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争霸时期战争智慧的结晶,它通篇贯穿着朴素的军事辩证思想,主要涵盖了作战、治军等领域。从练兵与精兵、以法治军与以情带兵、奖励与惩罚三个方面,探讨了孙子的治军思想,以期为带兵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军事思想植根于中国古代兵学文化的土壤,它的战争观、军事伦理价值观、战争谋略法等思想,与中国古代社会"仁战"、"义战"、"以民为本"、"以奇制胜"、"以礼治军"等战略方法、战略思想一脉相承,同时也是对古代兵学文化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革命战争实践、马列主义军事思想和古代兵学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治理的湘军非常有战斗力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学术界却少有研究。笔者认为 ,曾国藩自己所说的“用恩莫如用仁 ,用威莫如用礼” ,就是对其治军思想的全面概括。同时 ,笔者从以仁申诫、以仁相处两方面分析了“仁” ;从气质之礼、处世之礼、制度之礼三方面分析了“礼” ,尽可能详尽地总结了曾国藩的治军思想。  相似文献   

4.
军队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在按照条令条例治军即以法治军的同时,做到以德治军,把以法治军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以德治军紧密结合起来,将我军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迁,先秦时期的战争方式与兵学思想亦随之演变、递嬗,二者相互作用、彼此激荡。原始社会末期战争出现,兵学萌芽,早期防御观念产生;夏商时期随着国家与王权的出现,战争成为国家的重要职能,兵学思想亦随之形成,重视情报,强调战场纪律等在卜辞中已有反映;随着西周礼乐文明的兴盛,周礼笼罩着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古司马兵法"为载体的军法和兵法是兵学发展的特色;春秋争霸时期,普遍兵役制出现,步兵崛起等一系列变革,与以尚诈、逐利、崇力为特征的《孙子兵法》的出现相同步;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特征的战国兼并战争兴起,兵器愈加精良、郡县征兵制施行、四大兵种协同作战等是其战争形式的表现,政治伦理思想为本、兵书思想地域特征明显、兵书与诸子学术的融合均是战国兵学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江主席关于依法从严治军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部队管理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对于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保持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严治军,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重要思想,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抓落实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主席指出:“从严治军是毛主席、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治军思想,是我军建设的重要原则。在新形势下如何落实从严治军的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①江主席提出的这一课题,是给一切从事军事理论研究者和军队实际工作者下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深入研究从严治军这一课题,对于我军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在中国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长廊中,军事领域曾经出现过五彩纷呈、类型多样的战争,建立过上万支不同性质的军队,也涌现了灿若繁星、多不胜数的兵家,撰写了汗牛充栋、流传千古的兵…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中国古代军事研究更为深入,在一些问题上获得新的进展,略述如下: 关于孙子兵学思想与现代理论的统一 有作者著文指出,《孙子兵法》之所以具有常盛不衰的生命力和全方位的影响力,并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并非是孙武具有未卜先知的特异功能,而是他所揭示的许多原理,应合了当今时代的某些理论需求。(1)《孙子兵法》首先谋求以道取胜,次之以威取胜,迫不得已才以力取胜;(2)《孙子兵法》立足社会和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的高度从宏观上研究战争问题,从而揭示了治军、作战的若干通律;(3)《孙子兵法》从兵以利动的国家功利主义出发,坚持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研究战争,从而使其思想观点和方法论原则有更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姚有志《谈孙子兵学思想与现代理论需求的统一》,《军事历史》1994年第2期)  相似文献   

9.
军事思想,作为整个思想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生、发展与成熟,与人类社会的思想意识形态总体发展演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孙子兵学诞生于春秋末年,战争活动固然毫无疑问是最为直接的动力,然而古代社会思潮的逻辑发展.同样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孙子兵学不过是整个人类思维理性进化过程作用于军事文化领域的产物,是古代思想发展长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哲学政治思想发展到孙子所处的春秋晚期,业已随着社会条件的变迁而呈现出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军队的治理,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的治军思想和实践经验,主要有:"忠勇保国",坚定信念是治军的首要任务";以治为胜","打得赢"是治军的根本标准;"师出以律",法规纪律是治军的唯一准绳;从严治官是治军的关键所在;"赏罚严明",赏功罚过是治军的重要手段;"视卒如子",关爱士兵是治军的本质特征;"练锐之卒",军事训练是治军的重要方式。这些传统治军思想,历经长期的实践检验,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升人民解放军的治军水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如何处理官兵关系是治军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古代军队在处理官兵关系上 ,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其中包括 ,强调官兵团结 ,“师克在和 ,人和心一” ;强调官兵一致 ,“同甘共苦 ,三军用命” ;强调军官爱兵 ,“爱行恩竭 ,力齐气奋” ;强调士兵尊干 ,“上下诚信 ,所向无敌”。同时 ,一些破坏官兵关系的思想和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尊干爱兵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军是军队建设的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类法规制度密集更新出台,为新时代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标准依据。实践证明,依靠法治推动工作,把握好四个"度",才能促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有效落实。一、端正"态度",确立尊法用法的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的前提和基础。运用法治方式推进部队建设,必须要有自觉的法治思维。一是牢固树立法治信仰。  相似文献   

13.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是我国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孙武的一句名言。它是孙子进步战争观的体现,是孙子辨证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末期,周王室由盛而衰,各诸侯国之间轻起战端,攻伐无已,“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孙子看到战争对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思想以赏罚为核心,以宗法家族为支撑,以情感为纽带,以道德为原则,以礼、仪为形式。这些构成了先秦时期兵家军事激励思想的主体部分,同时以其派生物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先秦时期的兵家军事激励内容。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期治军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治军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军队管理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毛泽东治军思想有一个发展、成熟、完善的过程,其中早期的治军思想有着极为重要、极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毛泽东早期的治军思想为人民军队建设,特别是为具有人民军队特色的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性质,是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16.
江主席曾多次强调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同样,部队建设也应把依法治军与以德治军结合起来。以德治军的最根本要求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部队建设和以军事斗争准备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中,要坚决按照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于2500年前春秋晚期的孙武,以其字字珠现的兵学典──《孙子兵法》,构筑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坚实基础,孙子也因此被历代兵家奉为兵圣。明代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指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一语道破了孙子军事思想在2000余年封建社会军事学术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即使在今天,孙子的军事思想,仍然是启迪人类智慧的箴言,这也是《孙子兵法》至今昌盛不衰的根本所在。(孙子兵法)构筑的军事理论体系,不仅包含着战争观、作战指导原则、治军思想以及丰富的军事哲学思想,而且也富蕴着军事后勤思想。虽然(孙…  相似文献   

18.
以和治军是曾国藩军事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军与军和、将与卒和、军与民和”三方面的内容。曾国藩经过多方努力,不仅使军队内部和谐一致,而且使当时紧张的军民关系得以改善,为湘军军事上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曾国藩的以和治军思想对当前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军营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管仲是春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早年经商,于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相齐桓公,公元前645年卒。管仲相齐桓公历四十年,为齐国的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主要功绩是实现了齐国“一匡天下”的霸业,诚如《史记·管晏列传》载:“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这里所说的“管仲之谋”,其谋是个内客很宽泛的概念,统指凡是有利于齐国强盛的一切战略策略。在其全部战略策略中,治军用战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的军事伦理思想中所反映的军人价值观和战争伦理观,集中体现了他“一匡下天”的政治目的和军事手段的统一,军事、政治与伦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来源是:古代战争实践催生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我国古代的军事家、政治家总结战争实践经验创立了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中国古代的军事著作是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物质载体。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核心是“仁战”,作用是“德胜”,原则是“义战”、“人和”,治军方略是“师出以律”、“以治为胜”,军人职责是“精忠报国”、“唯人是保”,军人职业道德是爱军精武,军人武德标准是仁、义、忠、智、勇、严、信、礼。中国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国际价值和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先进的军事文化,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