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为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本身就是美的创造与结晶,它们用美的语言塑造出美的形象,创造出美的境界.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学内容,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它的任务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而中学语文教学则是借助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的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它的任务是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发现美、理解美、表述美、鉴赏美进而创造美。茅盾的《风景谈》采用曲折含蓄的笔调,融社会美于自然美。沙漠风光、月夜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憩趣、北国晨号六幅图画展现出一幅恢宏博大的…  相似文献   

3.
<正>屈原是一个典型的完美主义者,他是爱美的天才,对美有极强的感悟力,是美的最执着的求索者,他追求美的政治,美的情操,美的自然,美的艺术.对美的向往,美的皈依,是他流浪旅程的驿站,飘泊灵魂的栖息地,精神超越的家园,生命绚烂的归宿.探求其审美理想形成的心理历程,也许能给我们一种启示和引导,追循屈原的足迹,走向美的圣洁之地.  相似文献   

4.
军人之美     
贾凤山 《国防》2006,(11):77-78
法国艺术家罗丹有句名言:这个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千姿百态美的事物,诸如行云流水,湖光山色,天上彩虹,地上绿茵,宁静的生活,多彩的艺术,英雄的业绩,壮丽的人生……在这些美的事物、美的现象中,有朵艳丽的奇葩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军人的美。军人之美,美在那威武阳刚的气质。古典诗词中对军人美的描述,几乎都是赞扬阳刚之气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些无一不是军人阳刚美的写照。军人的阳刚之美,集中体现在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还要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欣赏和引导。语文教学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讲解,展现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语言美,以求达到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  相似文献   

6.
把诗意美贯穿于语文教学中,是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诗意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是非文学作品的3倍。充分发挥文学作品特有的形象感染力来组织文学作品的教学,是理所当然的。然而不少教师,对此仍缺乏应有的认识,在文学作品教学中进行支离破碎的知识讲解和空洞抽象的思想归纳,脱离作品的故事情节、环境及个性化语言,对人物性格进行架空分析,脱离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对艺术特色进行公式化、概念化的抽象。总结……于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就只能是望梅止渴,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美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有催化、加速作用,美育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 首先,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知识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变的艺术性.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提高思想认识,进行艺术教育.这几方面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整体创造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认识人物美,体会人情美,欣赏艺术美,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琳琅满目的美的殿堂里生情悟道,对所学知识愉悦耳目触发情思,从而形成整体创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真善美是典型的本质特证.真、善是基础,美是外在表现;真的、善的必须是美的.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因些,任何一个典型,要引起人们的共鸣,并群起而效仿之,它必须具有美感.这正是典型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抓典型过程中,如何使其具美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一、心灵美是可贵的,但直接启发人的是行为美.因此,坚持心灵美与行为美的有机统一,是典型生命力的源泉.不知打什么时候起,我们在抓典型中,热衷于挖掘其“闪光”的语言,总结其“崇高”的思想境界.从欧阳海推驮马时的丰富想象,到文革时一些典型的“格言”,这些似乎都没有在群众中留下什么印象.倒是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焦裕禄风雪天背粮慰问老贫农的形象深深铭刻在人们心中.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典型影响人们的是什么?思想?行为?或是二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感悟的因素 (一)教材的提示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编写者为读者(学生)提供了该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许多提示,每个单元前有总体阅读提示,每篇课文前有重点阅读提示,课后练习中有课文重要内容的提示,部分课文还附有别人鉴赏体会、专家评析,以及有关网址提示,如高中语文第四册<装在套子里的人>课后附录了摘自<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的专家评点和网址(华人教育网WWW.0-100.com.cn),每单元后有某一类文学鉴赏分析方法提示.这些教材的提示为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总体特征起到了奠定基调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些提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把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感悟限制在一个事先设定的大框框里.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楚国的辞赋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美在恰到好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家等艺术家都祟尚黄金分割律,它表现了某些美的本质的尺度.人体之所以美,是因为比例关系的和谐和五官的适中对称.其"适中"与恰到好处不谋而合,任何事"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同样,在新课改大背景影响下的教学,也要把握好恰到好处这把"黄金"尺度.  相似文献   

12.
一、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品德熏陶 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要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文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的语文教育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每一册课本中的文学作品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人教版语文新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占有一半以上的篇幅,但就我国当前语文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文学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要说中学生,即使一些大学生,他们对文学的隔膜与浅近功利的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文学缺乏症已经到了令人忧虑的程度,加强语文特别是文学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美的定义、美与电视教材的紧密联系和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的讨论 ,阐述美学、构图美在电视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寓德育于智育中,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激励学生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学好数学的革命热情,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非常有利的内蕴的思想性,但由于它潜在于教材之中,若不深入钻研发掘,则容易忽视其存在.近几年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只注意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者不能有意识地进行思想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尤剑平 《政工学刊》2007,(11):52-53
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讲的。艺术,乃创造美发现美的学问,萧伯纳把经济学看作一门艺术,说明这门学问里面包含着很多带给人美的感受和享受的东西。确实,经济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一旦掌握并遵循了它所提供的那些规律和法则,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能使人受益不少,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甚至在对人生很多问题的看法上,  相似文献   

17.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军人的美也以其特殊的形态、内涵和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审美目光。美是一种感受和体验,军人美也不例外。而除了现实生活,文学艺术是审美体验之最重要的对象和媒介。事实上,人们对军人美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借助军事文艺获得的。军旅诗歌,以其勇武的英雄气概和昂扬的格调,歌颂了那些有能力自由驾驭军事活动规律、朝着正义战争的道德和政治目标前进的军人,展现出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军人美的形态和意蕴。  相似文献   

18.
最美     
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只有人,才能深刻地感悟美、创造美、建设美。美是事物的外在形态,但更多的是人对事物的主观感受。美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但美又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亘古不变。你会沉醉于美酒美食,流连于美山美水;你也会忘情于美丽的容颜,陶醉于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诗文、高雅的书画……美来自心灵的愉悦、情感的共鸣,既来自于外在,更来自内心,来自文化,来自文明。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必然要涉及到语文课的本质与属性,看来似乎是个人人皆知的问题,但真正上升至理论层面来阐释,却又是难下定义的.尤其是面对职业教育基础课的语文教学而言,不是语文课本质属性是什么,而是我们面对着职校学生这样的群体最需要语文课的何种本质与属性来解决教育中的矛盾,实现教育目标.有人说语文的本质是言语性,还有说工具性、知识性、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等等,也许这是解构主义多元共生的观点.但是面对着语文课这么庞杂的内涵,又面对职校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特殊群体.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为实现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目的,建构以人文关怀为主线的语文教学,应该说是现代教育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正像一个没有英雄扣英雄主义的民族是可悲的一样,一种缺少崇高美、阳刚美的文学也是可悲的,而军旅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题材范畴更是没有理由拒绝阳刚。以新时期最为走红的两篇军旅小说《亮刽》和《历史的天空》中所塑造的主人公为对象,对其所表现出的军人阳刚的一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新时期军人崇高的阳刚之美的内涵有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