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建设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我们要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扎实做好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建设调整改革,为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郭应斌 《国防》2005,(4):26-28
组织建设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早在1962年毛泽东同志发表民兵工作“三落实”指示时,就强调要把“组织落实”摆到第一位。民兵组织整顿和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是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基本手段,也是一项例行性工作。但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民兵组织整顿、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要求有别。当前,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深入,现实军事斗争准备进入实质性阶段,从而对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建设作为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的基础,地位、作用也就更加突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整顿民兵组织,调整预备役部队兵…  相似文献   

3.
龙义和 《国防》2008,(3):47-49
组织建设是民兵预备役工作"三落实"的基础工程。民兵组织整顿和预备役部队兵员调整是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的关键环节。新形势下,搞好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整顿,必须注意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4.
王广浩  唐遂心 《国防》2011,(4):33-34
加强组织建设是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应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推进预备役部队和民兵组织调整改革,夯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专业技术兵分队是预备役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搞好其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对增强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搞好共同科目训练,打好专业训练基础。即在民兵训练阶段,对专业技术兵员进行难度较小、便于落实的共同科目训练.之后再将其吸收进入预备役部队。由于预备役部队是在民兵组织基础上编组起来的,兵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预备役人员按照专业对口、便于动员的原则,采取预编到现役部队、编入预备役部队、编入民兵组织或者其他形式进行储备.国家根据国防动员的需要,建立预备役专业技术兵员储备区.国家为预备役人员训练、储备提供条件和保障.预备役人员应当依法参加训练."  相似文献   

7.
在整组期间发现,在建有预备役部队的县(市),一些乡、镇武装部将民兵和预备役兵员混编在一起。即同一个人,在民兵花名册上是民兵,而在预编兵员花名册上又是预备役士兵,上级人武部门统计民兵实力时,将其作为民兵统计,而预备役部队统计实力时,又被统计为预备役兵员实力。这样重编不妥。其一,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的性质任务不尽相同。民兵是群众性的武装组织,战时主要是为部队输  相似文献   

8.
为帮助基层民兵组织和预备役部队连队落实政治教育,经总政群工部同意,本刊今年的民兵政治课材料,从群工部与国防大学联合编写的《国防知识》一书中摘编,仍以每季一课的形式刊登。4课的材料将依次刊登于第一、四、七、十期上。  相似文献   

9.
薛鹏 《国防》2012,(2):59-60
新修订的《兵役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士兵预备役分为第一类和第二类,第一类包括三部分人员:一是预编到现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二是编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士兵,三是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人员;第二类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经过预备役登记编入普通民兵组织的人员,二是其他经过预备役登记确定服士兵预备役的人员。  相似文献   

10.
辞典     
预备役士兵包括已经退出现役,由部队确定服预备役的士兵;经过兵役登记,符合现役条件但未被征集的应预备役士兵的年龄为十八至三十五岁,其军事训练在民兵组织中进行,或单独进行。预备役军官包括退出现役转人预备役的军官,确定服军  相似文献   

11.
张智 《国防》2005,(4):29-30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压缩现役部队规模,加强后备力量建设作为推进新军事变革、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选择,我国也确立了“建设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方针。而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重点就是要按照武装力量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建设。因为,民兵是国家“三结合”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人民战争的力量基础;预备役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战时首批动员对象。实行民兵和预备役相结合的军事制度,建立民兵组织和组建预备役部队,是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形势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对此,军地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阮仁良 《国防》2001,(7):39-40
民兵组织建设是民兵建设的基础。民兵工作“三落实”首要的是组织落实。现行《兵役法》和《民兵工作条例》对民兵组织建设作了规范,但随着高技术作战需求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落实民兵组织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深化民兵组织建设改革已成为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作战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在组建范围上,要突破地域、所有制的框架,拘建有利于民兵组织落实的新格局 按照现行法规明确的民兵组建范围,民兵组织主要建在乡、民族乡、镇和企事业单位,其主要特点是:农村建得多,城镇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巧家县人武部加强民兵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是: 思想上重视。部党委一直把基层民兵组织建设作为民兵预备役的主要工作来抓,注重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选好配齐民兵干部,注意培养选拔优秀民兵担任领导职务。 政治上关心。坚持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的双重领导制度,充分发挥基层民兵连的作用,保证民兵组织纯洁可靠,在任何情况下都听从党的指挥。  相似文献   

15.
1989年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军委关于军队改革的总体部署,重点是巩固发展民兵、预备役工作已取得的改革成果,切实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深入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参加、支持国家改革和建设做出新贡献。一,认真总结近10年来民兵、预备役工作调整改革的基本经验,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的要求,研究完善民兵组织、军事训练、武器装备配套改革的措施。二,进一步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下功夫搞好巩固提高工作。针对预备役部队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形成文件下发执行。按照“稳步  相似文献   

16.
陈出新  王光礼 《国防》2005,(2):58-58
“交叉编组、重复编组”,是一直以来困扰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落实的难题。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将预备役部队编组范围向邻近的县(市、区)扩展。长期以来,主要城市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一直是民兵组织落实和开展活动的重要基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城市民兵、预备役工作的主要载体。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前,预备役部队基层分队军事训练难落实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备役部队基层分队开展军事训练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乡镇领导和营连预任干部对预备役部队的认识还停留在平时抓捕逃犯、抢险救灾、平暴制乱,战时完成保障任务的水平上,对预备役部队在现代战争中  相似文献   

18.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基础。预备役部队基层与现役部队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其特点规律,以更大的气力、更科学的手段抓基层,部队建设就可能成为空中楼阁,没有根基。从朔州陆军预备役坦克团和全师部队近两年的实践看,抓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需要研究思考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19.
1990年的民兵、预备役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和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军委关于今年度总的方针以及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要求,重点做好边海防、大中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按照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要求,搞好基层民兵组织整顿。加强规范化训练,搞好武器装备管理,组织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保持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一、加强基干民兵队伍建设。对民兵组织进行一次认真的全面的整顿,切实做到基层民兵组织落实,队伍纯洁。重点搞好民兵专业技术分队建设。加强基干民兵的规范化训练,继续抓好训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拟制培训师属以上民兵专业技术兵训练基地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20.
基层是部队的“晴雨表”,各级党委、机关的工作成效大多是通过基层反映出来的。基层预备役军官是预备役部队一线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是基层工作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基层预备役军官的作用,是抓好基层建设的关键。笔者感到,基层预备役军官应注重强化“三种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