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志愿军兵站体制是后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体制的继承和发展。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作战物资主要从祖国大后方运来,后勤工作异常繁重,而其中的运输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适应战场情况的变化,确保运输的畅通,志愿军后勤部门不断调整和完善兵站体制:在兵站领导体制上逐步建立战略、战役、战术三级体制;在兵站勤务体制上逐步由兵站线发展到兵站网。合理、完善的兵站体制,确保了志愿军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人民军队兵站体制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为战胜敌人的进攻及匪特顽等势力的袭扰,不断加强作战部队、地方武装及兵站自身警卫力量"三位一体"的兵站防卫力量建设,同时积极开展兵站防卫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有力地保障了兵站线的安全,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实践,对未来人民军队兵站防卫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建立兵站体制,进行交通运输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兵站初步创立,作用较为有限,但各根据地发展不平衡,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站体制较为完善。抗日战争时期兵站得到较大发展,八路军和新四军建立了连接各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大后方的战略性兵站线,以及连接敌占区的秘密兵站线,兵站职能进一步拓展。解放战争时期兵站逐步走向成熟,不仅规模急剧扩大,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而且职能得到进一步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建立了近代后勤保障领导机构——兵站总监处,并自后方到前线建立了各级兵站。在战时后勤体制上,成功实现了由中国传统的粮台体制向近代兵站体制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军队战时后勤保障体制的近代化。虽然湖北军政府的战时后勤体制呈现出由粮台体制向兵站体制过渡的特征,但它是近代兵站体制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此后,国民党领导下的南方军队特别是国民革命军,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均采用了兵站体制。因此,湖北军政府的兵站工作,对中国近代兵站体制的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7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军事后勤思想.人民军队后勤思想的发展,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人民军队建设尤其是政治工作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色.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思想道德建设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从无到有、从零散到系统、从经验做法到规章制度,经历了一个逐渐丰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坚持不懈、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人民军队从一支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军队顺利转变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新型人民军队,在紧张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始终保持官兵思想道德的纯洁性,艰苦奋战不断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起到了重要作用.革命战争时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出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其发展实践对于今天人民军队的思想道德建设仍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国民革命军兵站体制的沿革总体上经历了创建、发展和变革三个阶段。北伐战争至七七事变前为创建时期。主要是借鉴了日本兵站体制,同时也区分不同的作战环境和作战对象进行相应的变通。全面抗战爆发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随着军队规模迅速扩大、战区增多,兵站规模也相应扩大,兵站领导层次增加,在战区兵站总监部之上建立了后方勤务部和兵站统监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变革时期,主要是仿照美军后勤体制对现行兵站体制进行改造,在后方勤务部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和联勤总部,将平时、战时及各军种后勤领导体制进一步整合、集中;在战区兵站体制上,建立补给区,由部队兵站制逐步向地区兵站制过渡。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建立了人民军队和人民战争的后勤工作,创立了毛泽东军事后勤思想。毛泽东早在红军时期就指出:“充实红军的给养与供给,组织联络前线与后方的军事运输,组织军事的卫生治疗,同是对于革命战争有决定意义的事业。”因此,他在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的各个时期,不仅从革命战争的全局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出发,规定了后勤工作的总方针和根本指导思想,而且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军事斗争特点,规定了军队后勤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军队审计制度诞生于革命战争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完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亲自擘画、领导、推动人民军队审计制度建设改革,全军审计体制实现革命性体系性重塑,审计制度建设取得卓越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军事后勤指导理论,是我们党领导军队后勤建设和军事后勤工作的科学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军事后勤领域的理论表现。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党在指导军事后勤工作全局的过程中,始终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国情军情,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揭示军事后勤基本规律;坚持以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为根本,探寻中国特...  相似文献   

11.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军后勤院校教育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重要功勋。文章系统回顾了八十年来我军后勤院校教育发展历史;总结了八十年来后勤院校教育的宝贵经验;描绘了新世纪新阶段后勤院校教育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拥政爱民是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是团结动员广大军民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奋斗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军政一致、军民团结始终都显示了伟大的力量,成为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中最具特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军事后勤理论,是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建设长期实践中创建起来的关于无产阶级军队的后勤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是进行战争的基础、人民战争后勤观、巩固强大后方理论,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思想,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后勤工作原则,军队后勤建设理论,军队后方防卫理论等。毛泽东军事后勤理论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科学地揭示了我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的基本规律,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后  相似文献   

14.
杨至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和重要领导人,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任红4军副官长、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后勤部部长、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南军区军需生产部部长等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白手起家创建了人民军队早期的军需工厂,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领导建立了东北和中南地区的军需工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军队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的经验,创造并坚持人民战争的军事路线,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野战军、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它大体经历了雏形时期、形成时期和完善发展时期。一、人民军队“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的雏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兵是在长期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16.
李珊 《军事历史》2016,(3):48-50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战斗形势任务和部分人员成份的发展变化,人民军队开始建立干部档案工作制度。抗战时期的干部档案工作制度在组建干部档案工作队伍,开展干部档案工作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考察和选拔任用军队干部提供了重要保证,为人民军队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来源于中自人民的革命战争实践,又指引革命战争不断取得新的胜利。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面鲜明的坚持武装斗争的旗帜,从此开始了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建立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实践,为毛泽东军事经济思想的形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始终坚持文化自觉,高度重视文化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人民军队自身的文化价值,始终将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与党领导的伟大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为革命战争胜利和军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接触军事工作,最早主管军事工作的中共领导人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曾明确提出中国革命必须有革命军队、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人民军队必须走向现代化、正规化,并阐明红军建设的基本问题以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问题等,对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为建军和作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主要有: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觉悟,从思想上政治上保证把以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培育官兵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顽强战斗意志,为夺取革命战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教育改造俘虏和投诚起义人员,成功地将他们培育成为人民军队的革命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