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民兵年度施训锣鼓刚刚擂响,湖南省邵阳军分区就立即着手修订各类应急应战方案。这次修订战备方案重点是以支持并参与部队跨区演练和联合作战为背景。几天后,13份通过与演习部队实兵对抗演练、保障演习部队军事行动得以完善的应急应战行动方案,经过军地10多个相关部门的修改论证重新出炉。同时,也使这个军分区及其部属的应急应战能力建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近期,我们调研了预备役部队建设情况,总的感到,预备役部队应急应战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纪树光 《国防》2010,(8):55-55
预备役部队是我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有效履行我军新的职能使命,科学统筹“双应能力”建设,努力做到“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  相似文献   

4.
王玉生 《国防》2011,(10):40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的上升,我军担负着应战应急双重职能任务。加强预备役部队应战应急能力建设,必须针对其寓兵于民的特点采取对策措施。要始终坚持以应战能力建设为核心。军队应战争而生,打仗是军队的根本职能任务。目前,预备役部队由省军区系统直接领导。在未来作战中,预  相似文献   

5.
刘建勋  马建平 《国防》2010,(8):45-46
军事训练是提高武装力量应急应战能力的基本途径。新形势下抓好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应着重在“六个环节”上下功夫、见成效。  相似文献   

6.
美国拥有较为完善的应急应战一体化管理体系。这套体系通过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协调的联动机制、衔接配套的规划计划和制度体系,实现了应急应战协调运作,从而提高了国家整体危机应对能力。借鉴美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树立“大安全观”,将应急与应战加以综合考虑。要着眼平战结合,加强应急应战一体化组织机构建设;注重军民融合式发展,搭建应急应战一体化资源共享平台;围绕应对多种安全威胁,构建应急应战一体化计划、预案体系;着眼依法治国,建立健全应急应战一体化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晓良 《国防》2011,(10):32
目前,民兵预备役部队职能作用从单纯应战向应急应战相统一转型已成必然趋势和战略共识,军地各级对要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能力建设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在"怎么建"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同认识。对此,我认为把握好两个方面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纠正本末倒置的做  相似文献   

8.
山东某预备役炮兵团紧紧围绕提高预备役部队“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科学筹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9.
本文透过世界主要国家国防动员应急应战的动员实践,认真分析了我国国防动员系统在历次抗灾救灾中所暴露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从应急应战领导指挥体制、应急应战力量体系、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应急应战法规体系等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应急应战一体化体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国记  董红利  孔健 《国防》2012,(4):33-34
坚持把增强双应能力作为根本目标.深化民兵调整改革,最关键、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以动员能力为核心的应急应战能力.必须坚持双应一体,把应急与应战捆在一起抓、绑在一起建,“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促进应战,重点提高“三个能力”.一要着力提高动员能力.不论是应战还是应急,首要的是把民兵动员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11.
唐洪青  丰志敏 《国防》2011,(7):39-40
随着非战争安全威胁日益上升,国家武装力量承担的非战争军事任务日益多样繁重,民兵预备役部队必须牢固树立"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指导思想,紧贴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与非战争安全威胁形势,在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常态化的同时,大力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由应战为主向应战准备与应急使用并重的职能转变。就边疆省区系统而言,民兵预备役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应重点解决好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民兵预备役部队肩负着支援保障、配合作战、兵员补充、应急救援、参加地方建设等多样化任务.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服务、应急、应战"三向互动的要求,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建彦  师庆才 《国防》2007,(11):82-82
新形势下,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强化使命意识.牢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历史使命,做好应急应战准备、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是我军当前最现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必须强化全体官兵的使命意识,使他们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把应急应战准备摆在中心位置,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标准指导工作,确保编、训、管、装、保等基本要素建设协调发展.二是坚持训用统一.  相似文献   

14.
周立强  刘晓杰 《国防》2013,(12):41-42
夜间行动是军事行动的重要方式,夜间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无论应战还是应急,都可能夜间用兵。因此,加强军事训练,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任务能力,抓好夜间训练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军队后备力量必须紧紧嗣绕我军的职能任务,着眼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加强应战功能建设的同时,努力增强应急功能,推动应战应急功能建设一体化,提高应对战争与非战争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综合安全的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是国防动员协调处理平时、战时的各种紧急事件的规律性运作方式。新时期,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联动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必须深刻理解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的深刻内涵与构建的重要意义,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来论摘要     
贾瑞帆 《华北民兵》2005,(11):34-34
新形势下预备役部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提高,一是靠编组,二是靠教育训练,三是靠有效的管理。从严治训是从严治军的重要内容,是生成与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黄安华 《国防》2014,(3):34-34
正为解决民兵应急分队能力素质与遂行任务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四川省古蔺县通过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到驻军连队驻训,走出了一条符合应急应战任务需要的民兵应急分队军事训练新路子。在训练内容上,本着"用什么训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压缩了队列、轻武器射击、警棍盾牌使用等  相似文献   

19.
面对国家安全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改革强军步伐的不断深入,预备役部队建设必须找准职能定位、加快转型步伐、完善运行机制、健全法规制度、破解现实难题,不断提高履行"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使命的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利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按照质量建设标准和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要求.黑龙江某预备役师党委紧紧围绕提高部队“两应”能力这一核心.坚持“应急为要.应战为本,重点应急.整体应战”的建设思路.务实创新.夯实基础.使部队的“两应”能力逐步提升.全面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先后被国家和总部评为宣传国防教育法先进单位、全国民兵预备役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军事训练也跨入了全军预备役部队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