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栖部队是欧盟快速反应部队的中坚力量。其中,英国有3个皇家海军突击旅和一艘直升机两栖攻击舰;荷兰在欧盟快速反应部队拥有同样的武装力量,包括从1969开始与英国进行合作的皇家海军;西班牙也正在组建两栖部队,包括一个海军旅。这个旅将与意大利圣马力诺海军基地的海军陆战营进行合作,由此形成了西班牙一意大利两栖部队;法国的兵力包括第9轻型装甲旅的一个营和两艘两栖舰船。 为了提高单方或多方的两栖作战能力,欧盟国家己经拿出了具体的方案,例如,法国正在建造两艘直升机船坞登陆舰(LHD);英国正在建造两艘两栖船坞登陆舰(LPD);荷兰正在打造第二艘两栖运输舰,德国也已经原则上同意为荷兰的这艘运输舰提供资金帮助,并预计于2007年竣工。这艘运输舰将  相似文献   

2.
装备零讯     
《环球军事》2013,(17):72-72
美第9艘圣·安东尼奥级完成海试 8月20日,美国海军第9艘“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船坞运输舰“萨默斯特”(LPD-25)号在墨西哥湾完成建造商海试。  相似文献   

3.
杨宇宇 《现代舰船》2011,(10):16-19
2011年5月31日,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国家造船厂获得了建造2艘机动登陆平台的合同,开始建造第一艘机动登陆平台,该舰计划于2013年春交付美国海军。机动登陆平台是一种空载排水量达6万吨的巨舰,可以充当"海上码头"。美国海军的大型中速滚装船和弹药运输舰等海上预置舰艇可以将设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0日,美国海军最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新奥尔良”号(LPD18)在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三大海港之一的新奥尔良市举行了隆重的服役典礼。“新奥尔良”号是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船舶系统分部为美国海军建造的最新圣·安东尼奥级(LPD17)两栖船坞运输舰家族中的第2艘,舰长208.5米,宽  相似文献   

5.
奥斯汀级船坞运输舰属常规的船坞运输舰,建造年代较早,共建12艘,首制舰”奥斯汀”号舰于1965年2月服役,最后一艘舰“庞塞”号于1971年7月服役,第8艘舰“科仑那多”号于1980年底改为两栖指挥舰。该级舰标准排水量9130吨,满载排水量16500吨~17244吨,舰长173.8米,舰宽30.5米,吃水7米,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7700海里/20节,人员编制420人,指挥参谋人员90人(LPD-7~13上)。该级舰5艘部署在大西洋舰队(LPD-4、12、13、14、15),6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LPD-5、6、7、8、9、10)。  相似文献   

6.
舰船简讯     
日本“大隅”号坦克登陆舰下水 1995年11月18日,在三井造船公司的玉野造船厂下水了一艘按照平成5年造舰计划建造的“大隅”号坦克登陆舰。日本在支持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幌子下,把它称为运输舰。按照日本的惯例,该舰是一艘坦克登陆舰;然而按照今天西方的标准,它实属轻型航空母舰类的两  相似文献   

7.
尽管日本近年饱受经济不景气之苦,但并不影响其海上自卫队装备的更新进度,新造的舰艇和武器仍以稳定的速度装备部队。仅2000年,就有包括2艘“村雨”级驱逐舰、1艘“亲潮”级潜艇等一批先进舰艇建成服役,同时又有“大隅”级两栖运输舰、“村雨”级驱逐舰等10多艘各型舰艇开工建造。一直充当日本“走出去”急先锋的海上自卫队目前又在酝酿一系列新的装备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8.
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发展航空母舰的先驱国家之一。1922年12月27日竣工的“凤翔”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型航母,从建造第一艘航母开始到二战结束,日本先后拥有过25艘各型航母;同时在运用航空母舰作战方面,日本海军也曾创下辉煌的战史。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按规定只能建立自卫性兵力,不能建造大型战舰。然而拥有航空母舰一直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心愿,长期以来始终以秘密方式进行策划和运作,如有风声则一律予以否认。直到“大隅”级运输舰获准建造,其航母梦终于昭然于世。  相似文献   

9.
李杰  刘涛 《现代军事》2008,(2):28-32
进入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海军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推出各种新式两栖战舰。美国海军自不待说,两栖攻击舰、船坞运输舰、船坞登陆舰等大型两栖舰船的研发与建造持续升温,其他国家海军发展两栖舰船也亳不示弱,如印度、澳大利亚等国海军都在加紧购买或发展适合本国特点和海上安全需要的两栖战舰,东亚地区的我国两个近邻——日本和韩国发展两栖舰船的势头尤为猛烈。日本早在2003年就建造了3艘满载排水量1.3万吨的“大隅”级船坞运输舰,此后又于2007年8月下水了满载排水量达1.8万吨的“日向”号16DDH直升机驱逐舰。  相似文献   

10.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日本决定建造大型“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这是继日本近年建造“大隅”级大型运输舰之后,日本再次建造的“准航空母舰”。“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建成后,日本航母梦想离实现已不太遥远,日本也向军事大国跃进了一大步。航母情结,挥之不去由于深远的历史原因,日本人的航母情结始终挥之不去。日本是世界上研究和发展航母较早的国家之一。1922年12月,日本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标准型航空母舰“凤翔”  相似文献   

11.
Grumman Aerospace公司为以色列海军设计了M-161型水中翼导弹高速艇,并接受了2艘的订货。第一艘SHIMRIT由Latana 造船厂在Florida 建造,不久前已在以色列海军服役。第二艘正在Haifa建造。  相似文献   

12.
7月10日,澳大利亚国防部表示将会投入120亿澳元购买100架美国F-35战机及配套武器装备,12日,15架德国生产的EF-2000欧洲战斗机飞抵澳大利亚机场,而稍早时期,澳大利亚国防部宣布了庞大的造舰计划,将委托西班牙建造3艘"宙斯盾"驱逐舰和两艘大型运输舰,以实现防御能力的"大规模提升"。由此,澳大利亚军队建设步上了一条新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很富特色的挪威隐身高速巡逻艇挪威海军正在对新的很有特色的高速巡逻艇进行建造建议征询。此级艇共8艘,用于取代挪威海军的10艘“暴风”级高速巡逻艇。对首艇建造的建议征询于1995年7月向  相似文献   

14.
安克雷奇级船坞登陆舰主要是用来补充船坞运输舰和两栖攻击舰所携带登陆艇的不足,提高运输能力。该级舰共建造5艘,现只有3艘在役:“安克雷奇”号(LSD-36)、“波特兰”号(LSD-37)和“弗农山”(LSD-39)号。该级舰标准排水量8600吨,满载排水量13700吨,舰长168.6米,舰宽25.6米,吃水6米,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14800海里/12节,人员编制374人。该级舰1艘部署在大西洋舰队(LSD-37),2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LSD-36和LSD-39)。  相似文献   

15.
背景说明进入21世纪美海军航母战斗群组成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通常以1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2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4~6艘"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1~2艘船坞登陆运输舰、1艘两栖攻击舰和1~2艘综合补给舰组成,总数在7~13艘左右不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美海军进入转型时期,适应濒海作战和21世纪"海上基地"概念的需要,美海军制定了一系列的舰船建造购买计划,特别是对老式战舰的升级换代。其中两栖舰升级换代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美海军计划购买10艘"塔拉瓦替代型"——本文称"新塔拉瓦"级通用两栖攻击舰,12艘"圣·安东尼奥"(LPD17)级两栖船坞运输舰和12艘LSD(X)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取代"惠特贝岛"(LSD-41)级和"哈帕斯费里"(LSD-49)级船坞登陆  相似文献   

17.
据防御周刊“1998年3月25日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JMSDF)本月将引进四艘新型战舰服役。其中包括它的第一艘两栖运输舰。  相似文献   

18.
韩海军LPX轻型航母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广 《当代海军》2005,(10):47-49
2001年3月20日,韩国总统金大中在看望韩国海军学院(位于韩国东南港口城市镇海)的毕业学员时发表演讲表示,韩国将建立一支由驱逐舰、潜艇、大型运输舰组成的战略机动作战舰队。今年7月4日韩国海军宣布,第一艘 LPX 轻型航空母舰已于最近建造完成,将于7月12日从釜山港下水并交付海军,2007年编入战斗序列。随着这艘军舰在未来入侵,韩国海军为在2020年前组建完成机动舰队这一目标所展开的三大核心战略项目——“宙斯盾”驱逐舰(7000吨级)、中型潜水艇(3500  相似文献   

19.
塔拉瓦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可作为直升机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登陆物资运输舰和两栖指挥舰使用,外观如同航空母舰。该级舰由英格尔斯造船公司建造,共建成5艘,首舰于1976年5月服役,最后一艘于1980年5月服役。该级舰满载排水量39967吨,舰长254.2米,舰宽40.2米,吃水7.9米,飞行甲板长250米,宽36米,最大航速24节,续航力10000海里/20节,人员编制930人。该级舰2号、4号舰部署在大西洋舰队,其余舰部署在太平洋舰队。  相似文献   

20.
美海军“圣·安东尼奥”级两栖运输舰签约建造近年,美国海军依据形势的变化,对其战略进行一系列调整。为使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适应新战略的需求,真正成为一支“能够从海上向陆上展开联合行动的海上远征部队”,1993年1月美国海军国防采购局批准了当时被称为LX的造舰计划,即新建12艘“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