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面无人艇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面无人艇是一种能够在海洋环境下自主航行,并完成各种任务的小型水面运动平台。介绍了当前无人艇的发展现状,对无人艇的基本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其在反潜战、反水雷战、信息战、非常规作战等领域的应用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随着未来战争对发展无人作战平台的需求,无人艇成为海上无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向着智能化、体系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文哲  宋佳平  刘林宇 《国防科技》2018,39(3):069-071,095
本文分析了反潜无人艇在打造新型水下作战体系、夺取水下空间控制权中的现实军事需求,对反潜无人艇担负的作战任务及典型作战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任务实际提出了反潜无人艇的能力需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反潜无人艇在打造新型水下作战体系、夺取水下空间控制权中的现实军事需求,对反潜无人艇担负的作战任务及典型作战模式进行研究,并针对任务实际提出了反潜无人艇的能力需要。  相似文献   

4.
水面无人艇是一种新型无人自主作战舰艇,能够通过任务设定、预规划航路、搭载不同的任务载荷,完成多种任务,包括警戒巡逻、侦察监视、反潜反水雷等.由于水面无人艇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因此为了能够在实艇海上试验之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充分的测试,提出一种基于半实物仿真的水面无人艇测试系统构建方法,测试系统基于由实物岸基航行任务指...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未来网络化的战场空间,继无人机和无人潜航器之后,各国海军都在加紧研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新式无人武器——水面无人舰艇(USV),使其能够担负情报搜集、反潜和反舰作战及外围警戒等任务。可以预见,随着无人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不远的将来,水面无人舰艇将会成为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国外海军无人水面艇发展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军事史林》2014,(9):58-60
与有人水面舰艇相比,无人水面艇具有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活动区域厂、使用成本低等特点。目前,无人水面艇服役数量很少,主要用于执行海上情报、监视与侦察,反水雷战,电子战等军事任务。未来,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无人水面艇将具备遂行反潜、反舰作战等能力。  相似文献   

7.
外军无人水面艇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接喜 《国防科技》2014,35(5):91-96
文章介绍了美、以等国军用无人水面艇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无人水面艇的典型作战应用,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外军无人水面艇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与美国工业巨头德事隆公司已经达成协议,将为通用无人水面艇加装反舰武器系统,加强其海上作战能力。拟装备的反舰武器系统包括多种导弹、目标指示器、传感器和遥控武器站。此前,这种水面艇主要用于侦察和扫除水雷。无人艇并非新生事物,但加装反舰武器的无人艇还是首次出现。因为反舰导弹十分沉重,系统复杂,体积也比较大,目前各国装备的无人艇多数难以承载。目前的无人艇主要  相似文献   

9.
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协同反潜作战可以发挥两者的互补优势、大幅提高反潜效能,是未来反潜作战的重要方式.针对反潜巡逻机与无人艇反潜能力特性,提出了在应召反潜中使用被动声纳浮标与艇载主动声纳组成的多基地声纳系统搜潜的思路.以无盲区探测区域有效覆盖目标散布区域为目的,分析多基地声纳的阵型设置、计算重要参数、论述平台的航路规划问题,最后利用实例分析证明了应召反潜中艇-机协同声纳搜潜设想的可行性,对有人/无人平台协同反潜作战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无人艇用于海面环境监测、海难搜寻救助、通航秩序辅助管理、海洋权益保护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沿海沿江复杂水域具有明显的战略发展意义。以现有无人或小型作业艇船体及动力设备为基础,研究无人艇遥操作系统,包括岸基或母船控制台、艇载设备驱动系统及网络数据交换等方面内容,通过上位机海图实现艇运动路径规划,同时利用岸基或母船雷达及AIS获取的艇周目标信息提供在线避碰决策支持,根据无人艇采集的地理位置、航向姿态、航速及舵角等远程反馈数据产生对艇遥控指令,驱动无人艇上的车舵系统,实现自由加减速、前进、转向与停车等操作。系统通过推理及仿真试验,表明控制基站与艇数据交换可靠,艇车舵系统能有效响应遥指令,数据链路还能支持艇体搭载远程任务模块。  相似文献   

11.
传统无人集群任务分工存在中心控制依赖、适应性不强的缺点,这无法满足未来无人集群在复杂军事场景中的应用需求。群体智能的快速发展为集群分布式任务分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针对无人集群任务分工问题,借鉴群体智能理论,提出了一种无人集群自适应任务分工模型,以无人集群清除多类危险目标的仿真实验为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成果对于无人集群作战系统的建设发展,以及在作战、保障等军事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无人作战系统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人作战系统是信息化战争中夺取信息优势、实施精确打击、完成特殊作战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未来军事力量的倍增器。文章在介绍国内外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对无人作战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自主技术、协同技术、通信技术、平台技术和载荷技术等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防务     
正美军测试ACTUV反潜无人艇可作为无人货船进行商业航运美联社5月3日报道称,美军开始对ACTUV无人艇进行测试,测试这种无人作战艇能否在不依靠人力的情况下在海洋上航行,避开其他舰船或者障碍物。ACTUV是"反潜持续跟踪无人艇"的缩写(Anti-Submarine Warfare Continuous Trail Unmanned Vessel),美军研制它的目的是作为前沿传感器,对于对方潜艇进行持续的跟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域作战任务中异构无人系统的分布式任务规划问题,建立考虑时间窗约束、路径受限等情况下的多域作战任务分配模型;基于一致性束算法求解异构无人系统的任务分配问题;采用Bezier曲线和粒子群算法对一致性束算法进行了扩展,将路径规划耦合到任务分配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扩展后的一致性束算法可以同步得到无冲突的多域作战无人系统任务分配解和路径规划结果,验证了其在多域作战无人系统任务规划方面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无人艇集群执行巡航任务中的避障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避障算法。首先,获取无人艇周边水域的方形网格轨迹单元态势矩阵;然后,借鉴细菌游走觅食原理,在方形网格轨迹单元集合中,动态匹配最佳避障路径;最后,在动态避障基础上,将无人艇自主巡航过程划分为向目标行进、动态避障、返航补给等阶段,实现无人艇集群对划定水域的常态化巡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静态点、面障碍以及移动障碍均具有高效的规避能力,在算法基础上,能够实现无人艇集群的常态化无人值守巡航。该算法不仅适合无人艇的避障问题,在其他异构无人装备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无人水面航行器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洪光  马爱民  夏朗 《国防科技》2009,30(6):17-20,30
文章简要介绍了无人水面航行器(USV)的发展过程,分析了USV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使命和功能,探讨了USV的军事应用情况及其发展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无人装备的性能稳步提升,作战应用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拓展,开始登上战争舞台,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信息技术、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无人装备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控制方式向自主方向发展,作战模式向系统协同方向发展,作战任务向火力打击拓展,体系结构向模块化、通用化方向发展,无人作战时代即将到来。无人装备性能的显著提升及广泛作战应用,将改变传统作战式样、催生新型作战力量,模糊战争与非战争界限,对未来战争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工智能、控制、通信等技术的成熟,无人系统不断发展,延伸至军事作战领域,无人作战系统将深刻影响未来战争的发展方向。研究了国外无人作战系统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分析了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的关键技术,以防空作战为背景,提出未来智能无人作战系统的发展初步构想,梳理总结了应关注的重点技术方向,为智能无人防空系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无人艇是可以遥控或自主模式在水面航行,执行某种或多种使命的航行器。当前无人艇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使命范围已扩展到情报、侦查和监视(ISR)、水雷战、反潜战、反舰战、力量保护、港口安全、精确打击,海上拦截和封锁、特种作战支持等。各国海军对于无人艇的一系列前沿应用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无人艇研究项目持续推进,新船型应用逐渐增多,自主性不断提高,新型动力和推进装置也在开发。本文将对近期各国在军用无人艇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0.
国外潜艇作战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潜艇作战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环境与目标分析、战术图像与威胁评估、软硬杀伤武器的协调与控制、战术导航、艇上模拟训练、系统监视,以及广泛的数据集成,是潜艇作战平台的核心。首先详细叙述和归纳了美国、英国以及其它欧洲国家潜艇作战系统的技术发展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主要国家潜艇作战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目前潜艇作战系统关注和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