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一种共口径毫米波/半主动激光/红外三模复合光学系统设计,采用抛物面天线-卡塞格伦光学系统的复合结构,3种探测模式共用主反射镜,在次镜实现红外能量与激光、毫米波能量分离;为减少激光探测器对毫米波传输的遮挡,采用特殊光学设计,使用直角反射光波导将激光点光斑分成4份分别导入位于光轴中心边缘相距90°的4个分离的单元象限器件上;毫米波馈源位于光波导前方,通过微波波导与电子舱中的毫米波收发器件连接。这种光学结构方式口径利用率高,结构紧凑,能有效实现3种探测制导方式的复合。  相似文献   

2.
通过仿真计算,从工作频段、目标探测与成像能力、大气传输特性等方面分析毫米波雷达特点。通过对西方国家典型毫米波雷达的指标和技术特点进行分析,给出毫米波雷达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空间目标探测需求,分析研究了我国远程毫米波雷达系统设计的总体问题,梳理分析了制约雷达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提出了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便携式红外目标模拟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红外型空空导弹环境试验及外场试验的要求,研制了专门的便携式目标模拟器用于配合检测导弹的截获、跟踪等总体性能。该目标模拟器设计为头罩式结构,采用微型黑体作为红外光学系统光源,具有连续、稳定、可调的辐射特性;光学系统通过由PLC控制的步进电机带动,可以实现红外目标的往返、达位运动,用来作为导弹总体性能测试时的目标源使用。详细介绍了该目标模拟器的结构、功能、特点及其系统设计方案,经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选出合适的辅助离子源进行沉积制备c-BN薄膜,通过对高能和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的重要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在单晶Si基体进行应用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用红外光谱(FTIR)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对不同辅助离子源制备沉积的薄膜,进行比较表征,得出结论: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比高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更适用于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航天科工203所对某单位毫米波段紧缩场开展测试验证工作,圆满完成全部测试工作。毫米波段紧缩场可以在室内有限的空间提供远场测试条件,主要用于天线系统在毫米波段的测试、研究与改进等工作。它的建设对于5G移动通信系统在毫米波波段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毫米波波段的测试工作对于仪器以及馈源布置的精细程度均提出了挑战。此次测试频段从6GHz覆盖到220GHz,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面监视的需要,设计一型制冷型红外热像仪的光学系统,其探测能力要求为对500 t(大于10 m×10 m)以上海面舰船探测距离不小于23 km。首先确定红外探测器;然后通过探测距离分析计算确定其焦距值、变倍比、通光口径等参数;根据上述参数运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光学系统详细设计,并对其成像质量和像差进行分析。通过外场实验验证了其探测能力,证明了其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完成激光驾束制导信息场检测,根据信息场的参数,介绍了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基于误差设计理论,根据激光束传输特性,利用光学软件ZEMAX设计了激光信息场检测光学系统;通过信息场指令值和辐照度检测,实现信息场参数测试。该系统能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对多种型号炮射导弹的驾束信息场进行参数测试。  相似文献   

8.
光纤激光器输出光束带有波前畸变,制约了光学系统的性能和工作效率。搭建实验系统分析了超连续谱光纤激光器系统输出光束的像差特性,不同波长的滤波片测试像差均以离焦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制备了3单元单层横向压电驱动变形镜样镜,并进行特性测试。变形镜影响函数有限元仿真和实测吻合度可达77%以上,一阶谐振频率12. 1 k Hz。以实际像差为对象进行闭环仿真,校正精度达到0. 77。另外,从校正精度及行程两个方面对变形镜进行了有限元优化仿真。结果 9单元变形镜(有效口径7. 5 mm)校正精度达到0. 9左右。镜片与压电片厚度比存在最优值约0. 3,行程可提升60%以上。  相似文献   

9.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的机理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是一种可控的新型红外伪装手段,它是通过迅速降低目标与背景红外图像帧与帧之间相关度,从而使红外跟踪系统对地面目标的跟踪丢失.在分析红外跟踪系统的相关算法及动态伪装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帕尔帖效应的温度调节型和基于电致变色的发射率调节型动态红外迷彩伪装技术,并对2种类型的实验样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动态红外迷彩伪装对反红外系统的相关跟踪具有一定效果,是对抗红外系统相关跟踪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94GHz调频连续波示范样机研制的结果作了讨论,包括用金属镀膜塑料来降低实用成本和尺寸调频连续波(FMCW)雷达是一种中功率扩展谱技术,很适用于低功率、低噪声毫米波振荡器。由线性扫描振荡器发射的波形来自目标的反射,并且与发射源的样品进行  相似文献   

11.
毫米波雷达导引头性能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米波雷达的频段介于微波频段与红外频段之间,兼有二者固有特性,是武器制导系统较为理想的使用频段。介绍了毫米波雷达制导的技术优点,对复杂气候条件和不同地表环境下35GHz和95 GHz 2种毫米波雷达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目标处在复杂气候环境或较好地表环境(即地表后向散射较弱)时,35 GHz雷达的性能要稍优于95 GHz雷达。  相似文献   

12.
根据缩比模型,建立了缩比红外成像实验测试系统,对水下航行体的体积、航行深度、运动速度、尾流排放等进行了缩比设计,设计了多种实验工况,可实现缩比目标模型红外尾流的静态和动态测试,一方面明确红外尾流的可探测性,另一方面掌握红外尾流可探测性的影响因素以及红外尾流的变化规律,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光学系统在小口径舰炮射击激光模拟器中应用的必要性。对如何利用光学系统来提高系统的性能指标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还介绍了激光光学系统设计的原则和实现的方法,并详细推导和计算了光学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抗红外/毫米波双模制导的烟幕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我军受到的红外 毫米波复合制导武器威胁及现有干扰措施的局限,提出将纳米复合材料G用做宽波段烟幕干扰剂,该材料具有较高电导率、磁导率,比重小,在空气中较为稳定。简述干扰材料G的制备方法,分析其材料特性,初步测试其对红外热成像仪和毫米波雷达的衰减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80年代以来,军用毫米波技术受到世界各国军方的极大重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微波波段和光波波段的对抗不断激化.更促进了毫米波技术的发展,毫米波有可能成为21世纪战场重要的电磁频谱。雷达是毫米波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军用雷达界关注毫米波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部分电子战接收机系统和电子支援措施(ESM)几乎都不能探测到毫米波威胁;现有的防厘米波、分米波雷达探测的隐身技术的发展也迫切要求扩展雷达的工作频段,以满足探测隐身武器的需要。毫米波雷达比普通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二十年间,电子电路的超小型化、毫米波(MMW)的使用以及红外导引头/探测器技术的提高导致导弹、炸弹和炮弹的精确制导和引信机构有了一些引人注目地发展。 总起来说,这些可称为“灵巧”弹药。正在出现的技术和野战武器系统不容易分类,因为弹药使用多路探测器和制导技术,并因为他们的设计和名称已演变多年——利用更新的和更好的技术使它迅速地成为可用的武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的原理及其仪器设计,分析了火药性能检测的现状和特点,探讨了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在火药性能检测领域的应用,结合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性能可靠、操作便捷、经济实惠等特点,预见了非分光红外(NDIR)传感器在火药性能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在毫米波被动探测与制导的实际威胁下,为提高地面目标在未来战场的生存能力,进行了目标的毫米波被动隐身技术的研究。分析了毫米波被动隐身的必要性,在目标的毫米波辐射特性测试原理基础上,对毫米波被动探测距离进行了分析。指出毫米波被动隐身的主要措施为目标的形状和材料特性的控制,并从这2方面分析了控制的实际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超大数值孔径光学系统的设计研究 ,其中包括设计的难点、研究思路、解决方法及实际结果。这个系统与传统的光学系统相比较 ,具有超大数值孔径和二次非球面尺寸大等显著特点。该光学系统将主要用于对大地样品进行探测、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反舰导弹飞行过程中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的难题,提出了一种红外目标辐射特性测量和标定方法,可实现对发动机尾喷口和尾焰辐射温度分布的测量。依据靶场环境特性,论证了红外光学系统的作用距离。红外辐射特性测量系统可实现反舰导弹飞行过程发动机工作状态的监控和辐射温度分布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