速、对口地动员补充到现役部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编入民兵组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储备.国家根据国防动员的需要,建立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国家为预备役人员训练、储备提供条件和保障.预备役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训练."  相似文献   

3.
沈春巍 《国防》2011,(4):41-42
《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编入民兵组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储备。"其中第一种形式: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是专门编配在现役部队重要专业技术岗位上,为战时出现伤亡时提供的对口补充兵员。建设好这支力量,对于提高现役部队精确动员能力,做好大规模作战准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军事斗争准备任务的有力牵引下,现役部队预编工作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改革,扩大了预编范围,调整了预编对象,优化了编组方法,改进了训练方式,建立了信息化管理系统,预编工作质量明显提高。但是,从宏观上看,这项工作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的工作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李振民 《国防》2004,(12):43-44
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以预任预编人员为基础组建的,专业分类多、官兵素质参差不齐。要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遂行作战任务能力,必须着眼预备役部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抓好训练落实。具体说,应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在训练对象上,要由偏重于现役人员向注重预任预编人员转变。目前,预备役部队的主体是预任预编人员,现役人员所占的比例仅为百分之几,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预任预编人员的素质如何,决定着预备役部队整体战斗力水平的高低。以往由于受人员难集中、经费难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出现抓现役人员训练较多的“…  相似文献   

5.
陈伟  左毅 《国防》2007,(12):50-51
现役部队岗位预编预备役人员(以下简称预编人员)是战时直接对口补充到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兵员动员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李厚柏 《国防》2010,(2):66-67
现役部队岗位预编预备役人员是战时直接对口补充到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兵员动员的首批重点对象。前不久,广西军区结合完成总部赋予的组织空军预编兵员参加空军部队“回营日”返岗复训的试点任务,深入研究摸索了省军区系统配合现役部队组织预编预备役人员返岗复训的方法路子,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预备役人员的日常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九条规定:"预编到现役部队和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预定征召的其他预备役人员,离开预备役登记地一个月以上的,应当向其预备役登记的兵役机关报告."  相似文献   

8.
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组织的应急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实施战时动员后,对快速集结起来的预任军官和预编士兵所进行的成建制军事训练,是民兵、预备役部队向现役部队过渡,尽快形成战斗力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阶段。应急训练有利于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动员中和动员后的部队管理,有利于遂行作战任务。民兵、预备役部队战时动员后应急训练应确立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总参谋部最近发出通知,决定从今年10月1日起,全军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入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在参加军事训练和集中活动期间,统一佩戴我军现行的帽徽、军种符号和预编预备役人员专用臂章。通知中还规定,预编预备役人员的服装将改为37式作训服,换发时间与现役部队相同,在没有换装前,仍着原式服装。图为预编预备役人员专用  相似文献   

10.
葛永宏  周晓东 《国防》2002,(12):37-38
军兵种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预备役人员预编工作(以下简称‘军兵种部队动员预编工作”),是战时实施兵员快速动员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当前,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的客观要求,加大军兵种部队专业技术岗位预备役人员预编工作的力度,认真抓好落实,以确保战时兵员动员的需要。 一、扎实打牢预编预备役人员的质且基础 动员预编工作质量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1.
日前,总参军务部和动员部联合发出通知,确定从今年开始,用三年的时间为全军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人员更换作训服和专用臂章。为此,总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换装工作的一些问题回答了本  相似文献   

12.
邱启建 《国防》2008,(7):72-74
近年来,我们根据国家、战区、省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十一五"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总部、军区关于军兵种现役部队预编满员工作的指示,紧紧围绕精确快速动员,周密部署,严密组织,狠抓落实,多次配合海军、空军、二炮现役部队组织预编兵员动员点验、扩编演练和军事训练,独立组织军兵种现役部队预编兵员参加省、市(州)的动员点验和演练训练.通过演练训练,检验了军兵种预编兵员动员准备工作.我们体会到,抓好军兵种预编兵员动员准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张金刚  刘学伟 《国防》2006,(9):51-51
预备役部队是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的重点动员对象。军事训练是军队建设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从应战应急的双重要求出发,全面加强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不断提高战斗力水平。一是要突出专业训练。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军事斗争准备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专业制订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采取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基地训练与多点训练等多种方式,按照人员齐、内容全、时间足、专业精的标准,抓好预编专业训练。要尽快走开与现役部队对口挂钩训练的路子,区分不同专业分期分批组织各种专业分队到现役部队实施专业…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军委近日发出《关于评定授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的指示》,决定今年为全国预备役军官评授军衔。 中央军委的《指示》规定,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的范围限定在: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担任预备役军官职务的人员,以及经兵役机关登记。未编入预备役部队和未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退出现役转服军官预备役的人员。 《指示》确定,评授预备役军官军衔工作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编入预备役部队和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评授军衔,今年7月底以前完成军衔的授予工作。8月1日起,佩带军衔肩章、符号。第二批为其他预备役军官评授军衔,年底前完成军衔的授予工作,1997年1月1日起佩带军衔肩章、符号。其中,今年1月1日以后批准退出现役转服军官预备役人员,在公布其退出现役转服军官预备役的同时,改授预备役军官军衔,待预备役登记  相似文献   

15.
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人员作为战时首批动员对象,是影响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其召之即来能用.要着眼供需对接这个目标,强化顶层设计科学统筹;夯实教育管理这个基础,确保抓在手上召之即来;扭住训练演练这个抓手,实现快速反应来之能战;完善制度机制这个保证,做到齐抓共管高效动员.  相似文献   

16.
朱斯炜 《国防》2013,(3):45-46
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军官(下称预编军官)工作是现役部队建设依托和利用地方人才资源的重要形式,对促进军民融合具有重要意义。组织预编军官到岗训练是决定预编军官作用发挥和预编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必须科学设计、严密组织、切实抓好。坚持多法综合施策,着力提高预编军官到岗训练率。提高参训率是抓好预编军官到岗训练的基础工程。当前,由于科研生产任务重等原因,一些预编单位落实预编计划、配合到岗训练不够积极主动。部分预编军  相似文献   

17.
孟凡平 《国防》2002,(10):8-8
预备役坦克分队与现役装甲兵部队的挂钩训练,保障工作复杂,涉及面广,必须进一步区分任务、明确责任,确保各项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1.理论教学的组织和保障以预备役部队为主,现役部队为辅。预备役部队体制编制调整以后,预备役坦克部队编有相当数量的现役坦克营长、连长和坦克专业出身的干部,再加上预编的坦克专业技术骨干,已经具备了坦克分队训练的组织和教学能力。因此,预备役坦克分队训  相似文献   

18.
金华 《国防》2012,(2):57-58
现役部队预编工作是战时兵员动员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部队战时对口补充专业技术兵员、实施快速动员扩编和伤亡补充的重要举措。新形势下做好现役部队预编工作,必须在需求、管理、训练、保障四个环节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国防》2011,(7):2-5
海军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工作,是指平时有计划地将符合条件的预备役士兵,预先编配在海军现役部队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定期组织整组、点验和训练,战时征召其转服现役,补充到部队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国防》2011,(9):2-5
现役部队预编预备役兵员复训是部队动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中,广州军区空军某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市场经济环境,着眼提高整体战斗力,针对预编士兵都是原单位、原岗位的转业退伍军人的特点,成功探索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