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陆军部又奏定《陆军任职期内暂行加衔办法》,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军队的“加衔”制度,直到国民党军队“转进”台湾后才取消,施行时间长达半个世纪.所谓“加衔”即一种荣誉性质的临时军衔——佩戴上一级军衔的标志、享受上一级军衔的(部分)待遇,待条件具备再正式晋升为上一级军衔.“加衔”与西方临时军衔的不同在于,加衔除因犯罪、错误不会被取消(褫夺),而临时军衔一旦失去临时担任的高级(相对于本职)军职则临时军衔即行取消.  相似文献   

2.
茶余饭后,在与一些党员谈到共产党人应有最起码的标准时,有的同志谈及一些社会现象,让人感到惊叹不已:有的领导干部只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官”,记住了自己的官衔,却不知道自己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党员”。 作为一名党员,只有时刻记得自己的特殊身份,才能自觉地、严格地按照党员的  相似文献   

3.
军官一词,在我国古籍中,最早见于公元一世纪东汉人班固所著《汉书·百官公卿表》。该书称:“搜粟都尉,武帝军官,不常置”。就是说,“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如《宋史·官职制》中说,“洪迈欲改三衙军官称谓”;元代将官吏区分为军官和民官两大类,但在职官制度的用语上仍以“文武”相称。  相似文献   

4.
由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党内互称同志,一度时间受到国人青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亲昵,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时尚。不知从何时起,“同志”被头衔、官衔所代替,甚至称领导为“老板”等等。称呼和被称呼官衔、头衔,当作一种风光,一种得意,一种潇洒。值得欣喜的是,一种久违了的称谓——“同志”,近来在我党一大诞生地——上海市党内得以恢复。据报载,上海市委发出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  相似文献   

5.
军衔制,是民国军衔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是中国发明的,而是引进西方的,由“西欧式军衔”转化而来。军衔制,是包括各级军官、官佐,又包括全体士兵的军人等级体系。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武装力量现役军人和预备役军人的职务、军事素质或专业素养、资历贡献以及所属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衔称,用以表明其身份地位,待遇及荣誉的一种称号。  相似文献   

6.
有的同志认为“带兵关键要靠政策制度,待遇上不来,思想工作再做也没用”;有的感到“兵员成分太复杂,对有的人思想工作不起什么作用”;还有的觉得“社会越来越复杂,思想工作没法做”。笔者认为解决这些模糊认识,需要在三个方面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正确认识思...  相似文献   

7.
礼者 ,敬意之谓也。朱熹注《论语·为政》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规范 ,这个礼重点之处不应是落实具体的钱和物。然而 ,一提起礼 ,今日人们联想到的必然都是实体的物质。君不见 ,在媒体广告上公开宣传的“送礼有理” ,“收礼有利” ,决然不是精神的东西。礼由精神性的嬗变为物质性的 ,并非自今日始。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或礼品 ,当然 ,今天送礼的“功利目的”更直接了 ,如要办成事 ,没有“礼”的“润滑”也很困难的。更有一些为官者 ,按职论价 ,以送…  相似文献   

8.
总督     
总督明代初期,为了用兵征战,朝廷派出部院官总督军务,兵罢即废止。到成化五年(1469年),明朝在镇压瑶族和汉族农民起义时,开始专设两广总督。后来逐渐在各地区任命了总督,使之成为固定的官职。从清代开始,正式把总督作为各地区的最高长官,统管一省或数省的政治、军事,为正二品官;如果加有尚书衔者,则为从一品官。  相似文献   

9.
说进入地方党委任常委的军政主官是“军事常委”也好,“地方常委”也好,或说“武常委也好,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大可不必统一。但要统一的是思想、认识、态度等。如果把当“常委”看成“官”,就会摆“官架子”,伸手要权力,要地位,要享受;如果把当“常委”视为“公仆”,就会甘为“孺子牛”,树党的形象,军队的形象。 省军区系统一名主官进入地方党委任常委,是中央的规定,是为了真正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我区面广,进入市(县)任党委常委的多,他们认真执行双重领导制度,积极开展民兵预备役工作,加强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然而,一些同志在任职中,摆不正位置,在处理、协调军地关系时“变味”,越位越权,造成不好影响;有的同志在单位以“我是常委”自居,导致班子不团结……等等情况说明,怎样当好“军事常委”很有学问。本期编发的稿件,从不同侧面回答这一问题,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青年军官是军队建设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抓住青年军官队伍就牵住了部队人才建设的“牛鼻子”。激发青年军官干劲,必须扭住关键重点,紧盯矛盾问题,从以下四个维度体系联动发力,让青年军官焕发想干事的朝气、增强能干事的底气、彰显干成事的志气。一、加强教育引导,涵养家国情怀习主席指出,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广大青年军官爱党爱国爱军思想基础牢固,但少数职业价值认同感还不强,把参军当成谋生手段;有的进取心不足,不愿在吃劲要紧岗位接受磨砺;有的功利心较重,简单与地方比待遇。广大青年军官是党和国家、军队事业薪火相传的承载者,肩负着强国强军、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1.
识官三法     
识官三法宋发选世事沧桑,变化无常。仅以识官来说,就是古易今难。古之识官,国有“官服”为标志,故能一目了然。如在传统戏里,那“官”都是身着蟒袍玉带、头戴乌妙帽。偏偏如今无了“官服”,西装革履又人人皆可受用,故而在我们这个官员浩荡的国度里,识官倒难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江 总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告诫人们 :“特别让我感到痛心的是 ,有的人表现一直是好的 ,快到离休退休了 ,本来可以功成名就 ,很好地安度晚年 ,最后却搞得身败名裂。”一些原来对人民有功 ,受人民拥戴的“好官” ,经不住各种严峻考验 ,纷纷落马 ,来势很猛。不仅一大批老干部泪洒黄昏 ,更有许多优秀中青年干部走向反面。“好官”落马现象 ,教训极为深刻。识人偏 ,是“好官”落马的教训之一。“好官”大多有“红色档案” ,他们中有的是英雄、模范、功臣 ,有的是能人、名人、红人 ,有的是企业家、改革家、政治家 ,口碑比较好 ,名望比较高 ,成就比较…  相似文献   

13.
辽代的禁军     
禁军,汉代有郎卫兵;唐代为“南北衙兵”唐代后期,禁兵积弱,藩镇军力过强,最终导致五代十国的分裂。北宋赵匡胤有惩于前代之失,大力加强禁军以中挞集权,建“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战,曰禁军”;其他,诸州厢兵则分给役使;乡兵则在所防守;蕃兵具籍塞下以为藩篱。辽代禁军同于宋代,是中央直接控制的精锐劲旅,禁卫皇帝、京  相似文献   

14.
评功评奖是对先进单位或个人的肯定和褒奖,目的是树立榜样,激发官兵的荣誉感和进取心,是调动官兵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但是,实际工作中若把握不好,容易进入一些误区。误区之一 按需分配。某市在接收转业干部考核时规定,凡在部队立一次三等功者加5分,但最多只加三次。某部两位即将转业进入该市的干部,由于只立过两次功,便得到了本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照,临转业前又如愿立了一次三等功。某省规定,退伍义务兵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退伍后享受县“三八红旗手”待遇。于是某单位其它省籍的个别战士主动“发扬风格”,将优秀士兵…  相似文献   

15.
欧阳冕跑官与中纪委“六戒”●李法征宋景德三年,莱芜监判官欧阳冕为了升官,跑到主持贡举的官员那里毛遂自荐。他开口便吹:“使臣日试万言,一字不改,日览各字,一句不遗。”考官顺水推舟,向上反映了情况。皇帝在接见他后命令中书省官员对其进行水平测试,试题是做“...  相似文献   

16.
军人待遇,狭义讲,是指对涉及军人生活福利各个方面的待遇;广义来说,还包括军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本文以狭义范围而论)。它以军人待遇标准和制度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付诸实行。古往今来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对军人待遇用  相似文献   

17.
“军官”一词在公元前一百多年的汉武帝时就出现了。当时只是把掌管军粮的官员称为“军官”。宋代以后史籍中的“军官”就是泛指武职官员了。清光绪30年,"军官"一词正式用于官制。但光绪31年8月,练兵处  相似文献   

18.
刘福奎 《政工学刊》2002,(12):55-55
礼 者 ,乃表示敬意之谓。朱熹注《论语·为政》“齐之以礼”曰 :“礼 ,谓制度品节也。”按此注释 ,礼应是泛指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古人不是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取、非礼勿欲之说吗 ?姑不论表示敬意抑或这个规范那个规范 ,这个“礼” ,乃是指抽象的精神而言的。但是 ,现在一提起“礼” ,人们联想到的大凡都是实体的物质。不过 ,礼由精神嬗变为物质 ,并非今日始 ,而是由来已久。礼可以馈赠 ,赠送的当然只能是实物 ,即谓之礼物 ,或礼品。古时买官、诉讼、嫁娶、办事 ,礼物越贵重越表明受礼者身份愈高、愈有面子。譬如…  相似文献   

19.
军机大臣     
军机大臣,是清代充任军机处官员如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中堂的统称。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了在西北用兵征战的需要,设立了军机房,三年后正式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军机处的官员无定员,文武大臣皆可充任,最多时达六七人。这些人都称为军机大臣,通常称为大军机。军机大臣官高权重,每日晋见皇帝,商承处理军国要务,用面奉谕旨的名义,对各部门、各地的负责官  相似文献   

20.
封建帝制时,凡新高榜得中者均要放任各州衙府县为官。新官上任前为把官当好、出政绩,都要去老官员处探询为官之道,老官员不免告诫勉励“勤政、廉洁”或“吏治之禁忌”等箴言。我们以为,为官的确有“道”,这里讲的道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做官的灵魂。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为官之道就是要带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去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个性服从党性个性,即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的集中表现,具有原则性的鲜明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