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带着青春梦想,带着亲人嘱托,又一批胸怀报国之志的新兵迈进了军营。指导帮助新兵迈好第一步,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对他们能够顺利走好军旅之路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一、从端正入伍动机着眼,校正发展方向。新兵中有的是抱着对人民军队的向往来参军的,有的是抱着学技术、找出路的目的来参军的,有的是抱着见见世面、长长见识的想法来参军的,有的是稀里糊涂被动员来参军的,也有个别“征兵难”地区的新兵是“被迫”来部队的。对打算在部队混上两年,缺乏爱军精武、勇于进取思想的新兵,要重点把端正入伍动机作为做好思想工作的根本来抓,…  相似文献   

2.
刘星  郭再新 《政工学刊》2013,(11):36-37
新兵入营后,如何使其尽快从地方青年成长为合格军人,是新训工作的根本任务。新训单位要紧贴新兵思想、行为特点,深入细致搞好教育引导,严格依法组织训练、管理,着力引导新兵解决为什么当兵、当什么样兵、能不能当好兵、如何当好兵的问题,稳步走好军旅人生路。 一、深扎从军报国的思想根子,解决“为什么当兵”的问题 现在的新兵是“玩着芯片、吃着薯片、看着大片”长大的,有的对“为谁当兵、为谁扛枪”、当兵是“打仗”还是“打工”等问题认识还比较模糊,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3.
新兵满怀信心和希望来到火热的军营。由于他们这一代大都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的,大都没有吃过多少苦。尤其是新兵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家中娇生惯养,没有离开过父母,独立生活能力差,而部队生活处处要自立,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和畏难情绪,思想波动大,有的想家,有的后悔,甚至有的想私自离队。作为一线带兵人如何掌握新兵思想动态,及时做好新兵思想稳定工作,应把握以下几种时机:(一)新兵刚入伍时。新兵刚远离家乡,在生活、思想、环境上都有诸多不适应,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要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使之安心…  相似文献   

4.
日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对某部新兵上网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是有过上网经历的占58%。面对网络给部队带来的新情况,如何与时俱进地做好青年工作,促使青年官兵健康成长,为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当前需要回答和解决的新课题。思考之一:如何看待“e网”兵?只有摘掉“有色眼镜”,才能看到“网迷”兵中蕴藏的积极因素。调查发现,迷恋网络的新兵达到20%左右,成为“网民”时年龄最小的才12岁,上网冲浪经历最长的已达9年之久。面对“网迷”新兵的到来,有些同志看法不一,喜忧参半。有的认为,网络青年为军营增添…  相似文献   

5.
宾拜 《政工学刊》2006,(1):51-51
在新兵训练期间,新兵思想、军事、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解决,大量的工作需要在新兵下连队以后进行。因此,要使新兵完成新时期合格军人的转变,以适应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就应该帮助他们在理想信念、军事本领和心理素质上过好“三关”。帮助新兵过好“思想关”。新兵思想方面的问题主要是“三观”问题和理想信念问题。从新兵的思想特点来看,其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处于不定型阶段,思想情绪容易波动,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易受外界不良思潮的影响;从新兵的认知水平上看,在招募入伍、新兵连受训阶段,新兵对军人的理想信念或多…  相似文献   

6.
马立群 《国防》2012,(6):51
新兵为部队输送新鲜血液,为部队战斗力的持续生成提供人力基础.新兵质量至关重要,新兵强,则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新兵弱,则给部队战斗力生成和提高带来不利影响. 客观认识“当兵冷”、“征兵难”问题.近些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当兵冷”、“征兵难”问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做好为部队选送优质兵员的前提.一是“当兵冷”、“征兵难”问题出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甘厚兵 《国防》2010,(5):72-72
据悉,济南军区某摩步旅在抓好新兵日常制度贯彻落实过程中。注重用“警报一响新兵就知道该做什么”来激发和强化新兵的战备意识。超前安排部分带战术背景的新课目,让新兵一入伍就强化“随时准备打仗”的战备观念,较好地帮助新兵完成了从一名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再到一名合格战斗员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兵刚入伍时。由于从“松散性”向“约束性”的突变,难免会出现暂时的不适应。为使新兵较好实现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士兵的“转身”,笔者感到,有关部门可以结合民兵训练等时机,对“预征对象”进行适当预先培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9.
新兵初到部队,对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好奇,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干部骨干在新训阶段大量的和最经常的工作是给新兵“讲道理”。不论是在“台上”还是在“台下”.带兵人必须把握新兵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好道理,使之“入耳”、“人心”,为帮助新兵端正思想认识、解除疑虑、尽快适应环境、自觉投入教育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第一步:热心帮助减压力。新兵刚到一个新环境新单位,面对诸多陌生的新面孔,大多会产生一些心理压力和思想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来自父母长辈期望的压力。大多数新兵都是带着家长的期望入伍的,有的想退伍之后找个好工作,有的想考学当军官,有的想入党等等。但是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一对矛盾体,  相似文献   

11.
项锋 《政工学刊》2004,(11):35-35
常言道:“班长是军中之母”。新兵班长是新兵的领路人,在新兵心目中开始最羡慕的往往就是新兵班长。班长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新兵的成长进步,这就要求新兵班长应做到“十要”。思想素质要先进。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有了先进的思想,才能带出素质过硬的兵,才能做到枪听我指挥、我听  相似文献   

12.
如今,孙学川的同学有的当了大老板,有的当了机关领导,而他还是一个“新兵老同志”。有人问他后悔不后悔,孙学川笑而不答。他相信自己。  相似文献   

13.
新兵“带党票入伍”的现象这几年时有出现。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很强、很严肃的工作,从我们对今年入伍的部分新兵党员调查了解的情况看,感到入伍前发展党员的问题比较多,主要表现是:一是入党的基本条件不具备。绝大多数同志对党的基本知识了解甚少,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测验及格率很低,个别同志在入党志愿书中把党的纪律写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的甚至对党的奋斗目标含糊不清,对自己入党的年月日,也说不清楚。虽然这些同志在当地反映确实是好的和比较好的,用老乡的话说是“好娃娃”,作为一名新兵也是合格的,但与党员的条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二是入党动机不正确。新兵家长认为,入伍前弄张“党票”,到部队后容易得到部队领导的重视,能  相似文献   

14.
从入伍到下连,是新兵接受入伍教育,完成由普通百姓到合格军人转变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新兵遇到困难较多、情绪波动较大、思想问题较多的时期。因此,带新兵骨干必须积极引导和帮助新兵迈好军营第一步,使他们顺利地融人军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具体地说就是过“五关”:  相似文献   

15.
新兵是部队的新鲜血液,关系到部队的建设发展,因此如何助力新兵顺利度过“第二适应期”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很多基层单位越来越重视新兵心理健康工作,关注新兵心理问题,“心理孤岛”现象便是其中典型的一种。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及时发现、有效疏导,将给部队安全管理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新兵“心理孤岛”现象,并寻找这种现象的防治之策,以促进新兵健康成长,确保部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军棋里“连长”只是个作用很小的棋子,只能吃个“排长”、“工兵”, 碰个“炸弹”,扛个“军旗”什么的。连队刚来了个新兵,他爸是个司令一级的人物。一日,新兵违反了纪律,连长很不客气地说了他一顿。新兵心里很不舒服。他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搞好大学生新兵教育培养工作,我们采取跟踪调查、全面了解、专题调研、重点分析等方式,从摸清大学生新兵的主流优势、思想特点、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为切入点,在“四个把握”上下功夫,增强了大学生新兵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董智奎  薛鹏 《国防》2003,(6):48-49
改革现行兵役制度,从高考分数高于录取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中征集新兵,变从中考、高考“落榜生”中征兵为从高考“上榜生”中征兵,是提高新兵文化素质,优化兵员结构的良好途径,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王进 《政工学刊》2005,(2):30-30
参军入伍,是人生经历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此时此刻,新兵的心情十分复杂。一方面,由于环境和角色的转变,许多新兵的内心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感对自己的军旅之路充满了遐想;另一方面,面对军营紧张的节奏、艰苦的生活和严格的管理,一些新兵也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反应。对此,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调适和疏导,将会直接影响到新兵入伍训练的效果,特别是那些消极心理,更可能给新兵的军旅生涯蒙上心理阴影。新兵入伍后常见消极心理及其影响1.失落心理。很多新兵入伍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有的想考学提干有的想转改士官,有的想入党立功,还有的想学一技…  相似文献   

20.
新兵“第二适应期”异常心理的表现(一)失衡心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兵的思想比较活泛。尤其是新训结业时,想分到好单位、安排到好岗位的愿望比较强烈。到新的单位后,他们容易以各自的目光审视分工,看待进步,有的不自觉地与同年入伍的老乡比、与新兵连同班战友比,当看到别人如愿以偿、自己愿望落空时,容易出现消极情绪,产生失落感和失衡心理。(二)畏惧心理。刚到新单位,大部分新兵都会表现出激动和兴奋,但有的特别留恋新兵连生活,乍一分手,孤独感油然而生,还有的担心新单位适应不了,怕干部骨干对自己不关心而产生畏惧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