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是作战飞机感知外界环境最主要的传感器,是决定作战飞机性能的关键设备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作战飞机在执行空对空截击、格斗和空对地、空对海攻击时,提供目标位置、速度、加速度、机群规模、目标属性等信息,并能为空对空和空对地制导武器提供制导信息。机载火控雷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功能逐渐增多,性能不断提高,已具有全高度、全方位和全天候作战能力。正是机载火控雷达的这一能力,使得作战飞机不但能够“看得远”,而且能够“打得准”。其性能的优劣,对空战效能影响巨大。有人形象地将机载多功能火控雷达称作为作战飞机的“火眼金睛”,是最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3月18日,F-35B完成首次垂直着陆试验,使该机的飞行试验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着陆前该机以80节的速度短距起飞。大约飞行1 3分钟后,飞机在距离着陆点上空59米处悬停,大约1分钟后,飞机开始下降。进行本次试验的飞机是BF-1号机,装备普惠公司的F135发动机。  相似文献   

3.
WELCOME HOME     
我坐在波音767的座位上,等待着其他乘客赶快安顿好行李,各就各位,好按时开始又一次在我看来是漫长而单调的归途之旅。然而宽大的机舱里乘客很多,缓慢蠕动的人流都在忙着将他们过于宽大的行李基进头顶的行李架中,全然不顾身后等候通过的队伍越排越长。看着眼前的情形,我只好无奈地摇摇头,心想这次航程怕是不会一帆风顺了。  相似文献   

4.
战场换机记     
这是一次奇特的飞行,也是一次空前绝后的飞行,它在空战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笔。苏军飞行员驾驶着自己的伊尔—2型飞机去执行任务,却驾驶德军飞机返回了基地。 故事还得先从前苏联的强击机伊尔—2说起。伊尔—2型强击机是前苏联伊留申设计局1938年设计的强击机,它是前苏联在二战期间使用最广泛的飞机,是一种单机翼单发动机单座飞机。伊尔-2型的防护装甲很强,有“飞行坦克”  相似文献   

5.
不可思议的航空灾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岳江 《国防科技》2003,(12):87-88
早在1912年,在美国加州的沙滩上,一只海鸥飞进了一架刚起飞的莱特飞机的控制系统,飞机坠入大海,开创了鸟撞飞机的先河,鸟害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鸟害:空中灾难的魁首 飞机等飞行器在天空中与飞行的鸟或鸟群之间因物理相撞所造成的事故,称为“鸟撞”,也被通俗地叫做“飞鸟撞飞机”。当鸟与飞机相对而行时,虽然鸟的速度不是很大,但是飞机的飞行速度很大。这样对于飞机来说,鸟的速度就很大。速度越大,撞击的力量就越大。比如一只0.45千  相似文献   

6.
晓丹 《宁夏科技》2001,(10):10-11
2001年5月1日至29日,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三国联合军事演习“TANDEMTHR UST 2001”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以及该州附近的珊瑚海进行。此演习中共有34艘舰艇,200架飞机,27000名士兵参加。以参加国之间的联合行动能力的强化为主要目的这一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主要是以登陆作战为中心展开各种训练。  相似文献   

7.
地炮火控系统一次调炮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战争是速度战 ,要求速战速决。实现一次调炮能缩短地炮火控系统的调炮时间 ,提高整个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战斗力。对地炮火控系统的一次调炮模型和控制方法作了介绍。通过一次调炮与二次调炮的比较 ,进一步证明了一次调炮的先进性。一次调炮模型适应任何压制兵器系统。  相似文献   

8.
大型岸基固定翼反潜飞机虽然具有航程、航时、速度等多方面的优势,但由于其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巡逻飞行和盘旋等待上面,实际作战能力的发挥有限,且效费比也较低。若发展一型速度和岸基涡扇动力固定翼飞机相当,作战半径大、抗浪性能好、且具备水面持久驻留和低速巡航功能的大型水陆两栖反潜飞机,则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型水陆两栖反潜飞机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其在应召反潜、检查反潜、巡逻反潜和持久威胁组网式反潜中的运用和优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利用可在水面起降和长时间驻留停泊的特点,以大型水陆两栖为平台的反潜飞机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航空反潜作战的有效性,还能极大的降低运行成本,对增强海军中远海作战能力和体系化作战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冕之王——歼-5歼击机基本参数:翼展9.60米机长11.36米最大平飞速度1145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6千米歼-5是在引进苏联的米格-17F的技术基础上生产出来的,它具有较高的速度和较高的升限。我国于1955年初开始试制歼-5。1956年7月19日,试制原型机首次试飞。1958年2月18日,歼-5首战击落美军一架RB-57型高空侦察机。  相似文献   

10.
号角已经吹响,但这不是一次远征。这是一次冲刺,这是一次急行军。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这支部队以14小时急行145华里的速度穿插三所里,创造了我军历史上最快的穿插速度,一举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亲自起草电报通令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三十八军万岁"。从此这支部队有了"万岁军"的美誉。今天,冲锋的姿态依旧。作为全军首批改装的陆军机械化集团军,这支王牌部队拥有我军第一支防空兵部队、第一支电子对抗部队、第一支信息化装甲部队……靠着这一个个第一,集团军站到了中国陆军建设和发展的前沿,冲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2001年10月15日晚,美国使用两架装备了侧向射击火炮的AC-130型攻击运输机,袭击了塔利班设在坎大哈的一个司令部及部队设施。这次袭击是美国空军特种部队在阿富汗的第一次公开作战行动,也是美国使用地面部队遂行攻击的前奏。 AC-130飞机是一种巨型杀手。它是用老牌但许非老旧的中程战术运输机C-130改制而成。由于AC-130本身自卫能力较差,出动这种飞机说明,经过多天轰炸后阿富汗的防空能力已很大程度披摧毁;同时也因为与对地攻击能力很强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AH-64A相比,  相似文献   

12.
《当代海军》2006,(6):28
日前,“鹞”式飞机在一次从航母甲板起飞过程中创新了新的弹射起飞重量纪录。该纪录是在增大“鹞”式飞机已被认可的弹射起飞重量限制值的试验中创下的,  相似文献   

13.
防务     
《国防科技工业》2011,(9):12-12
美超高音速飞机第二次试飞失败8月11日,美国一架遥控超高音速试验机在升空后不久,即与地面失去联系。这架“猎鹰”HTV-2(Falcon HIV-2)试验机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  相似文献   

14.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军队应对国家公共安全威胁是一次广泛深刻的实战检验,对政治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充分彰显生命线作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国防技术基础》2008,(1):34-34
无论在军用机场或民用机场,我们都能看到由水泥辅成的平展的飞机起飞跑道,它是为使飞机达到正常的起飞速度,在其上滑行的。观代机场跑道一般长千采以上至数千米。  相似文献   

16.
自从潜艇用于海战,反潜战就开始了。经过数十年的反潜实践,航空反潜成为最有效的反潜手段之一,并使飞机一直处于空潜对抗的优势地位。然而,潜空导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将使航空反潜面临挑战。因为航空反潜也有其固有的弱点,飞机执行反潜任务时处于完全“暴露”状态,在搜寻猎潜艇过程中速度较低.甚至有时处于悬停状态(直升机)和停泊状态(水上飞机),确定一个水下目标至少需要探测4~6分钟,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7月10~15日的4次拦阻着舰试验中只有前2次取得了成功,但美国海军官员仍判定试验总体上是成功的,因为其验证演示X-47B能在航母上正常起降的目标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8.
翱翔蓝天的战机格外引人注目,但当它在空战中受伤落地,暂时退出空天战场之后的命运,你是否知道?当空战打响,必定会有战机被击伤,如何让战伤飞机第一时间重返蓝天?济空某部就担负着这种集速度和技术于一体而又鲜为人知的神圣使命。比拼速度:一个"抢"字重千斤去年初冬的一天,某沿海机场。航空兵某团正在组织飞行,战机频繁起降,一派繁忙的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初叶,当飞机问世并用于战争之后,使战争形态由二维平面转变为三维立体,人类战争由此发生了重大革命。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不断物化于航空技术装备,使作战飞机日益向隐身化、无人化、多能化、通用化方向发展,这必将对21世纪的战争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战飞机的隐身化,可能导致拥有隐身技术优势的一方在战争中获得战略优势和主动作战飞机的隐身化,主要是指作战飞机将广泛采用隐身技术(包括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来降低敌方雷达、红外、光学和声波等探测系统的观测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挥作用的一种趋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次普通的转场飞行,但一次不期而遇的发动机空中停车重大特情,却使两名飞行员在生死时速的8分钟内,做出了放弃跳伞、冒险迫降和强改落点、规避村民的两次重大抉择,保住了国家财产,保护了人民群众,捍卫了军人荣誉。3月27日,济空某飞院一团组织4架初教某型飞机转场飞行。上午9时整,副团长庄文波、领航股股长蒋卫军驾驶飞机从安徽某机场起飞。9时31分,高度800米,发动机突然出现抖动,飞机状态难以保持。飞行员第一时间判明故障后,在正确处置无效的情况下,指挥员下达弃机跳伞命令。为挽救战鹰和保护翼下村庄,飞行员毅然放弃跳伞,艰难搜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