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养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祯 《政工学刊》2010,(7):58-59
当今社会,学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个人,只有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不断学习、自我提高,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军队院校作为培养我军建设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力量,也应进一步更新观念,重视培养军校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某种意义上,具备学习能力比掌握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培养全面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相似文献   

2.
人才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说得确切一点,解决人才问题必须着眼于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引起了宁夏在人才问题上的忧虑。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已成为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创造未来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争得人才,才能创人之先。对宁夏而言,近年来说得最多的是人才的外流问题。20多年来,宁夏共流失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约3万人,占全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1/4左右,而且在外流人才中确有很多独具专长者。近期的一次调查显示,宁夏现有专业技术人员中,有5…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对社会需要人才考虑得较多,较少或根本没有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特征。教育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也要适应人的发展需要.符合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确定教育发展方向,规划教学内容等问题时,只有把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使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上。本文试图从大学生的特征入手,按照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解决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伊拉克战争的实践 ,既充分地显示出先进武器装备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优势作用 ,又鲜明地向世人昭示 :人在战争中的主体地位决不会因为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样式的变化而动摇或减弱 ,活生生的人始终是战争的主宰。关键是对人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因素要有全新的认识 ,切实确立重视人才系统素质的观念 ,确立智能为构成人才第一要素的观念 ,大力加强军队人才群体建设 ,才能真正发挥人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伯乐相马” ,讲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叫孙阳的人 ,善于相马。古人著“伯乐相马”讽刺当权者压抑人才的不合理现象 ,为受屈的人才鸣不平。它给人们一个重要启示 :人才是到处都有的 ,关键在于领导识别、发现、任用他们 ,并给予较好的条件 ,这样才能使他们发挥出较大的作用。培养和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对于做好军事斗争准备至关重要。而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军事人才首先要选好人才。然而 ,“在少数人中选”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人才如何得来 ,靠“伯乐相马” ,还是通过“赛马”去发现 ?这看似一个选才方式问题 ,实则是在新形势下…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央军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指出:“要在全军营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关爱人才浓厚氛围,把广大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是我们党多年人才工作总结出的经验。实践表明,积极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人才队伍才能得到井喷式发展,强军事业也会取得大踏步前进。一、充分尊重人才尊重人才是选贤任能的基础。习主席曾引用《诗经》中“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  相似文献   

7.
在人才研究中 ,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新的理念 ,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很有启示。人才配置上 ,最关键的不是强弱搭配 ,而是异质互补 ;任何人才都是胜任与不胜任的统一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 ,才能延长任职的胜任期 ;人才是一个实践的标准 ,只有带好部队、打胜仗、做好工作的人 ,才算得上是人才 ;“潜人才”的成绩不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 ,发现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潜人才” ;人才的本质是创造 ,培养军事人才重点是培养其军事创造力 ,否则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所谓人才,是指有良好品德,较高才能,广博学识,能为现代化建设做出实际贡献的人。他不仅仅是名家学者,也包括那些有一技之长,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在自己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而环境,则是指周围情况和条件的总和。一个单位的领导不仅要具备识才用才的能力,更应认识到自己肩上要有为人才创造宽松环境的责任。 首先,树立为人才创造环境的责任意识,运用邓小  相似文献   

9.
《宁夏科技》2001,(4):27-27
一个人的才能,包括统帅能力、意志能力、应变能力、疏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和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开拓能力等等,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极其复杂的综合概念。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要受到其他各项内在要素的明显制约和影响。因此,领导人才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造才能时,就不能局限于单纯从成才的方面去寻求提高的捷径,而必须在多方面打好扎实的基础,付出艰苦的努力,以求得创造才能的综合性提高。譬如:通过提高道德水平来培养“正才”,防止“邪才”;通过提高见识水平,来培养“明才”。防止“盲才”;通过提高知识水平,来培…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历史上,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最终称霸中原;越王勾践多亏范蠡、文种二将相鼎力相助,方能一雪前耻;刘备三顾茅庐觅得诸葛亮得以三分天下。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当今时代竞争日益激烈,人才的重要性尤为显著,作为领导者能否识得准人才、带得出人才、用得对人才和留得住人才,乃成败之关键。领导者要有一双慧眼,识得准人才。作为领导者要想识准人才,应当从细处着手,多渠道辨别人才,多角度查看人才,不拘一格提拔人才。一是言谈见思想。从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写的文章可以看出他有没有思想。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战国时卫国经常受到周围大国侵扰。有一天,子思对卫侯说:“苟便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他可以统帅大军五百乘。”古时一乘战车有驷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五百乘是一支不小的队伍了。卫侯说:“我早就知道苟便有统帅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曾经在为官时,在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吃了,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觉得好笑,但仍委婉地对卫侯说:“依我看,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他们用人好像木匠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几抱粗的木材,是相当好的木料吧,中间可能有几尺已经腐坏,但是高明的木匠不是把整个木材扔掉,而是选用其中好料部分。选用人也是这样,现在多国纷争,诸侯征战,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才。各国都在招贤纳士,卫侯您却因两个鸡蛋的问题而把一个能率领千军万马、能攻善守的将军弃而不用,这样的事最好不要让邻国知道啊!”  相似文献   

12.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任何一个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要实现其战略目标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企业迈向国际化战略,没有优秀人才是不能想象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成功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即:有一个忠实可靠、精明强干、激情满怀、勇于创新的管理干部队伍以及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技术精湛、效率很高的员工队伍。所以企业要想成功,一定不能忽略“人”的因素,需要在人才使用上做文章。企业高层领导智慧用人的能力,就是吸引人才、选聘人才、任用人才、调配人才、留  相似文献   

13.
<正>习主席强调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这一论述深刻指出了环境对于人才建设的重要性。今天的人才格局将塑造军队明天的样子,今天的人才环境也将影响军队未来的事业发展。当前,要贯彻落实人才强军战略思想,集聚天下英才为强军事业所用,军队必须把人才真正当作第一资源、战略资源来看待,围绕引、培、用三个过程,大力营造吸引人凝聚人成就人的良好军事人才环境。一、“栽下梧桐引凤来”,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才能成功。实现党的这一宏伟大业,关键是人才。从战略的高度研究和分析人才问题,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最近,很高兴地读到苏州大学郭秋琴副教授的新作:《中国共产党人才强国战略研究》(以下简称《战略研究》),这是一本系统地研究人才强国战略的力作。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新时期党的人才强国战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研究人才问题,把人才强国战略摆在与依法治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同等地位,放在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重要地位去思考和研究,是本书的一个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说,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经济,网络必须与传统经济相结合。他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 13亿人口中, 12亿多人是从事传统产业的。只有 1000万人左右是搞所谓新经济的。从我国经济发展安身立命的角度看,还是要靠传统经济才能让大家吃饱饭。但不能因此说就不要发展新经济,而是说新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传统经济相结合,促进传统经济的发展。 戴园晨还说,前一段时间,对网络的看法有两个主要的误区:一是认为新经济可以脱离传统经济而存在、而发展;一是认为网络可以…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当代世界军事领域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未来的信息化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较量将更加突出地表现为高素质人才的较量。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都不能改变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学校只有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及自身的条件,确定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被社会所接受、有特色、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在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中,教师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久动力。要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实施创新教育,只有教育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一、教育思想方面创新教育就是要营造一个开发学生潜能的环境。改革单一、封闭的教育思想观念,树立多元、开放的教育思想,由强调共性和求同,压制个性发展,变为强调个性和求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变得民主和平等,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在师生之间探讨和争论中,集思广益。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学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人的发展是建立在劳动实践基础上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对人的依赖,人对物的依赖,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只有既消除物的役使,又消除人的役使,人与社会才能得以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确处理好人才的稳定与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在稳定人才与人才流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是过分强调人才稳定。事业兴旺、单位发展 ,关键在人 ,对此已经形成共识。很多单位和领导都想方设法把本单位的人才留住 ,不希望流失掉一个人才 ,把人才完全禁锢在自己单位里 ,想走万万不行。造成一些单位看似稳定 ,实际上处于一种亚稳定状态。二是稳定人才采用简单生硬的办法。一些人才在本单位已发挥不了作用 ,产生不了效益 ,本该调整到能发挥其所长的单位去 ,但为了保持稳定 ,领导不同意放人 ,采用卡压的办法把人留住 ,导致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在心不在 ,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