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工学刊》2005,(8):64-64
“父母官”是旧时中国老百姓对州官、县官的尊称。这一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时隔不足百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七年(公元31年),南阳郡百姓又幸运得遇新任太守杜诗。《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  相似文献   

2.
下文是 SDIO 局长詹姆斯 A·亚伯拉罕森中将2月9日给国防部副部长威廉姆H.塔夫脱Ⅳ有关 SDI一封信的一部分。该信是亚伯拉罕森的“巡视结果”报告。他强调天基“明智卵石”(Brillant Pebbles)方案的“新机遇”,但是,应当指出,一种使用它的地基系统将提供“均衡”。  相似文献   

3.
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是我国古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在著名的楚汉战争中,他“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用兵艺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所创造的 些战法,如暗度陈仓、背水阵、木罂缶渡军,等等,千百年来在我国人民中广为流传。而后世之言兵者,也往往将他与孙子、吴起、曹操等优秀军事家并提。清代方苞说:司马迁所以于汉兴诸将中独详述韩信之用兵,是因为“信之战”,不仅  相似文献   

4.
<正>《红楼梦》第二回中,冷子兴对贾雨村叙述宝玉周岁“抓周”情景时说:“谁知他一慨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才一岁的宝玉注目“脂粉钗环”的现象,正如美学家们指出的,儿童有一种爱美的天然倾向,这种天然倾向是婴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高尔基说:“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随时随地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但是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局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的李文胜,是一位从村支书位置上提拔起来的武装部长,自1993年二度从“军”以来,凭着他那“兴一方武装,壮一方山乡”的火热激情,咬定“荒山”不放松,狠抓以劳养武,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群众亲切地称他为  相似文献   

6.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是为世人广为传颂的民族英雄人物之一。岳飞不仅熟谙兵法,英勇善战,而且治军有方,清正廉明。他亲自培育出了一支军纪严明、战功卓著、深受百姓爱戴的“岳家军”,在抗击金兵入侵、保卫宋朝江山的斗争中,发挥了中坚作用。岳飞认为,用兵之术,“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意思是说,打仗带兵的方法,是要爱护士卒,智谋高超,赏罚有信,勇敢坚毅,军纪严明,五个方面一项也不可缺少。这一思想贯穿于他的整个戎马生涯之中。岳飞治军的主要方法是: 第一,坚持以严格无私为本。岳飞治军强调“三严”:一是严明号令。无论是行军还是作战,他都要明令三军,严格遵行号令,不准  相似文献   

7.
<正>兴,本来很简单,研究的人多了,就变得复杂起来,朱自清先生叹之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越说越糊涂.”(《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有的学者以“比”而别“兴”,认为兴的实质是比,其区别在于兴多在诗的开头,重在取义,而比多在诗中,重在取类.郑玄《周礼·太师注》云:“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  相似文献   

8.
前年初秋的一天,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河南省长垣县凡相村收到一封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南分会寄给本村青年民兵杨敬忠的信,许多人感到惊奇,几个小青年抓起信,一溜烟儿地跑到杨敬忠家里,当着他的面把信撕开了,见信里“跳”出来一个兰  相似文献   

9.
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灿烂“丁书记,您的信。”办公室文书小李推门进来,把一封信放在他的办公桌上。他的眼睛从书本上移过来,抬头从老花镜上边瞟了一眼小李,说声“谢谢!”又低头透过老花镜瞅了一眼来信地址:中州市一0一信箱,宝贝女儿寄来的,不用看,准是又让他和老伴...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编辑部从“信海”中发现一封来自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信,信上读者署名为钟纪南。钟先生说,他从今年第一期杂志49页刊发的文章《“干妈”卫晨霞》中得知朱正棠小朋友不幸身患白血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一名老读者看后心中很不是滋味,特别是朱玉璋、郑荣华夫妇为国戍边奉献的精神和女主持人卫晨霞无私资助朱正棠小朋友的事迹深深地感染  相似文献   

11.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这句话,是笔者最近从陶行知追文凭的故事中看到的。故事说陶老先生得知儿子通过他的关系弄到一张文凭,并拿着这张文凭到外地找到了工作,便立即给儿子发去“速将文凭寄回”的电报,接着又给儿子去了封言辞非常强硬的信.信中说:“文凭绝不能给你,我只能按你的实际情况写一份证明材料。总之,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相似文献   

12.
群星灿烂     
“盆景王”卢明先近日,一封从意大利发来的信函“飞”到河南省虞城县马阁村民兵花木盆景专业户卢明先的手中。信中写到:“卢先生,你的盆景艺术作品深受喜爱,5月中旬将前往拜访,洽谈业务。桑德罗。”卢明先拿着信兴奋地对人们说,这是他的第10位外国朋友。 1984年,卢明先在家里办起了花木场。经过8年的艰辛汗水,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91年5月,他的“微型组合盆景”在首届中国国际盆景艺术精品大赛上,以其清新秀丽、风情淳朴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2月11日,美国军方将截获的一封秘密信件公之于众,因此一名叫阿布·穆萨卜·扎卡维的人物走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扎卡维是“基地”组织新一代领导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但对于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扎卡维何许人也? 1月中旬,美国的官方抓到了一个身带密信的人。通过审讯,他终于说出来这封信是由扎卡维——一位以雄辩的口才和残忍著称的恐怖分子头目写给本·拉登的,上面写着:“伊拉克兄弟仍希望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但我们多次告诉他们,安全和胜利不可兼得。”从信的内容可以看出,他正与“基地”  相似文献   

14.
美国出版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把信送给加西亚》,其中讲述了这样一段历史:1898年,就在美西战争爆发前几个星期,美国总统极想与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确切知道他在哪里,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与他取得联系,得到他的合作。情报局局长瓦格纳向总统推荐了中尉罗文,总统把信交给了他,并说:“把信送给加西亚。”可贵的是,罗文什么也没有问就出发了。经过3个多星期的凶险征战,终于把信成功地送到加西亚手中,而且带回了大量宝贵情报,成为美西战争的功臣。这里需…  相似文献   

15.
“威”从何来?董月礼兵法云:身为统帅,必立之以威,取之以信。作为一名领导者,要有效地驾驭部属,管理好部队,就不能没有威信。古今中外,带兵者都很重视取信立威之道:孙膑靠严明的纪律,吴起靠爱护士卒,拿破仑靠知人善任,孔明靠才华横溢,谭政靠坦诚正直。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著名美学家和教育家朱光潜认为:“学问不只是读书,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他指出:“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旧书不厌百四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谈读书》)此外,朱光潜有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即边读书边写作.他说,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要读得认真一点.要把所读的在自己头脑里  相似文献   

17.
他放弃“老板”地位,把资金无私地奉献出来、用于建厂、办企业,发展村社经济,“让乡亲们尽快富起来”。他就是重庆市大足县金山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陈官正。 陈官正曾是一位远近有名的“老板”。1992年10月,他当选为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村民兵连指导员。“陈老板”二  相似文献   

18.
被尊为一代治世君主的李世民,出身于关陇贵族的名门大第。自幼尚习武,善骑射,好强弓,爱骏马。为了精练武艺,李世民所使用的弓,比一般人的弓大一倍。经过日复一日地刻苦演练,他射出的箭百发百中,力大无比,能“射洞(穿)门阖”。晋阳起兵之后,李世民东征西讨,弓箭始终与他形影不离。武德二年(619年)11月,二十二岁的李世民率领大军从龙门渡过黄河,与割据势力刘武周的前锋大将宋金刚会战于柏壁,一度为宋金刚军所困,“世民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武德三年7月,李世民东征隋炀帝残余势力王世充,在进军洛阳途中,与敌将单雄信遭遇,几为单雄信所败,他奋力“左右射之”,敌军“无不应弦而倒”。世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一位领导同志在与他所在的领导班子成员谈心时 说,近两年来,他总碰到一些人以一副“关心”的热心肠.在 他面前讲别人的“不是”。可他每遇此事.都毫不在意,一听 了之,未进其心。虽然此事较为普通,但可以看出.这位领导 同志却是一位大雅大度而又高明的智者。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平民百姓.都会 遇上这样的事。因为从古至今.“哪有人前不说人.哪有人后 不被说”.似乎成了难以根除的社会劣根。但对来自各方面 的流言蜚语.听与不听,信与不信.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既折射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更反映出一个人明辨是非的 能力素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来说.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20.
还记得好莱坞大片《兵临城下》里的苏联王牌狙击手瓦西里吗?他那“一弹一命”的技艺不知令多少观众感到震惊,他们总是会问:“这是真的吗?”2007年5月16日至18日举行的全俄特种部队狙击手大赛就回答了这个疑问。这场在莫斯科近郊举行的比赛,云集了来自俄罗斯总统安全局、联邦警卫局、“阿尔法”特种部队、“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