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教育思想,是一个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可统称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第一个理论形态。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又一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政局风云变幻.为指导中国的革命,帮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十多位来自苏联和其他国家的共产国际代表,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先后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为中国革命提供帮助和支持.对于这些与中国革命密切相关的人,人们只从历史书中知道他们在中国的点点滴滴,很少人注意到他们离开中国后的前途命运和人生结局.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理论体系,即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体系.但二者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相联系,在军事领域中获得的理论成果.毛泽东军事思想主要是同战争和革命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则主要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代表了党和军队在军事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70年代末开始,世界大势趋向缓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军和平时期建设、军事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侧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理论,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一是明确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对战争与和平问题提出了新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再强调要学习中国革命的历史,“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相似文献   

5.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两次会议,即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具有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两次会议召开的动因都是为了结束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危机、挫折;两次会议的灵魂都是纠正“左”倾错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两次会议的历史贡献都是初步形成了党中央领导集体。两次会议比较研究昭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实事求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情相结合,才能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脉络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始终的动态历史过程,这一过程给我们诸多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解决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时代课题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吸收融合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坚持弘扬科学真理与修正错误、破除谬误相结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与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相结合;坚持领袖主体、知识分子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主体的理论和实践创造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接触军事工作,最早主管军事工作的中共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曾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有革命军队、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必须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并阐明红军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问题等,对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革命史上,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很早就认识到军队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大革命时期就重视革命军队的创建工作,后来对红军的建设和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确保国防安全,是党执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我们应当从更深刻的意义上理解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把握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方针的时代内涵;努力形成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观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从五四运动前后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旋即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从1927年起,他便成为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参与过党中央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重大决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周恩来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之一。他不但最早认识到军队对于革命的重要性,而且长期领导军事工作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工作。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戎马倥偬,东征西战,运筹帷幄,驰骋沙场,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建立…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及军队建设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历史方位,要求我军肩负起实现强军目标的时代重任.必须在把握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条件中增强担当时代重任的使命感;在把握军队建设历史方位中增强肩负时代重任的责任感;在把握实现强军目标的实践要求中增强担当时代重任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2.
胡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这一重要指示,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我军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有机统一上,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鲜明提出了军队服务人民的政治要求。在新世纪新阶段,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必须牢固确立群众观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伟大实践中,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强调:"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时代高度,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深入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加快我国军事力量建设,确保国家安全与发展,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川 《军事史林》2006,(1):8-18
在1955年新中国授予的十大元帅中,除林彪不保晚节成为历史罪人外,其余九位均是民族精英、一代伟人.叶剑英与刘伯承两位元帅,则均以军事理论家与军事教育家而著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他俩既是闻名国内外的学者、"儒将",又是驰骋疆场的名将、运筹帷幄的"参座".在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与革命交往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其传奇色彩与真挚友谊,令人敬佩和神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对无产阶级军事科学所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都是生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其军事理论必然是那个时代社会革命和战争实践的反映。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随着中国伟大的历史社会变革而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毛泽东本人杰出的理论创造外,中国特殊的社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威武雄壮的历史事件.这场波澜壮阔的农民大革命,其主角是洪秀全和杨秀清.洪秀全一手点燃了革命之火,而使这场烈火成燎原之势的是杨秀清.他统率太平军旌旗北指,势如破竹,将革命推向全国,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被称为洪杨革命,其影响一直波及百年之后.孙中山就曾以洪杨的继承者自励.毛泽东晚年曾将陈胜、吴广、洪秀全和杨秀清这4人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革命的代表人物.由于洪秀全是太平天国革命的始倡者和当然领袖,并与这场运动相始终,因此人们对洪秀全的重视超过对杨秀清.事实上,杨秀清对这场革命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不逊于洪秀全,如果没有他的雄才大略,太平军很可能与清代发生过的许多其他农民起义一样,寿命只有短短几年,影响只及一省或数省,而不是人们所知道的那样历时二十年,席卷十八省,震撼了全中国.杨秀清是中华民族产生的一位伟大军事家,他铸造了中国历史上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太平军.当他在世的时候,这支军队所向披靡,横扫了大半个中国,甚至在他去世之后仍能长期保持强悍的战斗力,令中外敌人胆战心惊、谈虎色变.威武一世的杨秀清可称是太平军之魂,是太平天国的战神.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四十年代英国革命的阵阵雷鸣,宣告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纪元。在这场推翻封建统治的剑与火的博斗中,奥列弗·克伦威尔集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主角与军事统帅于一身,同时又是一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军事改革家。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  相似文献   

18.
处于世纪之交、千年更替的关节点上的进步人类难免回眸过去100年的历史。即将过去的20世纪可谓是风雷激荡、群星灿烂、人才辈出。人们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留给新世纪的历史遗产中,20世纪著名军事家的兵法思想极为丰富,堪称一绝。本世纪上半叶是以革命和战争作为时代主题的,两次世界大战作为“全面战争”和“绝对战争”的典型,旷古未有。随着和平与发展取代革命和战争成为时代的主题,这样数亿人参与角斗,并以数千万人死亡为代价的历史“大戏”,今后很难再重演了。但是,社会和人性结构中许多最隐秘…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火炬,是穿越了两个时代的圣火。巍巍井冈山五指峰,刻在人民币100元面值的背面,它仿佛在提醒人们:没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作为中国革命发祥地的井冈山,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山势雄  相似文献   

20.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能不十分关注的问题。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全面而深刻地分析了而今的世界大势,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本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一、在时代主题问题的认识上,实现了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转变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主题,是认识和处理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国际问题的关键.所谓主题,也就是基本问题,它是由时代的基本矛盾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