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勤保障力是由后勤人员、经费、物资、设施、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各种要素有机联系形成整体,才能成为现实的保障力系统。管理作为构成保障力的运筹性要素,存在于其它各要素中,成为保障力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组合的中介,管理的协调放大作用是形成后勤保障力的基本机制。科学的管理能够合理配置各种要素,优化保障力要素的组合,协调后勤保障力系统的运行,放大保障力系统的功效,从而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现“保障有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解析新形势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澄清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本质、动力、机理等问题,是对战斗力生成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示了"信息主导"这一新形势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本质;从生成要素的角度解析了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动力机制,即信息是立足之本,高新技术是关键,人才是支撑,联合装备保障是核心;从生成要素、生成过程和发挥方式信息化3个维度,阐述了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作用机理。最后,分析了军民融合、创新驱动、结构优化和集成训练等装备保障能力生成模式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提升现代后勤建设质量效能的根本途径,而财力保障是其基本前提。提升现代后勘建设质量效能,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现代后勤建设的技术原动力;加大综合集成投入,提高现代后勘高技术要素融合度;加大技术转化投入,加快转变新质保障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4.
加快转变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应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军需专业发展目标和充分利用信息系统这个核心,通过加大军需科技含量、改革军需保障体制机制、加强军需训练和保障基地建设等措施,将军需保障指挥、保障力量、保障资源、保障对象等要素融合成有机整体,构建与军事任务相适应、与后勤保障体制相配套、与地方军供部门相衔接的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  相似文献   

5.
管黎峰 《国防》2011,(8):45-47
战斗力生成模式是作战能力要素结构与生成机理的基本表现形态。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就是积极适应战争形态演变和国家武装力量职能任务拓展,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为战斗力充实新内涵、创造新结构、谋求新增长。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军的得力助手,必须紧跟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常态化军事斗争准备形势,发挥寓军于民优势加快推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努力提高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后勤核心保障能力就是军队遂行作战任务应具备的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加强后勤核心保障能力建设,要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对后勤保障能力的客观要求,主动适应后勤核心保障能力的生成规律,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对保障力提升的推动作用,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强化关键要素功能,在事关未来战争胜负的关键领域和影响后勤保障任务完成的重要环节上,寻求建设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后勤管理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有意识、有组织、有目的实践活动和动态的协调过程,贯穿、渗透于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必须注意对管理作用目的认识的进一步升华。要认识到科学管理是构成后勤保障力的远筹性要素、是聚合保障力的动力性要素、是优化保障力要素的中介桥梁;要认识到科学的管理出保障力和效益;要认识到后勤管理在协调、监督职能上的特殊性和强化各级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加快转变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军需保障力量、保障单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保障能力;关键是在“变”上辟蹊径、在“快”上下功夫;重点是信息系统建设、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实战化训练和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9.
军事经济保障力诸要素的组合形态有四种,即结构、规模、时序和布局。科学合理的军事经济保障力结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备四个特征要求,即:目标高效化,功能系统化,过程协调化和终点均衡化。军事经济保障力规模也是一个动态发展概念,它受制于自然、经济、科技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条件,在进行选择和优化时应遵循四个基本原则:投入产出率最大化原则,产出能力均衡配置原则,搞好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有利于军事科学技术进步的原则。军事经济保障力时序是指保障力诸要素在组合成一个系统时,各自进入和退出结合过程在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它对军事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军事经济保障力布局按照考察分析空间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宏观布局,即保障力的全国总体布局;二是中观布局,即军事经济产业部门和战区保障力布局;三是微观布局,即军事经济微观实体的区位、座落及其内部配置,实体组织建设条件、发展预期等。  相似文献   

10.
财力结构科学与否影响后勤保障力的形成与提高。着眼加快转变空军保障力生成模式,应以加强财力资源规划计划、完善预算制度为重点,以优化生活费结构、压缩行政消耗性经费、加大后勤装备经费投入和后勤资产管理为核心,以加强科研经费和科技革新经费投入和管理为动力,以保障力生成模式军民融合为依托,规划、细化、引导、拓展财力结构。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力在信息化战争中的生成,是一个以己方在信息化战争中运用目的的实现为目标要件,由法律文化力各生成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序而连续的过程.法律文化力在信息化战争中有四个生成要素:控制要素、资源要素、传导要素和承载要素,三种生成模式:传统法律文化力、国内现代军事法律文化力和国际战争法律文化力,还有三个生成环节:选择和应用法律文化环节、传播应用后的法律文化环节、对传播法律文化的接纳和反应环节.  相似文献   

12.
军事后勤是一个非线性动态复杂系统,文章构建了三级保障体制保障效能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后勤保障能力增长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了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和模型流图,通过仿真分析了后勤保障层次对后勤保障能力生成的影响,指出了后勤建设与后勤组织体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解释了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必须以作战需求为牵引的本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应当从树立新的后勤保障理念、构建一体化后勤保障体系、发展信息化后勤装备、加强后勤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汶川抗震救灾行动所投入兵力规模之大、兵力结构之复杂、机动范围之广、后勤财务保障单位之多,是空前的。通观此次抗震救灾保障行动,军队财务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了我们诸多启示:一方面,应继续深化联勤体制改革,加快财务保障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应加快财务保障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保障效能。  相似文献   

15.
一体化联合作战中信息流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从动力学角度出发,阐述了如何以信息流变化为依据、以相空间重构为手段,对作战系统状态转移轨迹进行反演计算,进而预测态势发展趋势的构想。同时针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联合增效”作用,讨论信息流协调作用对一体化联合作战组织结构有序度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信息流协调度评价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要素优化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16.
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环境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问题,采用黏性思想,分析了新军事变革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需求,从要素维、结构维和运行维3方面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系统黏性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哲学的角度对黏性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黏性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为系统认识和指导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实践提供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黄保民  吕宏  任丰乐 《国防》2012,(5):43-44
以优化调整体制编制促进转变.科学合理的体制编制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基础.加快转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必须坚持结构功能统一定律,调整预备役部队组织结构.要遵循“精干、合成、高效”的原则,采取“按信息能力编组、按信息需求联合”的方式,以现行体制编制为基础对预备役部队进行多能化编组,谋求人与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战斗力资源的最佳配置.要按照面向任务、模块编组、按需组合和职能集中、业务合并、高效集成的原则,压缩单业务单系统单要素保障力量,增编电磁频谱管理、信息网络攻防等特种专业等新要素力量,使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组织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影响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及组织学习对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创新的推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认为,组织学习对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提供了创新动力、智力支持、实现途径和可靠保障,转变后勤保障力生成模式应处理好创新与转化、局部与全局、平时建设和战时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未来的单兵战场将是以单兵班组为中心,无人武器平台、信息化轻武器平台、智能弹药等多平台协同作战的战场,多元化的作战要素势必带来作战体系的复杂化,因此,对各作战要素合理协调的应用将是提高整体作战效能的关键。从协同作战对象以及作战需求出发,对传统的作战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未来协同作战模式的构想,并分别从侦察、指挥、打击3个环节研究了侦指打一体化的协同作战应用,也为未来单兵信息化装备、无人作战系统等轻武器装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航天装备发展各历史阶段不同军民交互模式的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看,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最大优势在于实施军民两用技术战略,建立军民一体化的航天工业体系。着眼国际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我国国情特点的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模式,需要从环境要素和资源要素两个方面着手,加强组织体系、法规政策和信息保障建设,协调需求和应用,完善航天科技工业基础,注重能力要素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