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一九八0年四月,巴金在访问日本东京时的一次讲话中说:“我的生活中充满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这样。爱与憎的冲突、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理智与感情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这一切织成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我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我追求光明的呼声。”这是作家巴金对自己生活和创作的深刻概括。  相似文献   

2.
新书架     
《工人》于泽俊著文化艺术出版社长篇小说《工人》描写了三代建筑工人的生活。作者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的笔法,从1919年我母亲出生写起,一直写到2009年,叙述了中国工人90年的生活历史,是一部全面反映工人阶级生活(生存)状况的作品。其间有许多悲欢离合、催人泪下的故事,例如:——父亲三闯关东,母亲三进北京,——父  相似文献   

3.
在十九世纪初和二十世纪初,有两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分别创作了两部展示青年追求梦想至毁灭的作品,这就是法国司汤达尔的《红与黑》与美国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两位作家和两部作品虽然相距约一个世纪,但他们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于连和克莱特的思想经历以及奋斗与毁灭的历程却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80华诞。80年的风雨沧桑,80年的光辉历程,是一曲激昂高亢的赞歌。作为中国新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以火一样的热情,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用浓烈而诚挚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精心创作出一部部讴歌党的光辉历史的优秀影片。  相似文献   

5.
金秋时节,军旅作家吴利明的红色作品《挺进师》出版了。作为第一部全面展现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战斗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这本书全景式地反映了浙江丽水革命老区3年游击战争,以大视野、大手笔向读者讲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是集史料性、文学性并重的军事纪实文学。在《挺进师》的背后,不得不说的却是吴利明那一段红色创作的旅程。  相似文献   

6.
《黑雪——出兵朝鲜纪实》(叶雨蒙著,作家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下称《黑雪》)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是一部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却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纪实”不实。一位以写历史题材为主的小说作家曾经说过:“一部作品,既然被冠之以‘历史’的名衔,它也就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传播历史的媒介作用。不管作者愿意不愿意,一般读者往往是通过作品去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及其人物的。因此,人们也就有理由要求作品所提供的基本信息与历史的实际大体相符。”①笔者完全赞成这个观点。《黑雪》既然冠之以“纪实”,其所记述与描写的历史事件就应该是真实的,不应是虚构的,所提供的信息应符合历史实际。然而,该书所描写的事件虽然有一部分是有一定历史根据的,但有许多与历史事实不符,并且还有虚构的成分。《黑雪》开篇第一章的题目是《开国后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7.
美丽富绕的博尔塔拉草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农垦骄子,农五师原文联主席金仁香是其中一位。他几十年如一日,把赤诚掏给人民,把生命献给艺术。他的代表作有《荒原》、《天山骏马》、《古道新姿》,《百寿翁》等60多幅,作品参加兵团、自治区和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油画《大元帅》1998年在加拿大获得了"金鹅奖",国画《文艺泰斗》、《群驼》等作品分别在泰国曼谷和韩国汉城展出。尤其是他精心构思创作的巨幅画卷《万马奔腾》和《华夏神州》等作品凝聚了他几十年艺术生涯的心血和汗水,展示出这位大漠赤子对祖国山河挚爱的情怀。他的作品和传记分别载入《中国美  相似文献   

8.
风格的独创,根植于创作主体的人格;对于作家作品风格的鉴赏,其核心在于对作家独特精神风貌和人格的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作家人格的一致是风格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风格鉴赏的理论基础,然而人格与风格之间又有着相当复杂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风格鉴赏在本质上是作为鉴赏主体的读者对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的人格感应。创作主体与鉴赏主体人格扣心理的自由是风格形成并得以鉴赏的前提;鉴赏主体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的发挥是实现人格感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作家的历史修养,尤其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和把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家对时代的概括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他们创作的份量和价值.一些优秀、坚实的文学作品,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出它的价值和光彩,写作家对历史进程准确深邃的艺术把握是分不开的.这部小说写的是我国西北农村和城乡结合地带在1975年至1985年间所发生的深刻的社会变动和在这一变动背景中挣扎、奋进、憧憬着的农村青年的典型性格和历史命运.作家对我国农村改革进程的把握,是和他对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和灵魂的把握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作家许国江以写微型小说而著名。微型小说以其短小精悍、含蕴深厚而极受欢迎。他的作品集中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作者冷静机敏、洞幽烛微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描写爱情的小说,还对人的价值和社会出路作了终极探索。"大旨谈情"与"补天"之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小说的基本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形成,又与他的亲身经历有密切联系,作者把这种联系艺术化地体现于作品中,成为我们理解小说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2.
关于《儒林外史》的主题,至今众说纷纭。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从这部讽刺小说中找出作者的价值判断。书中所讽刺的各种人物,归于一点,在于学问或人格的“伪妄”。而小说的价值判断标准,即为“真儒”的人格学问之“真”和他们“礼乐兵农”的济世方案之“实”。所以,人才观念上的倡真反伪和社会主张上的弃虚返实,即为小说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13.
舰炮随动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战争对舰炮随动系统所提出的战技要求出发,对其现状在性能指标、结构类型、辅助装置、总体配置及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简略分析,并就瞄准系统采用自适应控制及智能控制等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文所体现的理想和追求,其生命观、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等,体现了他的生命哲学。这种生命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追求道德完善的一种全新的道德范式,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寻找独立的人格进行了一次可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系统功能和评价系统理论为依据,分析《傲慢与偏见》中两封信的表现态度系统的语义资源。经过分析笔者发现两封信截然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小说中不同人物性格的外在表现。小说是很好的语言学习材料,我们在分析小说的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作者刻画小说人物的精湛处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维护条件下产品寿命分布规律,进一步解释其失效特性,从维护条件下产品性能状态变化角度出发,结合累积失效理论,利用复合Poisson过程建立了可靠性模型,得到了该条件下产品在线寿命分布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维护条件下产品总体寿命分布模型,并利用偏度-峰度系数和贴近度分析,对维护条件下产品在线寿命分布和总体寿命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解释了工程产品在线往往具有集中失效,而总体又具有随机失效的特性。以水泵转子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分析,较好地描述了其定期维护条件下的可靠度和寿命分布,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践,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目前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具体探讨了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走出现实困境的种种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期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绪全面觉醒的时期,生命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从陶渊明的生命价值、生命真谛和生命信仰来探讨他的自然观,进而表现陶渊明对生命意识的独特解读。  相似文献   

19.
《论语》中的“知”是一种知识、才智、智慧,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的内容广泛,可粗分为“闻见之知”和“德性之知”,“知”来源于“生而知之”和“学而知之”。孔子主张通过多见、多闻、多习、多行等方式“学而知之”。“知”是为了获取一种“智”的生命智慧,为了培养一种“仁智”双修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的情节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艺术造诣,一直为读者和批评家津津乐道。对于三个女人的情节,体现了现代文学理论的设计理念,值得我们重视。本文试从因果逻辑这一规律来考察这三个相似情节中的相异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