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由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秘书长于汝波主编,皮明勇和季德源副主编的《孙子学文献提要》.近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孙子学文献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提要》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五”科研重点项目之一,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而以提高为重点”的编纂方针的指导下,博集古今中外2000余年来孙子文献,分类编纂,辨伪求真,一一注疏,提要勾玄,一成前所未有之大著。该书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于一身,一册在手,若泛轻舟于孙子学海,即可对孙子学研究历史流变及其内容概貌等一览无遗.既可使初学者得到指…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其各届政府在救亡图存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倡导《孙子兵法》的研究、宣传与普及,并积极为之营造较为有利的政治环境,使孙子兵法的研究、普及活动表现出了一定的组织性与规模性。尤其是到抗战时期,形成了民国孙子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丰富的孙子学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是军队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我党领导人非常重视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毛泽东同志说:“学历史,主要学近代史”(《毛泽东论教育》第79页),“不但要懂得中国的今天,还要懂得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第759页).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首先是干部和青年中,“加强祖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的教育”,并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措施.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3月9日给国家教委领导人写信说:“要对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中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中一门新的学科——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随着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这一处女地的开拓,蒙古族古代军事思想的研究,日益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它不仅是国内“蒙古学”研究的薄弱领域,也是我国军事思想史研究的空白。因此,这一研究,其意义和作用是不低估的。蒙古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在创建、发展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历史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如果将其古代的军事思想、军制、战略战术,也放到整个社会历  相似文献   

5.
人类历史已经进入纪元后的第三个千年,悬想和建构中的未来军事学说已不时新,而且可以说比比皆是。然而人们并未忘却古典。比如产生于纪元前中国春秋时代的《孙子兵法》,就超越了时代的迭变悬隔,被人们屡屡“对话”。她永久的生命力,还超越了东西文化的隔膜,契合时代的主题而为全世界的有识之士所关注。发生在“兵学鼻祖”身上的这一切,不能不促人思索。而赵海军博士的新著《孙子学通论》 (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0年 6月版 ),无疑在中国兵学研究的诸多层面上填补了历史和时代留下的“阐释空缺”,赋予研究古典的新义。   一部作品之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军事经济同古代文化一样,是我国军事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它,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吸取前人的宝贵经验,提高军事经济理论水平,促进军事经济研究的健康发展。粮草是古代作战中的头等重要物资,“军无粮食则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纵观古代战争史,历代军事家为了解决军队的粮草供应,精心谋略,运筹帷幄,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古代军事经济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是在内“屯田戍边”、在外“因粮于敌”。本文拟对我国古代“屯田积粟戍  相似文献   

7.
任继愈在《浅论孙子》一文中指出:中国古代尊奉的有文武圣人。文圣人孔子,已有定论。武圣人有两位,一是蜀汉名将关羽,一是民族英雄岳飞。“圣人”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对一个人的最高品格评价。关、岳两人,各领风骚千百年。中国历代名将中,其业绩、品格和关羽、岳飞不相上下的还有不少,关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城不仅是政治中心,也是财富的聚集之处,所以成为争夺的重要目标.城的入口是城门.门一般为木制,闭门后用大木材将门闩住.竖着闩门的叫“植”,横的叫“关”.它们不仅粗硕,还用铁环加固.即《墨子·备城门》所说:“门植关必环锢,以锢金若铁楪之.”如果城门被攻破,则此城势将沦人敌手.因此城门成为敌方攻击的首选,即所谓“犯门斩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攻打城门也可以简称为“门”,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说:“晋侯围曹,门焉,多死.”  相似文献   

9.
中国丰富的边防实践以及边防安全稳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边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重要的契机,也是边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作为一门研究边防现象、边防规律和边防对策的专门学问,边防学既古老又年轻,也是一门边缘学科。这门学科与军事学、政治学、法学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但这并不妨碍它拥有本学科独特的范畴和概念体系。这一概念体系应当围绕边防系统、边防空间、边防主体、边防行为、边防对象等基本范畴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铜川军分区万余名民兵能人或承包荒山、开办公司,或成为种植养殖能人,或被用人单位争相聘任挑大梁、成骨干,令人刮目相看。这是铜川军分区多年来在全市人武系统长年开展“人人学一门新技术,个个学一门新手艺”活动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古代文论》的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跨度大,内容繁杂,同时又是理论课而显得老师讲解、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文字梳理在该门课程的讲解与学习中是一个最大的难点。在这个方面,应该注意“整旧如旧”和“整旧如新”原则的双向配合。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论》的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跨度大,内容繁杂,同时又是理论课而显得老师讲解、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文字梳理在该门课程的讲解与学习中是一个最大的难点。在这个方面,应该注意“整旧如旧”和“整旧如新”原则的双向配合。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研究新观点撷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孙子兵法》研究论文的新成果,集中展现在自1989年以来召开的四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第一、二、三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分别出版了以汇集该届研讨会主要论文及新观点的《孙子新探)《(孙子)新论集粹》《孙子探胜》。1998年召开的第四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孙子学坛沉寂六年之后的学术盛会,新论迭出,新观点闪亮,吹绿了孙子研究界又一个春天。归纳《孙子兵法》研究新观点,难免留有笔者一孔之见的痕迹,如同作文绘画之写春皆需切点。一、《孙子兵法》的价值李际均《对(孙子兵法)文化遗产与跨世纪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研究晚清史渐渐成为一门显学,说其是显学,并不在于其为学术界所推崇,而在于这段历史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有很多借鉴的地方。这是一个“传统”与“科学民主”——也就是东方和西方相遇的历史阶段。尽管是一段屈辱史,但也是国人有些糊涂却努力探索富国强民之路的一部探索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军事谋略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人多注意谋略,而西方人更注重技术”。这是人们在探讨中西方古代军事思想不同特点时概括出的结论之一。的确,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这一理论宝库中,军事谋略思想是极为丰富的,它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勇敢、智慧的光辉结晶。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应是一门专门史,属于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支,是介于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国近代经济史相互交叉的一门新学科。在研究中,我们既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一般性质,又要能体现这一专门史的特点。笔者认为,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作为一门边缘学科,是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的,为此,首先要说明它与相邻学科的关系等问题。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既然中国近代军事经济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  相似文献   

18.
“间谍”一词,渊源于“谍”——这是中国古代对侦探人员的通称。《说文解字》载:“谍,军中反间也”。“间”字最初指敌人的弱点、罅隙。“谋知敌情,而乘间隙入之也”,正是谍的目的。①后来“间”和“谍”复合成一个词,古人则把使用间谍的行为简称为“用间”。  相似文献   

19.
《权书》与《孙子兵法》异同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书》是宋代文人苏洵的一部论兵著作,它对宋代孙子学乃至整个兵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探讨了《权书》与《孙子兵法》兵学思想上的异同,对苏洵用儒学诠释兵学思想的尝试作了客观、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