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来,一个人站中间,其他人每人一只脚踩在报纸上,拉着中间的人,踩不到报纸的人趴在边上战友的身上……"号称"小诸葛"的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聂拉木边检站勤务中队战士曹林在团体心理解压游戏"同舟共济"中正为战友们支招。这是这个站组织心理咨询师深入各基层单位开展"开启心理解压阀,快乐你我他"心理解压活动的一个掠影。他们组织全站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坐诊"把脉"。  相似文献   

2.
翁静 《政工学刊》2014,(1):88-88
“别人怎样想”的奴隶 这种“心理奴隶”是最普通的,对创造力和人格最具有破坏性,多见于心理不成熟的人。大部分的“心理奴隶”不仅被“别人怎样想”所奴役,还会去倾听不够资格的人的忠告,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3.
王冰 《政工学刊》2009,(2):29-29
“女人也是人”、“名人也是人”、“医生也是人”、“老师也是人”、“教授也是人”、“科学家也是人”、“领导也是人”……而今,“XX也是人”的表白、呼喊、辩解不绝于耳。古希腊,有个敢向亚历山大大帝叫板“不要挡住我的阳光”的犬儒派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常常大白天点着灯笼满大街吆喝着“我在找人”。不知这位自诩为“宇宙公民”的犬儒,若知今人争着抢着往“人”堆里扎会作何感想。但把种种“也是人”拿出来在阳光底下晒一晒,确能看出层次和境界的高低不同来。  相似文献   

4.
实现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的适度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的《政工条例》总结吸收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工作的新经验新成果 ,增加了“搞好心理疏导”的内容 ,使心理疏导得到了法规上的确认。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推行 ,使得一批军队政工干部获此资格 ,进入了心理咨询领域。新的形势赋予了新的内容要求 ,新的职业提出了新的角色转换。为此 ,有必要对思想工作与心理咨询中的多种内容、角色的冲突开展前瞻性研究 ,以期在调适冲突中不断确定自我 ,寻求动力 ,从而实现两者的最优组合。一、在“社会”与“个人”的本位冲突中探求适度融合无论何种心理咨询 ,都是建立在西方人性观基础上的 ,强调的…  相似文献   

5.
赵湘 《政工学刊》2011,(2):75-75
人行走在路上,进取,努力,这期间一定遭遇挫折、失落甚至是痛苦,所以人需要抚慰。当下心理咨询师充当了安慰和劝解人心的角色。除此之外,我们周遭的自然大风景也是化解负面情绪的心理师。对此,我有很深的体会。23岁,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一天,带着莫名的失落和忧愁,我走在杨柳依依的小径,  相似文献   

6.
“一天没怎么训练就感觉好累”“我动不动就会走神发呆”“我不想动只想睡觉”“我感觉一天几乎没怎么做事”,这些都是军人心理疲劳的外在表现,看似习以为常,但不加以重视则会导致焦虑、无助情绪以及自卑、抑郁等心理的产生。一、军人心理疲劳产生过程不论是日常训练。  相似文献   

7.
知心大姐     
青年官兵处在成人成才成长的重要时期 ,也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刻。这一“定型时期”更易产生心理不适 ,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 ,甚至会引发种种心理问题。“心理家园”不晴朗 ,无疑会影响身心健康成长 ,给部队战斗力生成 ,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加强心理教育疏导 ,已迫切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如何使青年官兵更好地认识自我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济南军区某师医院心理医生李萍对此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近三年来 ,她常年与 5 0多名有心理障碍的战士保持通信联系 ;先后为 10 0多名有过心理障碍问题的官兵成功进行了心理康复治…  相似文献   

8.
从我到我们的跨越指导员刘兆和当指导员六年,前前后与四位连长搭档,从教训到经验,从“拆台”到“搭台”,我走过了从“我”到“我们”的心理跨越。我在人生日记里铭记这句话:“不要把彼此看成山峰,那样山峰之间就会出现一条鸿沟;要把俩人看做是一整块钢铁,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野外驻训训练任务紧、强度大等特点,野外驻训工作展开以来,65579部队将全部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5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7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集中起来,组成"心理服务辅导组"为800余名驻训官兵排解训练压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官兵们还特意给咨询师们送了一个外号"催眠大师"。"心中遇到苦闷事,通过咨询师的疏导,感觉顿时豁然开朗了许多"下士陈明扬体会很深。"能  相似文献   

10.
刘凌 《云南国防》2000,(2):20-20
“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了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帮助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这个恐怕是我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这是杨振宁教授于1995年1月28日接受香港电台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相似文献   

11.
“人格”最早起源于拉丁语中的“面具”一词,如果将社会比做是一个舞台,那么面具恰恰是代表了人所扮演的角色,表现为个体的特征和社会地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的含义几经扩充和引伸,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和伦理学等不同的领域。心理学主要是从人的心理结构及其外在的行为方式去定义人格,一般认为,是指一个人在一生发展的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表现为稳定的和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体,它体现了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色的内在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其…  相似文献   

12.
你也许曾发现许多人在下棋前,总爱来上那么一句:“我好几年没摸过棋了。”其实呢,就在此前不久,你还见过他在别的地方与人“过招”。说这种话实际上反映了人们一种惧怕失败、自我保护的心理。因为惧怕失败,怕丢面子,人们爱在做事前或做事后为失败找好理由,这些理由多为:时间仓促、环境限制、身体不适等等,而不会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因为,他们觉得说自己能力不足将会使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为保护自己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朱伟生  高晖 《政工学刊》2004,(11):45-45
巧用“首因效应”、“近因效应”认识下级。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某人在初次会面时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人们对他以后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特征的解释。由于“首因效  相似文献   

14.
人生的第一看当“看得远”。一位学者说:“要想使人生过得有意义,惟一的办法是高瞻远瞩放眼量。”人的目光因人而异,有的人如鹫鹰,有的人如鼹鼠。看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远见难有作为甚至必犯错误。有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话又可这样来理解:有了深谋远虑就能消除和克服“近忧”缠身,使人变得豁达、乐观。看远,既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目标牵引成长,过程充盈人生,境界提升形象。一个被眼前美景所吸引的人难见山外之山;一个被蝇头小利所诱惑的人,难睹天外之天。这种人,往往在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自我放纵中自毁前程。人生的第…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有些日本人为了能够把握自我,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不惜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调查自己,告诉他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看了这篇报道,我真为这些日本人的明智作法叫好。尽管这些花钱请人调查自己的人,因为种种原因而迷失了自我,而后又拿钱去寻找自我,这或许是他们的一种无奈。但至少反映他们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我”,以使他们在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中,找准位置,把握自我,取得成功。然而,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领导干部迷失了自我,却又不愿意找回自我。他们始终生活在一个虚假的…  相似文献   

16.
凤凰,是传说中的吉祥神鸟、不死鸟,它每五百年集香木自焚,以烈火毁灭“旧我”而获新生。纵观中国20年来改革发展史,就会看到成千上万个国有企事业单位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凤凰涅磐”,自我否定,自我重塑,犹如一只只火浴后的凤凰,飞向社会转型后的市场经济。这里,写意出725所科技体制改革20年艰辛备至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据报载:目前,日本的一些年轻人为了能够把握自我,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他们不惜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告诉他自己是怎样的人。看了这篇报道,我为这些年轻日本人的明智做法叫好。尽管这些花钱请人调查自己的人,因为拼命挣钱而迷失了自我,而后又拿钱去寻找自我,这或许是他们的一种无奈。但至少反映他们渴望了解一个真实的“我”,以便使他们在弱肉强食的激烈竞争中,找准位置,把握自我,抓住先机,取得成功。然而,我们的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迷失了自我,却又不愿意找…  相似文献   

18.
我是谁?     
最近看了一部外国的片子,片名叫《我是谁》.片中的主角在战争中受到创伤失去了记忆,常常大声发问:“我是谁?”这使我想起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头脑很正常的人,也常常会被“我是谁”或者“谁的人”这样一些问题弄得五荤六素.  相似文献   

19.
晒客,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词汇之一。2007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里,就包括了晒客。现在,这个群体正活跃于晒客专业网站和各种各样的BBS之中。从“晒”工资到“晒”心情,从“晒”自己到“晒”别人,众多网民乐此不疲地加入到“晒客”一族。  相似文献   

20.
习主席在加强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时强调,“加强作风风气建设切忌自话自谈,自弹自唱,不能以自我感觉良好代替群众满意。”现实工作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人常常“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什么都好,自己什么都行,听不进大家的意见,盲目陶醉自我满足。由此可见,“自我感觉良好”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注意克服,这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