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人具有广泛体现其社会本质与发展内涵的多方面的需要。人的需要具有广泛性和无限性的特点,人不仪有物质需要,而且有精神需要。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决定文化,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人。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和谐的发展,而和谐发展的人,必须是全面发展和个性丰富高度统一的人,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人。和谐人性理论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和谐人性理论做前提。  相似文献   

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握人性结构,遵循人性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关注人的属性满足规律,把握人性结构动态平衡规律,遵循精神境界提升规律,更加有效地完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有效结合,努力促进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的有效结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晓成 《国防》2010,(6):55-56
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普遍重视自我价值实现和期盼社会认可。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深入探索以人性为中心的民兵人本管理模式,推动民兵管理由以“管住人”为主向以“育好人”为主转变,促进民兵建设质量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管理中的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它所倡导的不是纯硬性管理,而是把爱护人、服务人、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渗透于管理实践中,依靠解放人性、民主参与、人格平等来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在学报编辑部管理建设工作中运用人本原理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发展主体作用,紧紧依靠编辑部全体同志抓管理;围绕“中心”工作,在提高学报编辑质量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营造编辑部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人性善恶问题,一个千古争论的哲学命题。本文将以文学作为视角,分别从作品中英雄人物形象、作者文学创作动机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出较新的阐释。从而得出结论:在人的本质属性中,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但人类总可以避恶扬善,以谋求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性假定是管理文化的"原点"和"灵魂",有什么样的人性假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管理模式。我军传统管理文化中的"集体人"假定、"道德人"假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产生过强大的整合作用,但用于指导现阶段的军队管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队管理应确立起"满足人"的人性假定,以实现其对当代军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国家现阶段社会转型期 ,人们观念迅速转变 ,越来越要求个人价值充分体现 ,同时追求丰富多彩的享受。人们究竟应不应当享受 ,应当怎样享受 ,在马克思主义对人性透彻的分析中已给予了肯定 ,并加以界定。正确理解人性中享受的本质 ,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享受观 ,自觉地调节自身的需要和满足 ,去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1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性是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身上的种种属性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着眼于宏观历史现象 ,把人的需要发展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结合起来考察 ,恩格斯把最广泛的生活资料分为“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性的基础应该是人性,人性的基础应该是人格。因为,一个缺乏人性的人很难说他党性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很难说他人性是健全的。所以,党性修养,基本的应该是人性的修养,人格的修养。一个党员干部不能只是简单地以权管人,以法治人,以势压人,以理训人,而更重要的应该提高人格魅力,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感化人,感召人。只有这样的党员干部才能使群众满意,得到群众的真正拥护。 党的工作是以群众为对象的,是直接针对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的。如果一个领导知识贫乏,在工作中一点都显不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或者没有强烈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对教育客体的发展变化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教育主体、介体也有影响。可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中,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时间最长、面最广的要素是环体即教育环境。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在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进一步增强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尤其要优化教育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朱小龙 《国防》2010,(9):76-77
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食色,性也。”关人计便是利用人性的这一特点,或者说是人性的这一弱点,投其所好,用关色诱惑人,使其沉湎于温柔乡中,以夺其心,消其志,乱其谋,移其神,劳其身,竭其力。所谓“温柔乡是英雄冢”,一旦沉湎于敌方布设的温柔陷阱之中,便会斗志尽消,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相似文献   

11.
仰斐  廖东升 《国防科技》2017,38(2):043-048
从网络空间侦察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精确攻击能力、防御能力和评估能力等五个方面,对网络空间支援力量的核心支援能力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建设军队网络支援力量、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新思考和新观点。研究认为,当前我军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意识、核心技术、均衡发展等方面面临严峻困难。为实现网络强国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强国家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增强网络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军民融合式建设和系统常态的攻防训练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评估问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层次熵分法对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指标权重赋值,依托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指挥效能评估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指标对指挥效能的影响情况,为研究如何提高网络空间作战指挥效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Militaries rely on secure communications. Despite the permeation of cyber-systems throughout the operational environment, there is little readily available doctrine on cyber-warfare. Doctrine that does exist has not been coherently integra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Cyber Conceptual Framework, consisting of five questions pertinent to the future use of cyberspace. The authors enunciate a definition of cyberspace, expand on existing military doctrine to reject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cyberspace as a domain, define cyber-conflict, define cyber-attack and describe the four components and five levels of a cyber-attack. This work develops a common framework from available doctrine and a lexicon for future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4.
针对网络空间信息防御需求及特点,利用解析结构模型方法,分析网络空间信息防御能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关系,建立网络空间信息防御能力影响要素的层次结构模型,并找出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为网络空间信息防御能力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LIU Yangyue 《国防科技》2018,39(1):070-075
由于网络技术的军民两用特性,军民融合是提升网络空间安全能力的必然选择。而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网络安全人才战略必须有效应对人才资源整体不足的现实困难,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创建创新机制安排,推进军民融合式的网络安全人才体系建设。美国高度重视人才在网络安全战略体系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宏观政策引导、创新交流机制、拓宽吸纳渠道等多种方式,为构建军民融合式的网络安全人才战略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Given the advances made in conventional weapon capabilities, precision should by now be the accepted and expected norm in cyberspace as well.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developing precision cyber weapon systems, to be used during a lawful conflict, can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a responsibl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violence and physical destruction in conflicts. I first describe a precision cyber weapon system in a military context. I then present three compelling rationa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cyber weapon systems based on ethical, operational, and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To support the position, I address several arguments that have been levied against their development. Thereafter I present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for a way ahead.  相似文献   

17.
The surge in threats aided by or carried out through cyberspace has placed significant pressure on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to adapt or leave itself open to attack. Indeed, many in both political and intelligence circles argue for access to ever greater amounts of cyber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catch potential threats before they become real. By collecting all our digital information,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argues that it is not only able to detail what people have done or are currently doing but also predict what their next move might be. However, the ethical implications are unclear and the backlash following Edward Snowden’s revelations have shown that such activities are not without controversy. This leaves the debate stuck between the important, ethical role that intelligence can play and the potential for its unrestrained use to cause undue harm. This paper will resolve this by giving greater detail to cyber-intelligence practices, highlighting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harm that the various intelligence operations can cause. The essence of this paper is not that cyber-intelligence should be banned outright, but that it can be justified given the necessary circumstances. Therefore, the paper will develop a specialised set of Just Cyber-Intelligence Principles, built on the just war tradition, to outline if and when such activities are justified.  相似文献   

18.
首先阐述和分析了赛博空间和电子战的概念和特点,给出了电子战在赛博空间中的定位。然后探讨了电子战在赛博空间中的应用,给出了电子战在赛博空间中可能应用的几大方面。最后总结了赛博空间电子战面临的关键技术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扩散,网络安全成为中美新的竞争点和摩擦点,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展开新一轮的博弈,具体体现为网络空间治理权之争、中美网络安全战略博弈和网络技术优势的夺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是高校管理体系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由美国的彼得·圣吉提出的管理学上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为高校学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改变原有模式隔阂、简单强调个人竞争和僵化的弊端,建立注重沟通、团体进步与合作以及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