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几代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人们对语文教学状况似乎从未满意过.语文教学四面楚歌,1997年发轫于<北京文学>的对语文教学那场批评和抨击,那"不止害了一个人,而害了一代人"的无情责难,那"束缚人,折磨人,摧残人"的无情咒语,那"上下共讨之,全民共讨之"的浩大攻势,不能不令人扼腕[1].  相似文献   

2.
中学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写前-写中-写后"三阶段作文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在作文教学中侧重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让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师"导"的作用下更好地成为教与学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重要理念就于它对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它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基础学科,任何一门课程的内容都离不开语言的表现形式,学好语文,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十分重要.不仅如此,语文还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不仅传递着各门类的优秀文化知识,而且延续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进而促进人类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和谐.语文如此重要,作为教师就要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哈萨克族委员艾克拜尔·米吉提针对中小学语文教材缺乏红色经典文章的现状,在提案里建议修改《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和《语文课程标准》,加强红色经典作品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红色经典课文去认识那段历史,把革命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新课程改革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在师生关系上要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了四个方面的理念,即人文性、实践性、生活性、民族性.生活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语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学效率 当代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首要任务.语文属于人文科学,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等功能.可见,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首先应该"博爱",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教学中,把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转化为无限丰富的文化知识,倾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蓬勃的教学热情,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衔接紧凑,而不是寡然无味、毫无条理.其次是要"尽职",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熟练掌握幻灯、课件制作等先进的教学技术,同时注重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讲求课堂质量,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三是要"争优",包括优良的课堂教学秩序,优异的学生学习成绩和优秀的班级整体形象.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争先创优、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从自身做起,维护好课堂纪律,维护好班级荣誉会在整个班级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每一册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人教版语文新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但就我国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文学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要说中学生,即使一些大学生,他们对文学的隔膜与浅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缺乏症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加强语文特别是文学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5月16日下午,科研部邀请原语文教研室杨军教授,在军人俱乐部举办《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与心理调控》学术报告会。杨军教授运用古今中外大量事实,从"新闻情感信息的内涵"、"新闻情感信息的传播给受众的影响"和"新闻情感信息传播的心理调控"三个方面,对新闻情感信息传播与心理调控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当今信息社会各类信息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代诗歌五首>的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一道题,要求把"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词句补充完整,并说说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  相似文献   

12.
正谢金凤是农六师一名从教30年的老教师,先后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课程包括语文、英语、政治等。用她自己的话说:"当老师是一个辛苦活儿,却是一份让人很有成就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有效地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一种可能呢?我在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努力尝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于不疑处生疑",有所发现,有所创见,试图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合适的学习方法,在阅读课文学习中,指导学生依据各自特长尝试运用学法学习课文,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的阅读自主起来.  相似文献   

14.
专家介绍     
王丽娜女,汉族,1938年3月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61年北京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语文系本科毕业,1961年分配到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从事少数民族语文图书分编工作和社科咨询工作。1980年开始从事中国学研究,重点为"中国古典文学在国外"课题。现为研究馆员,1998年退休。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有催化、加速作用,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首先,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变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艺术教育.这几方面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整体创造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琳琅满目的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把诗意美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诗意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连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纽带,我们可以透过它清晰地窥见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看出一个人的情操人格;语言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人生活在这样一个瑰丽的语言世界中,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人自身.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往往只抓住字、词、句、段的分析与理解,而忽视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身所具有的美.这些美具体地体现在语文教材中优秀的文学作品上.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来源于日常生活,又通过作家的艺术提炼、加工和改造.日常口语丰富无比,但它如同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湖海,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还有待于我们去澄清、净化;而文学语言则规范、纯正、健康,也更为准确、生动、鲜明.所以,语言的艺术随处都在树立着语言美的典范和楷模,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语言,明净如山间的清泉,清纯似含苞的花蕾,欣赏这样的篇章,自然而然的会受到语言之美的教育和熏陶.所以我们不能忽视语文中的语言之美,不能忽视语言美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中的语言美主要有情趣美、色彩美、声韵美、简洁与繁复美等等.  相似文献   

18.
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形式之一。梳理统编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以下简称低段)语文教材发现,古诗数量占课文比重较大,选编上呈现以下特点:内容以写景抒情居多,体裁以七言绝句为主,时间以唐诗居多,插图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为主,组织方式是"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形式上文质兼美,贴近学生生活,由浅入深,渗透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技术条件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母语学科,其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而合理、有效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将有助于师生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辅助日常的教学所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综合性学习"这一板块和环节,旨在科学开展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惟有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充分联系起来,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新大纲新教材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之初,在人们的热切关注之下,<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及新教材带着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气息,陆续和大家见面了.如何更好地完成语文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任务,是每个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以及过硬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是新世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