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曲吉 《中国军转民》2023,(22):108-110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在这个路线上,需要保证在价值观上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将其作为行动之本从而落实到文化建设工作中去。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进一步加大西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西藏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西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必要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也是反分裂斗争的武器,更是建设西藏文化发展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在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首先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要反映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也要表现学校自身的精神追求,还要呈现学校自身的文化特点。华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构思,提出了"胡杨文化"和"胡杨精神"的概念,将其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目标,据此展开了一系列的文化设计和表达,并对"兵团精神"做出了独特诠释,使校园文化建设落到了实处,特色鲜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屡次提到廉洁文化相关论述,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廉洁文化建设”,这既是一种文化传承,又是筑牢思想防线的又一重要举措。习近平关于廉洁文化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廉洁思想、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廉洁文化观的传承,并结合时代特征融入了新的要求,对于净化党内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洪菲 《中国军转民》2023,(22):134-135
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践发展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现状,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深化了对两者结合的认识,传统文化在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传承,还得到了发展和创新。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活力,更能与现代社会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苏可 《中国军转民》2023,(16):55-56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该理论以其科学性和先进性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并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儒家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将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更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有效途径。文章将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儒家思想的会通之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角度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之处,从中获得启迪,并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理论构成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与人民属性以及其不断发展开放的品质。从实践路径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凝结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并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指导党和人民创造伟大成就,呈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需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文化概念的源起和基本内涵,提出校园文化是校园环境中所产生的特定文化,通过将华山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经验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内容相结合,论述了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作为思想基础,在"兵团精神"的统领下,站在"教育兴则兵团兴,教育强则兵团强"的战略高度,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兵团基础教育的突破口,亮出品牌、凝聚人心、稳定队伍,才能更好地完成从"屯垦戍边"向"教育戍边"的转变,实现兵团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有机融合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四新”感言●程国栋“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科学论断,进一步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指导我党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过程中的伟大历史地位。那么,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到新阶段的邓小...  相似文献   

10.
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不断赋予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性特色,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的时代性,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问题,形成新时期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并逐步实现本土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念,推行了新的教育政策。根据地的干部教育就是中国共产党教育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丰富的学习内容、多样的教育形式、完善的教育制度和鲜明的教育特色,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理念,展现了与革命年代的价值观、文化观紧密相连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两个结合”强调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前提下,亟需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以凸显民族特色。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导致融合程度低,需要高校协同教师、学生持续改革完善,将中华文化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成为培育文化自信的有力方式。  相似文献   

13.
面对当前的时代背景和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的迫切需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表明了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道路上既要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二者有机联系起来。二者的结合不仅有现实基础作前提,也有理论渊源作依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要之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来源。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其现实性和价值性需要用实践来证明,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进导向,以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主要依托,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建立在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等问题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5.
任何道德建设的发展,都是以其相适应的文化底蕴来铺垫和维系的;任何文化心态的变化,都会对道德建设产生推动力或阻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冲破了传统封建道德意识和带有“左”字印记道德意识的束缚,提高了道德认知视野和反省鉴别能力,道德文化心态发生了历史性裂变,形成和正在形成着以变革意识、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我价值实现等意识的强化为主要标志的崭新的道德文化观,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整体进步,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但是,勿庸讳言,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其自身的消极诱因,也使一些人滋生了这样那样的非理性文化心态.研究和矫正非理性的文化心态,是新时期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现代军事技术既深刻影响传统军事伦理,又受制于一般军事伦理原则,这隐含有伦理外在于军事技术的意味。毛泽东军事技术思想的独到特色,在于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汲取了中国优秀的伦理文化传统,紧密结合中国国防建设和军事技术发展的具体实践,内在地形成了丰富的伦理思想与内容。  相似文献   

17.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践行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新理念的实践主题,二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辟新空间。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表明了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激活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活力、阐释了社会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位置、以唯物史观视角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何以可能,是新时代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18.
哲学思想沉淀外化为文化,影响大众审美观念,并由此形成一种创作观.传统文化是传统哲学观的具体体现,而传统建筑文化是建筑哲学与建筑创作之间的桥梁,研究传统建筑文化哲学可更好地将全球化与地域性结合起来,用现代进步的技术再现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场所人文精神,丰富建筑创作和建筑艺术世界.基于传统文化思想的区域创作前景是美好而值得期待的,也是确立合理建筑创作走向的永恒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德文化起源于部落战争,成熟奠基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推进了武德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秦汉三国时期兵儒合一为主流的武德文化体系初步确立;由唐至明,中华武德文化经历了由衰微———复兴———衰微———复兴的曲折发展道路,民族魂在国危之秋崛起;从后金到满清,从清政府统一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武德文化实现空前统一,革命性转型在反帝斗争中雏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军事工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历经国内政策的不断变迁和国际环境的风云变幻,被历史发展的洪流推到了企业文化制胜时代的今天。70余年军工发展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伦理在军工企业的具体实践,是中西企业文化交流互融的过程,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军工文化发展史,结合中国一航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形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军工文化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基底的奠定:艰苦奋斗、创业奉献这一时间段为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在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后,我国的军事工业雏形渐显。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